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437篇 |
免费 | 1305篇 |
国内免费 | 145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647篇 |
丛书文集 | 909篇 |
教育与普及 | 99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38篇 |
现状及发展 | 328篇 |
研究方法 | 138篇 |
综合类 | 39031篇 |
自然研究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9篇 |
2023年 | 371篇 |
2022年 | 551篇 |
2021年 | 650篇 |
2020年 | 396篇 |
2019年 | 172篇 |
2018年 | 257篇 |
2017年 | 367篇 |
2016年 | 371篇 |
2015年 | 705篇 |
2014年 | 979篇 |
2013年 | 909篇 |
2012年 | 1023篇 |
2011年 | 1843篇 |
2010年 | 1395篇 |
2009年 | 1664篇 |
2008年 | 1547篇 |
2007年 | 1562篇 |
2006年 | 1213篇 |
2005年 | 1406篇 |
2004年 | 2591篇 |
2003年 | 1680篇 |
2002年 | 1516篇 |
2001年 | 1261篇 |
2000年 | 1229篇 |
1999年 | 2086篇 |
1998年 | 2004篇 |
1997年 | 2111篇 |
1996年 | 1746篇 |
1995年 | 1351篇 |
1994年 | 1522篇 |
1993年 | 1269篇 |
1992年 | 1055篇 |
1991年 | 928篇 |
1990年 | 874篇 |
1989年 | 773篇 |
1988年 | 658篇 |
1987年 | 462篇 |
1986年 | 236篇 |
1985年 | 106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2篇 |
1978年 | 10篇 |
1973年 | 8篇 |
1972年 | 8篇 |
1970年 | 7篇 |
1968年 | 8篇 |
1967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是研究光和金属表面自由电子耦合所引起金属表面电荷密度振荡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在入射光的作用下产生集体振荡. 在垂直表面的方向上强度呈指数衰减, 使得亚波长金属结构中光场高度局域. 由于独特的光学性质, 使得其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两个重要的分支为: 表面增强光谱和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 表面增强光谱传感器是利用纳米结构的巨大表面增强效应来直接探测表面分子,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通过检测目标分子对等离激元共振峰的影响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这两种优势互补的传感器技术都可以达到单细胞甚至单分子的检测水平. 本文将论述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的原理、表面增强光谱和表面增强光谱传感器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换热器内随温度变化的黏度对两流体(火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橄榄油为例来研究黏度固定和黏度为温度函数的情况下黏性热效应对顺流换热器内两流体相似文献
997.
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电荷产生层及其在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因其具有更高的亮度、效率以及稳定性, 其研究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最新进展; 总结了作者研究小组基于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的概念, 设计了由一种p 型有机半导体和一种n 型有机半导体层层组成的双层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电荷产生层, 并用它们作为连接单元制备了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 器件的电压得到了降低, 功率效率得到了提高. 通过对电荷产生层的工作机制的深入剖析, 揭示了降低电压、提高功率效率的内在物理原因, 为进一步设计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最后对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寄生植物和寄主植物间的物质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寄生植物肉苁蓉和寄主植物梭梭为对象, 研究了寄生植物和寄主植物间的物质分配.结果显示, 肉苁蓉体内累积大量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其中可溶性总糖、淀粉以及总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分别达到了5.56, 2.73, 8.29 g/株, 分别占梭梭肉苁蓉复合体的51.01%, 60.13%,53.73%; 肉苁蓉对K, P, Zn, Cu 的累积较多, 总量分别达到了348.15, 18.94, 0.24, 0.14 mg/株, 分别占复合体的18.46%, 16.36%, 7.27%, 5.67%. 本研究结果为寄生植物和寄主植物间的物质分配调节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1000.
在双金属团簇中任意两种元素表面能的差别都会在团簇形成时产生偏析, 从而影响团簇的熔化、原子排布和结构. 因此双金属团簇中原子偏析行为的研究可以为新型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用分子动力学结合嵌入原子方法研究了分布在团簇的核心层和亚表面层的Ag 原子偏析对(AgPd)147 团簇熔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Ag 在Pd 团簇的不同位置时能量不同,在表面层时最稳定, 其次是核心层, 最后是亚表面层. 这造成了核心层的Ag 原子偏析到团簇的亚表面层时, 团簇原子能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而亚表面层Ag 原子的偏析会使团簇原子能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种异常熔化的程度与偏析原子个数有关. 这为双金属团簇熔化行为的调节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