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98篇
  免费   1204篇
  国内免费   1190篇
系统科学   1132篇
丛书文集   783篇
教育与普及   7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9篇
现状及发展   256篇
研究方法   129篇
综合类   29197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513篇
  2021年   602篇
  2020年   372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628篇
  2014年   895篇
  2013年   845篇
  2012年   943篇
  2011年   1026篇
  2010年   1114篇
  2009年   1108篇
  2008年   1311篇
  2007年   1292篇
  2006年   1041篇
  2005年   1120篇
  2004年   854篇
  2003年   729篇
  2002年   708篇
  2001年   780篇
  2000年   870篇
  1999年   1626篇
  1998年   1457篇
  1997年   1541篇
  1996年   1515篇
  1995年   1230篇
  1994年   1173篇
  1993年   1024篇
  1992年   897篇
  1991年   795篇
  1990年   752篇
  1989年   672篇
  1988年   552篇
  1987年   380篇
  1986年   220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1篇
  1978年   10篇
  1973年   8篇
  1972年   8篇
  1970年   7篇
  1968年   8篇
  196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介绍广西计算中心和广西区防疫站合作研制的冷库温度自动记录录仪,文中着重介绍其软硬件设计和主要功能。该记录仪性能/价格比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可以用来代替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992.
提出了新型预应力预制混合装配双肢墙(PPHCW)结构,推导了PPHCW的整体性系数和肢强系数的计算公式,以DRAIN-2DX软件为分析平台,基于自行开发的5,12号单元,对PPHCW结构的弹塑性性能进行参数分析,包括:肢强系数、整体性系数、连接钢筋面积、预应力筋面积、有效预应力和墙肢纵筋配筋率.结果表明:增加连接钢筋及预应力筋面积,减小有效预应力、墙肢纵筋配筋率和整体性系数可延迟连梁中预应力筋的屈服;随整体性系数、预应力筋和连接钢筋的面积、墙肢纵筋配筋率的增大及肢强系数的减小,结构承载力随之提高;上述参数对结构延性均有影响,但其影响结果与结构的破坏极限状态相关;与整体性系数相比,耦联率可综合反映结构几何尺寸、连梁与墙肢配筋对结构弹塑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一种快速锁定数控锁相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快速锁定数控锁相环结构.该锁相环具有频率捕获模式和相位捕获模式2种工作模式.在频率捕获模式,通过提出的一种新的算法,可以迅速缩小参考时钟和反馈时钟之间的频率差.在相位捕获模式,数控锁相环能够达到更精确的相位锁定.为了验证提出的数控锁相环结构和算法,该数控锁相环电路采用SMIC0.18μm logic1P6M CMOS工艺实现,面积为0.2mm2,频率范围为48~416MHz.实测结果表明,数控锁相环只需要2个参考时钟周期就锁定在376MHz.数控锁相环锁定后功耗为11.394mW,峰峰值抖动为92ps,周期抖动为14.49ps.  相似文献   
994.
