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5篇
系统科学   65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9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研究了15冠5与Na2[Zn(SCN)4]的反应,得到了配合物[Na3(15-C-5)3(SCN)][Zn(NCS)4].通过熔点、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为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体学数据a=1.421(5)nm、b=1.920 4(8)nm、c=2.239 4(10)nm,α=β=γ=90°,V=5.342(4)nm3,Z=4,Dcald=1.350g/cm3,F(000)=2272,R1=0.0532,WR2=0.126 3.配合物由一个{[Na3(15-C-5)]3(SCN)}2+配阳离子和一个[Zn(NCS)4]2-配阴离子组成.在配阳离子{[Na3(15-C-5)]3(SCN)}2+中,两个Na分别与一个SCN基团S和N成键,第三个Na与SCN中C≡N基团存在Na+-π相互作用.配阴离子[Zn(SCN)4]2-与配阳离子{[Na3(15-C-5)]3(SCN)}2+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2.
豆中丽 《江西科学》2021,39(3):433-435
针对具有年龄结构的MSIR传染病模型问题的研究,通过计算得出基本再生数的表达式,证明了当R0<1时,无病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3.
太阳系外行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阳系外行星探测是当今国际天文学研究的热点,其探测方法分为间接探测和直接成像。目前,已发现的上千颗系外行星主要是通过视向速度法和凌星法等间接方式探测到的,而直接成像技术将有望获取行星温度、大气等更全面的物理信息。其中,通过对类太阳恒星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进行成像观测和大气光谱分析,将有望捕获太阳系外生命信号,进而解答“人类在宇宙中是否孤立?”这一基本科学问题,从而突破人类对生命的现有认识。因此,该领域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公众关注度。  相似文献   
124.
 为压缩海量多波束测深数据,提出了一种利用三维D-P 算法进行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的方法。首先对三维D-P 算法中首基面的确定进行改进,使得算法运行效率提高数十倍,然后利用该算法对中国北部某海域的多波束测深数据进行数据抽稀的实验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抽取海底地形的特征点信息,适用于多波束测深数据的抽稀。该方法符合多波束测深系统的面测量模式,实现了三维空间下的具有全局性特点的数据抽稀,其渐进式数据选取方式,可以为建立海底地貌LOD(细节层次模型)提供不同精度要求的抽稀数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5.
软土地基盾构隧道地震动力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历次发生的大震表明,软土地基会增大地震作用的破坏程度。以某软土地区地铁盾构隧道为原型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重点分析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及隧道与围岩的相互动力作用。试验分析表明:地震波在土体中的传播特性因隧道结构的存在而发生了改变,隧道的存在对其周围土体和地表的加速度峰值有一定的减小作用。隧道结构应变值在距离拱顶和拱底圆心角为±30°处相对于其他部位较大,这些部位易发生破坏。因此,在隧道结构设计中应适当提高这些部位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126.
定向水力致裂能够有效降低坚硬顶板的强度和完整性,从而能够弱化顶板破坏时的能量释放和动力效应。采用定向水力致裂处理坚硬顶板,处理方式包括顶板分层和切断悬顶。为了研究定向水力致裂处理顶板起到的防冲效果,采用UDEC离散元分析软件对顶板致裂前后系统释放能量和系统动能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顶板致裂后降低了系统释放能量和系统动能,从而减少顶板和煤体能量积聚,降低了冲击地压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7.
现有的拉伸弯曲矫直机压弯模型均较为粗糙,并由此导致了设备的结构参数不合理和产品精度低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在建立拉伸弯曲矫直过程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而且利用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对拉弯矫直机的压弯模型进行了完善。修正后的压弯模型成功应用于生产现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8.
污泥处理条件对臭氧破解污泥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臭氧强氧化性,使污泥细胞破解有机质溶出,实现活性污泥的全循环再生化处理,达到污泥“零排放”的目的.本研究改变处理条件(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和空气进气量等),系统地检测反应前后污泥混合液的各项指标(总悬浮固体、挥发性悬浮固体、溶解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污泥沉降比),探讨臭氧氧化破解污泥反应的机理.由实验可知,在臭氧氧化破解污泥实验中,投加的臭氧量(相对于总悬浮固体)为0.27 g/g,反应时间为30 min,空气进气量为2.0 L/min时,破解的效果达到最佳,总悬浮固体的减少量达到2.8 g/L.气体流量越大破解效果越好,在空气进气量为2.0 L/min的条件下,臭氧氧化破解污泥实验效果最佳.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MLSS减少速率将由慢到快,然后趋于平缓,最佳投放量为0.25 g/g时,总悬浮固体减少量为1.42 g/L,SCOD的增加量为626 mg/L,氨氮和总磷的增加量分别为10.7、1.068 mg/L.  相似文献   
129.
研究带有Kerr law非线性项的非线性扰动的Schrodinger方程.利用文献[1]中的(G'/G)-展开法,得到其行波解,而且行波解可由双曲线函数、三角函数和有理函数表示.  相似文献   
130.
高速切削淬硬钢主剪切区绝热剪切失稳微观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高速切削淬硬30CrNi3MoV高强度钢形成的锯齿状切屑主剪切区内材料微观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绝热剪切失稳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微观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绝热剪切带中心由平均直径0.4~0.6μm的细小等轴晶粒组成,过渡区内为碎化并沿剪切方向拉长的马氏体板条组织.锯齿状切屑的形成应归因子主剪切区材料绝热剪切失稳的发生,在此过程中,动态回复和再结晶成为微结构演化的主要冶金过程,绝热温升起到了关键作用.等轴晶组织的形成机制为旋转式动态再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