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24篇
  免费   3173篇
  国内免费   1166篇
系统科学   1229篇
丛书文集   788篇
教育与普及   78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9篇
现状及发展   266篇
研究方法   129篇
综合类   30147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5年   169篇
  2024年   405篇
  2023年   411篇
  2022年   548篇
  2021年   657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354篇
  2015年   665篇
  2014年   945篇
  2013年   883篇
  2012年   953篇
  2011年   1035篇
  2010年   1121篇
  2009年   1121篇
  2008年   1325篇
  2007年   1306篇
  2006年   1048篇
  2005年   1125篇
  2004年   858篇
  2003年   736篇
  2002年   716篇
  2001年   791篇
  2000年   875篇
  1999年   1640篇
  1998年   1469篇
  1997年   1558篇
  1996年   1523篇
  1995年   1234篇
  1994年   1181篇
  1993年   1030篇
  1992年   903篇
  1991年   807篇
  1990年   756篇
  1989年   674篇
  1988年   554篇
  1987年   385篇
  1986年   227篇
  1985年   10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10篇
  1972年   8篇
  1968年   8篇
  196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前,生态环境监测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但在我国刚刚起步,基础差,底子薄,相对落后,缺乏统一的标准,国家尚未制定技术规范.本文主要结合国内情况拟对辽源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作一全面介绍,以期大家共同努力来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在我市的开展,并从加强我市环境生态管理的角度出发,准确把握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建立指标评价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992.
在汉语形成发展的长河中,产生了不少难分难舍的一对对同义或近义字词,如坐与座、做与作、阴与荫、分与份、联与连、碱与硷、气与汽、急与亟、痛与疼、浑与混等等,但很少是像\"沙\"与\"砂\"这样一对令科技界钟情,令语文学家头痛,应用又非常普遍的\"冤家\".  相似文献   
993.
术语学有悠久的历史。名词术语是人类为识别和反映事物的思维与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相结合的产物。这在原始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已经萌芽。由于奴隶制的发展结果,当时文明较发达的国家已经出现了记载和论述。中国《墨子》和《荀子》都有论述,且是通论,因此也就应该理解为包括科技术语的理论在内。名词术语学的产生和发展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有其必然性。其中的科技术语正确与否,就关系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正因为如此,近、现代更加重视,国内外乃至世界范围都先后成立了专门的审定机构。为了进一步搞好这种工作,不宜仅视为审定,而且应该力求在审定过程中有创新。本文就此创新的观念和途径发表些粗浅认识。一、创新观念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任务繁重,且是一项经常和长期性的工作。一般地说,总的审定中总是包含着创造性劳动。为了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创造性,首先应该树立创新观念。为此又须把握下述一些要点。科技名词术语的提出和审定是一门学科,属于术语学的重要分支。既然是一门学科,就要有不断地创造性的探索。从事这项工作,必须具有科技、文字、语言、历史、哲学等学科的高深和较广博的知识。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名词术语上的体系,不同学科间的各自特点和相互关系,判定和预见名词术语的生命力。渐进式中有跃迁性。这里指由渐变过程中有整体上的跃迁性和个别因素的跃迁性两种情况。这也就是事物由变量到质变的两种情况。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也不例外。一般地说,这种审定的范畴是对历史发展至今的经验总结,表现为对科技发展在时序上有落后性,且是随科技发展而工作的。在这前提下的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审定工作是渐进式的。但还有另外一面,这就是跃迁性。这又有不同类别。将科技名词术语长期积累的混乱状态作了正确的判定和统一,这是审定工作的跃迁。另一类型不同于对已有的名词术语的肯定、否定、筛选及直译,而是对科技名词术语本身提出了新的正确的见解,在这个意义上又具有超前性。增强启迪科技发展的主动性,这也是一种应有的重要观念。