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9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94篇
系统科学   233篇
丛书文集   136篇
教育与普及   10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1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研究方法   15篇
综合类   5336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244篇
  1996年   217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异步冷轧纯铁回复与再结晶的电子背散射衍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异步轧制工艺成功制取等轴状超细晶纯铁,通过DSC曲线确定其退火工艺,使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观测超细晶工业纯铁在不同温度退火后的组织形貌和晶粒尺寸,研究其回复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400℃时,材料开始发生回复,再结晶形核开始,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再结晶程度加深.当退火温度达600℃时,再结晶过程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892.
Q235钢双辉镍铬共渗层的组织结构和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Ni-Cr合金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附件、X射线衍射仪、动态显微硬度系统等测试方法表征了合金层的组织形貌、化学成分、相组成、动态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并采用CHI750电化学工作站,以304L不锈钢为对比试样,通过三电极体系以0.001V/S的扫描速度研究了两者在3.5%的NaCl和0.5%H2SO4两种介质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等离子共渗后,Q235钢表面形成了厚度约12μm的镍铬合金层,渗层均匀致密,无孔洞裂纹等缺陷,其表面晶粒结聚成团,呈颗粒状.镍、铬合金元素由表及里呈梯度分布,并在次表层达到浓度高峰,其原因在于在此工艺下沉积的表层区域原子发生逆溅射和逆扩散.合金层主要由FeCr0.29Ni0.16C0.06、Cr23C6和γ相组成,与基体呈冶金结合,表面动态显微硬度达9.72GPa.电化学腐蚀试验表明合金层在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相对于不锈钢正移25mV,并且具有比不锈钢更小的腐蚀电流密度,而在H2SO4溶液中合金层的腐蚀电位虽负移9mV,但其腐蚀电流密度依然远小于不锈钢,计算得出其腐蚀速度相对于不锈钢分别降低了2.35倍和1.30倍,因此双层辉光等离子镍铬共渗可显著提高Q235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93.
支持向量回归多参数的同时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数调节问题是支持向量回归的基本问题.已有的参数调节方法主要采用内外双层优化框架,调节过程中,训练学习器与更新超参数交替进行.这种嵌套结构具有较高的计算复杂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支持向量回归多参数的同时调节模型.首先,将Lagrange乘子、惩罚因子、不敏感度参数和核函数参数合并为一个参数向量,推导出支持向量回归问题的一个新的表示形式,可将原来分离的双层调节过程整合为一个单层调节过程.然后,应用贯序无约束极小化技术(SUMT),将支持向量回归问题转化为多元无约束优化问题.在此基础上,应用变尺度方法(VMM)设计、分析并实现了一个同时调节算法.最后,通过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了同时调节算法的收敛性,并比较了同时调节算法与常用调节算法的有效性和计算效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同时调节模型是一正确且有效的多参数调节模型.  相似文献   
894.
道路底基层中磷石膏-石灰二灰土再生试验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道路建设中过量使用磷石膏并引发工程病害的问题,进行了既有富含磷石膏二灰土底基层的改良再生研究.在室内试验基础上,结合现场试验,提出了既有二灰土混合料改良再生方案,并进行了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在既有富含磷石膏二灰土混合料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石灰和粉煤灰,改良再生后满足道路底基层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控制要求.既有二灰土混合料仍然具有很强的膨胀性,改良再生后的无荷膨胀率由原来的40%左右降低到9%以下,将组合配比6.5%L+20%F+73.5%H应用于全线道路底基层改良再生施工,路用性能检测结果和道路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95.
Argo——成功的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美、日等国科学家发起的国际Argo计划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由3000多个自动剖面浮标组成的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也已于2007年10月末正式建成,成为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重要支柱,迄今在全球海洋0—2000m深度范围内获取的温度、盐度和海流剖面资料总数已达56万余条,并正以每年10万条剖面以上的速度增加。随着Argo资料数量的快速增加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它们在海洋和大气等多个领域科学研究和业务活动中的应用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正有效地改变着人们对许多重大自然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了人们对重大海洋和天气事件的预测预报能力。我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该计划,已经初步建立起我国的Argo大洋观测网,并在Argo资料的接收、处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无论在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方面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急需整合资源和力量,强化我国Argo大洋观测网的建设及其资料的应用研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96.
砂田水热及减尘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7年对宁夏中卫市香山地区的砂田进行了有关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砂田具有明显的保墒、增温、减蒸、减尘效果,在4--6月期间,砂田0~40cm土层中土壤含水量比裸田提高32.5%,砂层下地表蒸发量减少28.7%,0~20cm土壤平均每天增温0.96℃,地表以上1.5m高度减少扬尘量43.9%.  相似文献   
897.
安徽芜湖市土壤汞污染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芜湖市区五个功能分区为研究区,采集土样174个,在分析土壤汞含量水平的基础上对芜湖市土壤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对土壤中汞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芜湖市土壤汞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24-2.844mg·kg -1 ,平均值为0.207mg·kg -1 ,单因子指数和地积累指数均显示仅有镜湖区为轻度污染区,其它四个区均属于清洁区.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土壤汞含量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相关性程度为土壤汞含量与总磷的相关性>土壤汞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性>土壤汞含量与有机质的相关性,pH与土壤汞含量无明显相关性.芜湖市土壤汞的分布格局是土壤母质和人类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8.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二氧化钛包裹竹红菌素纳米粒,并利用透射电镜和粒度分析仪对其形貌和粒子大小进行测定,证明粒子呈球形,平均直径在100 nm左右;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二氧化钛包裹竹红菌素纳米粒的光谱性质,并与未包裹的竹红菌素在水溶液中的光谱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竹红菌素被成功地包裹于二氧化钛纳米粒中;包裹后竹红菌素的光谱吸收峰红移,强度增加.由此,将有利于竹红菌素在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99.
在密度泛函理论基础上,利用弹性散射格林函数方法对癸硫醇分子的伏-安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金-癸硫醇-金分子结费米能级约为-4.8 eV,费米能级附近的分子轨道均为局域轨道,对电子输运基本没有贡献,因此在低电压范围内通过分子结的电流很小,该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900.
The outbreak of a novel influenza A (H1N1) virus across the globe poses a threat to human health. It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develop a rapid, reliable and inexpensive diagnostic procedure. Based on the bioinformatic information from public database, primers specific for influenza A virus surface protein haemagglutinin (HA) of several subtypes (including H1, H2, H3, H5, H7 and H9) were designed. Primer-specific PCR products were subiected to sequencing for accurately distinguishing H1 and H3 subtypes from others. This sequencing-based detection method will not only be applied to rapid detection and simultaneous subtype identification of new influenza A virus H1N1, but also provide the strategies to monitor other new types of influenza virus with explosive potent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