面向结构状态评估的多尺度损伤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满足大跨结构健康监测和状态评估的需要,提出了计算结构损伤破坏的微宏观多尺度损伤模型.将结构微损伤变量定义为物质点处应力水平的函数,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通过迭代求解来实现微损伤的耦合分析.为了考虑微损伤的累积效应,将结构的宏观损伤定义为微损伤的空间统计平均,选取均匀化遍历函数作为微损伤的空间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建立了宏微观损伤的关联模式,通过响应等效的方法来验证宏微观损伤关联模式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耦合迭代求解技术可以降低微损伤分析过程中的网格敏感性;结构在均匀化宏观损伤下的响应与在非均匀微损伤下的响应吻合良好.采用多尺度损伤模型,可以有效实现结构的局部微损伤向均匀化宏观损伤的等效转换,有助于提高面向结构状态评估的有限元模型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改善生成Reed-Muller展开式的灵活性,提出了基于RSE范式的Reed-Muller展开式算法.根据将析取主范式转化为Ring-Sum-Expansion范式的过程,先使用真值表输入项构造预处理表,再从真值表中抽取使输出项为真的二进制码,通过预处理表直接解出每一个输出项的Reed-Muller展开式.对算法进行复杂度分析比较表明,与通常所用的GRM递归算法和GRM矩阵相乘Reed-Muller展开式算法相比,该算法在生成展开式时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可以单独生成指定输出项的Reed-Muller展开式,不同于常用算法必须要一次生成全部输出项的Reed-Muller展开式.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动载荷模拟的半刚性沥青路面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样机和有限元技术的半刚性沥青路面动载荷响应分析方法,可准确计算重型货车各轴的动载荷.分析动、静载荷共同作用下路面的应力、应变,有效预测路面疲劳寿命.依据车辆动力学原理,基于ADAMS平台构建重型货车一路面系统的多自由度虚拟样机模型,通过仿真得出第一轴右侧单轮和第三轴右侧双轮的动载荷变化规律;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建立半刚性沥青路面的3D黏弹性有限元模型,在考虑轮胎矩形印迹和动载荷动态性的基础上,分析和比较单、双轮载荷作用下的路面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路面的疲劳破坏是动载荷引起的水平应力、横向应力和垂直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水平应力的交变变化是破坏的主要因素;此外,重型货车的后轴双轮造成的路面疲劳断裂破坏为前轴单轮的3.96倍.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提高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运用博弈论建立网络入侵报文取样模型.基于静态非合作博弈的分析思路,通过网络安全系统和网络攻击者调整自身的策略以取得最大化的效用,推导出混合策略Nash均衡的解析解,并根据该策略设计了网络报文动态取样算法(DDPSA)和集中式增量取样算法(CIPSA),以等概率攻击、随机攻击和博弈攻击等3种方式的攻击报文来检验2种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CIPSA算法比DDPSA算法更为有效.CIPSA算法在3种攻击方式下均有相同的取样成功率,不仅表明CIPSA算法的稳定性,也验证了入侵报文取样模型混合策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8.
石墨烯纳米带热导率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石墨烯纳米带的热导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在纳米带长度方向上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利用Tersoff作用势和Fourier定律计算热导率.由于模拟尺寸较小时热导率随纳米带长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加,为了减小长度对石墨烯纳米带热导率的影响,采用倒数拟合的方法消除了尺寸效应.模拟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带热导率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这与高温下Umklapp散射作用的增强有关.结果还表明,在实际宽度近似相等的条件下,锯齿形纳米带的热导率明显高于扶手椅形,且对相同类型的纳米带,其热导率随宽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纳米带的手性和宽度是影响石墨烯纳米带导热性能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99.
在Avanti Ketkar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给出了有限域上的另一类类似BCH码的经典码,并证明与该经典码相对应的[[N,K,D]]q量子码和[[N+1,K-1,D+1]]q(q≥2)扩展量子码都存在.在二元域上构造扩展量子码的过程主要采用了偶校验,其运算在内积上进行;在非二元域上构造扩展量子码的过程主要采用了使得行向量各个元素相加为0的方法,并借助了有限域上本原元的性质,其运算在Hermitian内积上进行.研究结论扩展了利用经典码构建量子码的范围,证明了扩展量子码的最小距离为D+1,并给出了有关经典非二元码校验位的构造及其相关纯量子码存在的构造性证明方法.分析表明,[[N+1,K-1,D+1]]q扩展量子码比[[N,K,D]]q量子码更适宜于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000.
一类带有扩散的捕食模型正解的存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一类带有扩散和非单调响应函数--Holling Ⅳ型函数的捕食模型,其中边界条件为齐次Dirichlet边界条件.首先,将该问题等价为强耦合的椭圆型边值问题,利用最大值原理和上下解方法得到正解的先验估计.然后,将该椭圆型方程组转化为一个全连续算子,利用锥上的拓扑度理论,给出正解存在的充分条件.结果表明,当食物具有群体防御能力或者猎物出现厌食时,在一定的条件下,食物和猎物可以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