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49篇 |
免费 | 286篇 |
国内免费 | 106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7篇 |
丛书文集 | 113篇 |
教育与普及 | 9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篇 |
现状及发展 | 12篇 |
研究方法 | 10篇 |
综合类 | 25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01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98篇 |
2010年 | 118篇 |
2009年 | 120篇 |
2008年 | 111篇 |
2007年 | 105篇 |
2006年 | 102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129篇 |
1998年 | 123篇 |
1997年 | 109篇 |
1996年 | 85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64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装配式建筑因施工周期短、节约资源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框架节点是结构受力的主要部位。为剖析装配式建筑框架节点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通过利用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装配式建筑框架节点的核心期刊169篇文章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456篇文献进行发文量分析,文献所属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共现分析等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装配式建筑框架节点的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中心性最强,法国位居第二,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在此领域的研究较多;国内外对所属装配式节点各领域之间的研究较为紧密,研究框架逐渐完整,其中抗震性能、耗能能力是装配式建筑框架节点研究的重要内容,PEC结构和自复位结构是其研究的新内容;数值模拟方法在众多研究中都被应用,其与试验方法的结合是当下装配式建筑框架节点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装配式建筑框架节点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72.
针对多目标萤火虫算法在求解过程中易产生振荡和聚集现象,导致开发能力较弱、求解精度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层级引导的增强型多目标萤火虫算法(hierarchical guided enhanced multi- objective firefly algorithm, HGEMOFA)。构建层级引导模型,利用非支配排序获得不同层级个体,用优势层个体引导劣势层个体进化,明确引导方向,解决了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振荡,减少了聚集现象的出现,增强了算法收敛性;引入莱维飞行扰动最优层个体,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每代进化完成后,对当前种群采用变异机制,增强算法的局部开发能力;把变异后的种群和前一代种群合并进行环境选择,筛选出和前一代种群规模相同的子代,避免优势解丢失。实验结果表明:HGEMOFA能有效增强解的收敛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973.
比较两个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种质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内源激素含量差异,为后续的金线莲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福建小圆叶金线莲和福建黑叶金线莲30 d扩繁丛生苗、30 d生根试管苗和30 d温室移栽苗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测定两个金线莲种质的内源激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试验结果显示在扩繁、生根、移栽过程中,福建小圆叶金线莲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POD活性、MDA含量及其体内脱落酸(ABA)、赤霉素(GA)含量均高于福建黑叶金线莲,且两个不同种质金线莲扩繁、生根苗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及其体内玉米素(ZR)、GA和生长素(IAA)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移栽苗。因此,福建小圆叶金线莲可能更易于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974.
通过全球数字系统(global digital system, GDS)动三轴测试系统,对砂土进行了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和偏压固结下的等p(平均应力)、等σ_3(围压)、等σ_1(围压)等不同应力路径的试验。通过对所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砂土材料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应力-应变、变形特性、强度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等压应力路径试验中试样都是先体积收缩随后出现体积膨胀现象,这与高围压下砂土的剪胀性变化情况不一样;偏压固结试验中,整个加载阶段前期表现为应变硬化,但是后期的软化现象不是很明显,这与等压固结试验应变硬化-软化现象略有不同。虽然常规三轴和偏压固结下的σ_3等试验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固结方式,但是达到的峰值强度基本上是一样的,说明固结方式对于试样的强度没有太大的影响。偏压固结试验中,不同的应力路径达到峰值强度时所对应的轴向应变是不同的,而且峰值强度也不一样,说明不同的应力路径会对砂土的强度造成影响,同时也说明了砂土力学特性对于应力路径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975.
极复杂断块油藏的断层、储层非均质性和边水存在等因素均会影响其最终的采收率。为了弄清各因素之间的影响作用,利用可视化动态仿真驱替装置进行水驱油的物理模拟实验,透过可视化的实验图像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及流线变化特征。为此共设计了6组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以及边水存在时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在一注两采稳定注水开发时会形成井间滞留区,这部分“死油区”可通过交替采油的方式重新动用;同时对三种非均质情况下的渗透率级差组合进行了评价;当存在边水时,流线分布较之前有很大的差异,对比不同的实验方案发现均质边水模型的采出程度更大。通过物理模拟地下流体的流动特征,为极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的有效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76.
为了节省现有无人机编队利用数据链周期性地通告平台位置、速度等占用的时间资源,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无人机载雷达和通信一体化波形设计方法。利用一种基于分段帧结构的扩频通信波形信号,在无人机间数据通信的同时,利用帧结构分段设计,隔离出目标回波信号,然后进行雷达回波信号的处理,从而直接完成无人机编队位置感知,达到通信与雷达探测同时进行却又互不影响的目的。外场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一体化波形可以优于0.4m的探测精度有效测量目标距离,完成目标的位置感知,节省了无人机周期位置报告的时间资源,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7.
978.
979.
Jin Cui Hong-li Suo Jin-hua Wang Jean-Claude Grivel Lin Ma Chun-yan Li Yao-tang Ji Shaheen Kausar Min Liu Yi Wang 《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2018,25(8):930-936
In this work, a series of specimens was prepared by the casting method. Sharp cube-textured substrates were processed by heavy cold rolling and recrystallization annealing (i.e., the rolling-assisted biaxially textured substrates (RABiTS) method). Both the rolling and the recrystallization texture in the alloy tape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strong copper-type deformation texture was obtained in the heavy cold-rolled substrate. In addition, the recrystallization annealing process was found to be very important for the texture transition in the Cu–Ni alloy substrates. The cube texture content in the Cu60Ni40 alloy substrates reached 99.7% (≤10°) after optimization of the cold-rolling procedure and the recrystallizing heat-treatment process, whereas the content of low-angle grain boundaries (from 2° to 10° misorientation) in the substrate reached 95.1%. 相似文献
980.
Aluminum (Al) 2024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alumina short fibers (Al2O3sf) and silicon carbide particles (SiCp) as wear-resistant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by pressure infiltration in this study. Further, the effect of Al2O3sf on the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he as-synthesized composites wa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ume fraction and wear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Al2O3sf, characterized by the ratio of Al2O3sf to SiCp,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and resulted in changes in wear mechanisms. When the volume ratio of Al2O3sf to SiCp was increased from 0 to 1, the rate of wear mass loss (Km) and coefficients of friction (COFs) of the composites decreased, and the wear mechanisms were abrasive wear and furrow wear. When the volume ratio was increased from 1 to 3, the COF decreased continuously; however, the Km increased rapidly and the wear mechanism became adhesive wea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