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2篇
系统科学   39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4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在如何识别时序超网络上的重要节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定义了该类网络上度量节点重要性程度的8个中心性方法及随机移除节点的基线方法,分别侧重于网络不同的拓扑结构性质和时间特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了该类网络上节点的重要性。同时,构建了时序超网络上的SI传播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新的评估方法来衡量所提出的中心性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在时序超网络上,基于最快到达路径的介数中心性方法是评价该类网络上节点重要性的良好指标。此外,基于时间分辨率的度和超度中心性方法通过寻找网络的最佳时间分辨率,可以进一步优化普通的度和超度中心性方法,弥补了普通方法不能有效考虑网络时间信息的缺点,且在多个真实网络上表现出与介数中心性方法相当的性能。  相似文献   
522.
为了评估北斗单系统(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BDS)及多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在极区环境下的导航定位性能,从可见卫星数、位置精度因子、定位精度和高度角变化等多个性能指标对南北极四个测站进行分析.首...  相似文献   
523.
针对当前舰船目标检测算法存在锚框遍历计算成本高和特征旋转适应性不足等问题, 提出基于关键点的遥感图像舰船目标检测方法, 通过预估舰船中心点实现目标检测。首先, 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降低参数冗余, 结合SimAM无参注意力机制, 增强对舰船目标的关注度。其次, 引入方向不变模型(orientation-invariant model, OIM)生成方向不变特征图, 增强网络对旋转目标的适应能力。最后, 考虑到遥感图像舰船目标任意方向密集排列, 但舰船目标中心点不变的特点, 采用直接预测目标的中心点, 再回归偏移量、目标尺度和角度的思路, 摆脱锚框遍历机制, 提高检测速度。在HRSC2016和RFUE2021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524.
525.
针对常见的转发式欺骗干扰,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免疫算法的欺骗信号检测方法。在载波相位双差检测的基础上, 构造正常信号和欺骗信号两种检测模式; 然后利用免疫算法获取待检测数据与监测器的亲和度指数, 筛选出符合阈值要求的监测器, 从而解算出待检测数据隶属于各检测模式的概率。为进一步解决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出现的虚警问题, 引入自适应算法对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进行非线性自适应调节, 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方法对于欺骗信号检测准确率能够达到98.8%, 有效地实现了欺骗干扰信号检测。  相似文献   
526.
研究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系统的外框架结构.系统的永磁同步伺服电机采用正弦波驱动;电流环采用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驱动逆变器;位置环采用模糊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通过引入切换控制增益的模糊自适应调节方法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抗扰能力.在Matlab下对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自适应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的伺服系统有较高的动态和稳态精度;抗扰性能得到加强;消除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抖振现象.  相似文献   
527.
地应力分布特征是开展长隧道动态优化设计与施工的主要影响因素,亦是判断与预防岩爆、大变形等隧道灾害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某长隧道区域地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以17个现场水压致裂钻孔、164个测点的地应力测试数据为基础,采用高程、岩性、结构面、沟谷地形分区方法分析了长隧道区域的地应力分布特征。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分区下长隧道围岩应力拟合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认为根据地质特征对长隧道区域钻孔测试数据进行合理分区是准确拟合围岩地应力分布特征的关键。研究结果表明:在岩性分界面两侧地应力呈现不同分布规律,沟谷地形对应力分布规律影响显著,而高程和小节理对应力分布的影响较小;岩性分区的线性拟合方法适用于非沟谷地形区域的地应力分布规律分析,相较于按整体或单因素的分区方法得到的地应力分布,采用线性和曲线相结合的沟谷分区方法推算的隧道围岩应力分布具有较高的精度;由于沟谷地形在一定埋深区域存在高应力区,即便采用线性和曲线拟合方法也难以准确模拟其真实的应力分布特征,需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