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研究方法   8篇
综合类   1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12月龄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主要动脉病理学变化。方法12月龄雌雄各半动脉粥样硬化小鼠6只,选取主动脉根部、颈动脉、腹主动脉及肾动脉进行冰冻切片,油红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血管病理变化,采集图像。结果6例小鼠主动脉根部及肾动脉血管均可见油红染色,4例小鼠腹主动脉血管可见油红O染色,而6例小鼠颈动脉均不见油红O染色斑块。结论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部饲育的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2.
 硝基苯类污水具有难降解、毒性大、易扩散等特点,目前国内外开始对高浓度硝基苯污水的治理进行深入研究,但对微污染水却少有关注.常规给水处理技术无法处理硝基苯微污染水,长期饮用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本文选用水不溶性β-环糊精聚合物为吸附剂,研究水不溶性β-环糊精聚合物的制备,考察其对含硝基苯微污染水的吸附作用,讨论固液比、pH等参数对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β-环糊精聚合物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每100mL溶液中加入100mg β-环糊精聚合物为最适固液比;聚合物对200μg/L、500μg/L、1mg/L、2mg/L的硝基苯溶液的吸附效率可达到80%以上;最佳吸附时间为2h;环境pH对吸附效率无太大影响;研究选择了乙醇为最佳再生剂,经连续再生4次后,聚合物吸附效率都维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3.
气候变化影响下2050年广东沿海地区风暴潮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广东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灾害时空分布逐渐发生变化。本文根据近30年来广东沿海地区18个验潮站的风暴潮资料以及近60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结合前人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与海表温度关系研究以及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平面上升趋势的预测研究,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2050年广东省沿海地区风暴潮淹没范围进行了预测,并对不同区域风暴潮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从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滨海构造物和承灾能力5个方面构建风暴潮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体系,完善了广东省沿海地区风暴潮脆弱性指标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对2050年该地区风暴潮脆弱性进行了评估。在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风暴潮灾害危险性评价和脆弱性评估的基础上,对2050年广东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绘制了该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图。  相似文献   
44.
提出一种复合强化传热方法,对四种不同间隔插入旋流片的缩放管进行了传热与流阻实验研究,并与普通光滑圆管、缩放管空管、内插旋流片的光滑圆管三种结构条件进行比较.通过综合评价,在实验范围内(3400相似文献   
45.
基于网络动态取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并实现一个基于网络的动态计算机取证系统. 该系统不同于传统的取证工具, 它将取证工作提前至犯罪行为发生前与进行中, 避免了由于取证不及时而导致的证据链缺失, 有效地提高了取证工作的效率, 增强了数据证据的完整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46.
长江口深水航道及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对滞流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滞流点位置的变化对河口拦门沙的形成和泥沙淤积具有极大的影响.基于MIKE3软件建立长江口水动力和盐度输运三维数学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的潮位、流速、流向和盐度进行验证.运用验证好的数学模型模拟和分析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及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工程对河口滞流点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1)应用改进的近底层平均单宽通量计算公式确定滞流点的位置,验证结果良好,可以用该公式确定滞流点的位置;(2)深水航道工程的建设增大了水深和涨落潮流速,各汊道内落潮流量的增加明显高于涨潮流量的增加,且滞流点均向下游移动;(3)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工程建成后,北港滞流点向下游移动约5km,北槽和南槽的滞流点则向上游移动约1km.  相似文献   
47.
We utilize Quasi Ionosphere-Free (QIF) post-processing algorithm to account for ionosphere delay and use addition parameters to solve for tropospheric bias. Then the estimated integer ambiguities and troposphere parameters are fixed to acquire kinematic relative positions at every epoch.Using kinematic relative positioning, data from the Taiwan continuous GPS network (TCGN) are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21 September 1999 Chi-Chi earthquake (ML=7.3). The station near the highest peak of Taiwan, Yushan (YUSN) and a station ineastem Taiwan, Fenglin (FLNM) show significant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of 18 and 12 cm in the north direction as well as 16 and 24 cm in the west direction, respectively. Comparing the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estimated from daily solutions with those from kinematic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are less than 2 cm in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s. The impact of the major aftershocks occurr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mainshock can be identified from the kinematic positioning. The same algorithm is also applied to study the 1 Hz sampling rate data related to 31 March 2002 off Hualien earthquake (ML=6.8), seven stations of the TCGN are analyzed to study the co-seismic deformation. With the higher sampling rate data, the instantaneous ground motion caused by the propagation of seismic waves can be observed.  相似文献   
48.
采用点八叉树数据结构并设计颜色融合数组, 解决了大型点云数据在绘制速度和质量方面的难点. 点八叉树数据结构可在耗时大的绘制过程执行前预先进行不可见点的剔除, 便于根据视点远近选择不同的细节层次和绘制策略, 以便控制绘制的复杂度与速度. 由插值误差δ控制的颜色融合数组在提高绘制质量的同时还实现了消隐.  相似文献   
49.
A transcriptional hierarchy involved in mammalian cell-type specification.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相似文献   
50.
本文利用一包含湿过程的简单热带大气滤波模式,通过引入辐合反馈机制和下垫面的蒸发效应对凝结潜热释放的贡献的物理过程,研究了下垫面热状况对热带大气季节内尺度低频振荡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下垫面性质特别是暖洋面的存在主要是减小低频振荡东传相速度和增大振幅,其中 Kelvin-Rossby 相互作用模在调制相速度和振幅的变化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下垫面热状况是形成观测到的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局地特征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