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27篇 |
免费 | 118篇 |
国内免费 | 15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35篇 |
丛书文集 | 139篇 |
教育与普及 | 8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8篇 |
现状及发展 | 18篇 |
研究方法 | 24篇 |
综合类 | 3385篇 |
自然研究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10篇 |
2013年 | 98篇 |
2012年 | 131篇 |
2011年 | 151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32篇 |
2008年 | 144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05篇 |
2005年 | 138篇 |
2004年 | 96篇 |
2003年 | 108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101篇 |
2000年 | 97篇 |
1999年 | 188篇 |
1998年 | 160篇 |
1997年 | 192篇 |
1996年 | 182篇 |
1995年 | 156篇 |
1994年 | 126篇 |
1993年 | 103篇 |
1992年 | 92篇 |
1991年 | 84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法拉第旋转机制和腔QED,提出了一个实现光子相位门的方案.该方案所用的腔是低品质的腔并且原子和腔之间不需要强耦合,这将降低实验的难度. 相似文献
992.
合成了SnII取代的钨磷、钨硅杂多化合物,用IR、电子光谱、31P NM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热稳定性和循环伏安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SnII取代化合物具有Keggin结构,但Sn2+并未进入空穴位的中心.SnII的引入提高了S i系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但使杂多阴离子的可还原性降低. 相似文献
993.
用普通的液相外延(LPE)方法,在Si衬底上生长了厚约10μm的GaP外延层,并对以Ga,In或Sn为生长熔体进行生长得到的结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Si在Ga中溶解度很大,Ga不适合做熔体;In为熔体时生长出InGaP合金,Si含量较高,而且出现化学计量比偏离现象;Sn为熔体生长的GaP层中Si含量小于In熔体,而且GaP符合化学计量比.测得GaP外延层带隙波长为540 相似文献
994.
995.
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北坡。这里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次生森林植被发育良好,有木本植物78科,195属,437种及变种,是研究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植物区系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理想场所。根据野外调查、采集和鉴定、整理的结果,本文分析研究了本区的木本植物区系,木本植物资源,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以及珍稀濒危树种,并提出了关于保护,引种栽培、发展和开发利用资源植物的建议,以增强保护区的活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如何利用查询和视图来解决半结构化数据查询重写问题.给出了一种OEM数据模型和一种半结构化数据查询重写算法.算法借用了半结构化数据查询重写桶算法的思想,解决了半结构化数据模型之下查询重写的一些新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它降低了算法的代价. 相似文献
997.
用聚乙烯酸(PVA)作载体,采用“T固化薄片成型”技术包埋酿酒酵母细胞进行乙醇发酵.批式发酵周期4.5h,乙醇浓度9.0%,乙醇产率14.4gL~(-1)h~(-1);连续发酵当稀释率为0.72h~(-1)时,乙醇浓度6.0%,乙醇产率21.6gL~(-1)h~(-1)该PVA固化酵母凝胶至少可重复使用180d以上.表明本研究可大幅度提高乙醇连续发醇效率.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与一种以单调函数处理时滞的技巧,讨论几类典型的无穷时滞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若干简洁的充分性判据。 相似文献
999.
以单位质量材耗的换热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 ,分析研究了不同雷诺数Re的操作条件下肋棒长度、直径及板厚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当雷诺数较小时肋棒才可有效地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 ,且随着肋棒直径的减小强化传热作用增强 ;当板厚为 3mm、雷诺数在 10 3~ 5× 10 3之间时 ,最佳肋棒长径比为 2~ 3.以上结果可作为板棒式换热器结构优化设计的参考依据 . 相似文献
1000.
Earliest presence of humans in northeast Asia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Zhu RX Hoffman KA Potts R Deng CL Pan YX Guo B Shi CD Guo ZT Yuan BY Hou YM Huang WW 《Nature》2001,413(6854):413-417
The timing of the earliest habitation and oldest stone technolog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world remains a contentious topic in the study of human evolution. Here we contribute to this debate with detailed magnetostratigraphic results on two exposed parallel sections of lacustrine sediments at Xiaochangliang in the Nihewan Basin, north China; these results place stringent controls on the age of Palaeolithic stone artifacts that were originally reported over two decades ago. Our palaeomagnetic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artifact layer resides in a reverse polarity magnetozone bounded by the Olduvai and Jaramillo subchrons. Coupled with an estimated rate of sedimentation, these findings constrain the layer's age to roughly 1.36 million years ago. This result represents the age of the oldest known stone assemblage comprising recognizable types of Palaeolithic tool in east Asia, and the earliest definite occupation in this region as far north as 40 degrees 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