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4篇
系统科学   11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71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对不同组分比(Li/Nb)纯铌酸锂(LiNbO3)晶体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发现不同组分比晶体的电导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不同.提出小极化子对电导率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了LiNbO3晶体中双极化子和小极化子对电导率的影响.最后对所测量的电导率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组分比晶体的激活能.  相似文献   
62.
稻田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流入水体的农业面源污染物.本文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时间(常规施肥时间和在此基础上提前一个半月施肥)以及在不同耕作模式(垄作、平作)下稻田生态系统对田面水中无机态氮的消纳效果.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田面水中无机态氮、全磷的含量.与灌水第1d相比,灌水14d后,所有稻田田面水中NH4+-N浓度平均下降84.3%,灌水21d后,所有稻田田面水中NO3--N浓度平均下降64.6%,TP浓度下降58.0%;提前施肥条件下稻田生态系统对田面水中无机态氮具有更好的吸附、消纳效果,灌水后的第1d,所有稻田田面水中NH4+-N浓度均出现最高值,其中,常规时间施肥和提前施肥NH4+-N质量体积浓度分别为2.52和1.28mg/L,灌水后的第3d,常规时间施肥稻田田面水中NO3--N质量体积浓度上升至最大值5.92mg/L,而此时提前施肥稻田约为3.65mg/L;不同耕作模式对无机态氮消纳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3.
为优化超声波法和酶解法提取菊花总黄酮的工艺,并比较其工艺条件,选择因素水平,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以芦丁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其提取率.结果表明,酶解法最佳工艺条件为:25倍70%的乙醇溶液,酶添加量0.5%,于45℃水浴下酶解150min,得率为5.60%;超声波法最佳工艺条件为:10倍70%的乙醇溶液超声40min,提取3次,得率为4.61%.酶解法的得率比超声波法的高21.5%.  相似文献   
64.
采用胰酶半消化法,对贝氏高原鳅的吻端、肾脏和性腺组织的原代培养条件进行探究,使用MEM,RPMI1640,DMEM和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血清质量分数设置为10%,30%,50%和100%;分别置于37℃,26℃和室温(11~15℃)条件下培养,观察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初步确定了各组织原代培养的最佳条件是温度26℃、血清质量分数50%的条件下,吻端和肾脏组织在MEM培养基、精巢在DMEM培养基中生长情况最优.Giemsa染色显示各组织细胞结构完整,荧光染料Alexa fluor 488Phalloidin显示各组织细胞的微丝网络发达.  相似文献   
65.
肖绪洋 《科学通报》2011,56(33):2741-2745
在双金属团簇中任意两种元素表面能的差别都会在团簇形成时产生偏析, 从而影响团簇的熔化、原子排布和结构. 因此双金属团簇中原子偏析行为的研究可以为新型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用分子动力学结合嵌入原子方法研究了分布在团簇的核心层和亚表面层的Ag 原子偏析对(AgPd)147 团簇熔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Ag 在Pd 团簇的不同位置时能量不同,在表面层时最稳定, 其次是核心层, 最后是亚表面层. 这造成了核心层的Ag 原子偏析到团簇的亚表面层时, 团簇原子能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而亚表面层Ag 原子的偏析会使团簇原子能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种异常熔化的程度与偏析原子个数有关. 这为双金属团簇熔化行为的调节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6.
闫曙光  刘绍璞  何佑秋 《科学通报》2011,56(22):1804-1811
水相合成了谷胱甘肽修饰的CdTe/ZnS 量子点(GSH-CdTe/ZnS QDs). 从原子力显微镜照片可以看出, 合成的核壳型GSH-CdTe/ZnS QDs 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当吡柔比星与GSH-CdTe/ZnS QDs 相互作用时, 吡柔比星吸附在GSH-CdTe/ZnS QDs 的表面, 通过光诱导电子转移的方式猝灭GSH-CdTe/ZnS QDs 的荧光. 然后向GSH-CdTe/ZnS QDs-吡柔比星体系中加入ctDNA, 吡柔比星从GSH-CdTe/ZnS QDs 表面脱落后嵌入ctDNA 双螺旋结构中, 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被阻断, GSH-CdTe/ZnS QDs 的荧光恢复. 根据GSH-CdTe/ZnSQDs 荧光的猝灭和恢复, 实现了量子点荧光的可逆调控. 结合共振瑞利散射和紫外吸收光谱, 讨论了GSH-CdTe/ZnS QDs 吡柔比星-ctDNA 的相互作用机理, 建立了一种研究蒽醌类抗癌药物与核酸相互作用的光谱方法.  相似文献   
67.
为创新实践教学、提高实习实效,在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中开展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同伴录像.通过构建基于同伴录像的教育实习体系,在集体备课→导师教案指导→上课与同伴录像→录像回放→刺激回忆与导师、同伴讨论→个体反思→教学新设计→教学新行动等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提升实习生的课堂教学自信与专业发展意识,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教学技能与反思能力,促进了职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8.
结合重庆三峡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际,就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改革思路、解决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环境科学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优化,构建了全新的二层次多平台实践教学新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9.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DRX)behavior during compression of magnesium alloy AZ31. Cylinder samples were cut from the extruded rod and hot rolled sheet AZ31 for compression test.The samples were compressed using a Gleeble 1500D at a temperature of 300℃and a strain rate of 0.01 s-1.Grain orientations and misorientation angles across grain boundaries for the tested sample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techniqu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ong basal texture was observed after 50%compression(ε=0.69)on both the extruded and hot rolled samples,which have different initial textures.It was observed that with increased strain,DRX grains gradually rotated to basal orientation,and grain boundaries with misorientation angle of near 30°was formed in the samples.At the strain of 0.69,a high fraction of high-angle(60°)boundaries was present in the extruded sample,whereas almost no high angle boundaries were observed in the hot rolled sheet sample.  相似文献   
70.
在以石灰石煅烧产物脱除高温煤气中H_2S的动力学研究基础上,使用实验室规模的固定床装置进行了煤气高温脱硫实验,研究了各种操作参数对脱硫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该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操作解析。应用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