一般地说,将审定的成果为科技界应用,对科技会起到启迪和促进的作用。此外,有关刊物象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办的《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刊登有关理论和具体名词术语的争鸣和商榷,也都是这种功能。然而,由于上述两方面是在已有名词术语基础上的成果,因此,这是不够的。此外,还应有注意“副产品”和发挥其功能的观念。例如审定过程中偶然发现非原题的有价值的因素。不同名词术语交叉可能产生新术语等,就不宜疏忽。“副产品”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正产品,有的起着很大的启迪作用。这在科技史上是常有的事。因此,要重视。这将有助于审定工作在服务目的的意义上,从带有某种被动性转为增强主动性。为了求创新,还要继续探索审定科技名词术语的方式、原则、途径及规律,并从中寻求可以发挥创新作用的、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的途径。下述几项就是讨论这类途径。二、增加分类交叉的研究增加科技名词术语分类交叉的研究,这是实现创新的途径之一。这与直接研究科技的研究对象而总结相应的名词术语有别,是从已有科技名词术语为起点,作分类交叉研究。此外,还应将它们与哲学和社会科学作分类交叉研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交叉呈现的组合中寻求新的有价值的名词术语。为此,首先要对科技名词术语、哲学和社会科学名词术语作出多种分类。这种多种分类,指按不同原则所作的分类。它包括按具体学科、词性结构、新旧、稳定性及正确程度和部首等原则,分别作出分类。由于类别的变化,根据和原则就有不同,因此,同一名词术语所蕴含的质或量就会被揭示出来,呈现某种新意。这不仅丰富了它的内容,而且也就有利于审定它反映研究对象的准确性如何,有利于对它作出肯定、否定或改进。至此所达到的状况,如果仍然视为审定的成就,那么,将不同类别的名词术语作交叉,就有可能发现具有创新意义的名词术语,或者发现具有启迪意义的新因素。现假设将湖泊和沼泽两个名词交叉,就有:“湖泊沼泽”和“沼泽湖泊”两种组合情况。若将它们各自看作一个名词或术语,显然欠妥。但是它们可以引起思考:若将它们各自的中间加一个“化”字则得到“湖泊化沼泽”和“沼泽化湖泊”两个名词。其中后一个已是常用的定名,而前一个似乎尚未见用,但它可能成为有用的名词。这是因为原来的沼泽,因自然的或人为的作用,使它不再具有典型的沼泽特征而具有湖泊特征。这样,在认识和反映湖泊和沼泽两者关系时,就形成了这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两个名词,避免了只有“沼泽化湖泊”的片面性。此外,对前述两种组合情况,又可使人考虑采取缩写形式,得到“湖沼”和“沼湖”两种情况。这前一种已是常用缩写名词,如“湖沼学会”中的“湖沼”即是。与此相比,“沼湖”可弃。然而,当遇到这类情况时,也宜增加一些思维。例如,可以联想到古代已有非沼泽的“沼”,也非指湖泊,而是池沼之沼,又名池塘。它是古代至今具有水生养殖和抗旱乃至优化环境的水域,是科技研究的对象。那么,“湖沼学”如何反映这点?起码应在名词术语的概念和定义中有所说明。也可以将湖泊与池塘两个名词交叉,取“湖塘”为定名。这样,也就起着扩充内容的新意。甚至还可设想分支出“池塘学”分科。增加类别交叉的实例,不胜枚举。只要认真地去做,肯定有创新的作用,而更多的则有启迪作用。三、增加对象的信息量的研究科技研究对象有不同的复杂程度,无论在时间和空间性质上还是在实体特性上都如此。此外,认识的主体及其拥有的手段等等存在差异。这样,不同的主体对客观的认识也就往往出现差异性。与此相应作出的反映同一对象的术语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也不相同,尤其在未成熟阶段更是如此。这诚然是科技发展中的一种麻烦事,但不宜仅看到这不利的一面,而是应看到它积极的主要一面。不利的一面构成审定的必要性。积极性的主要的一面构成了审定的基础。此外,在总体上也为审定中求创新提供了又一条途径。这就是尽量搜索反映同一对象的名词术语及其信息量进行研究。当作了上述尽量搜集的基础上的审定,通常会遇到下述情况:一种是名词术语与欲反映的研究对象的实际比较,有一致、基本一致、错误较多、基本错误以及同名异实的现象。另一种是名词术语所含的信息量不同,有满足、剩余、不足等现象。因此,在处理上就可能存在多种办法,而为了创新,就须对删除的一些名词术语所含剩余信息作出研究。通过研究就有可能重组、派生或转化成新名词术语,还可能发现含有启迪意义的科学因素。科技计算中,将“分支解”、“多重解”、“多种解”和“不同解”作为同义词。由于“分”、“多”、“不同”有不同含义的一面,“支”、“重”、“种”也有不同含义一面,因此,需要审定。仅就“分支解”和“多重解”而论,前者可以包容后者,而后者不能完全包容前者,因为后者不能包容二分支,只有等于和大于三分支才能称为多。又“重”有“重复”和“重叠”,“相等”及“再”等意义,而“支”在“分支解”中一般理解为同时在质或量不同。这样,审定中应取“分支解”而“多重解”则成为剩余名词。然而,对这后者又可引起这样的思考,即在“多重解”中是否存在质或量相同的现象?事实上在自然界和人为系统中是客观存在的。由此就可以考虑“分支解”的下一层次新增两个名词,即“异支解”和“等(或同)支解”。这样就起到审定中求新创的目的。再举一例,现代“耗散结构”术语己被常用于地球科学和其他许多科学。从“耗散结构”理论看,它包含能量流和物质流的输入和输出,但从这术语上易被强调输出而忽视输入。此外,科技乃至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它们本身特征也存在许多耗散结构。为了更全面地反映科技和其他科学的对象特征,要很重视时空规定性,既要重视输出,又要重视输入,究竟是耗散结构还是与之相反的结构,应视具体情况而有异。既然如此,就可以考虑对“耗散结构”的规定性作必要的补充说明,同时宜创造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累积结构”新术语。四、作文字的各种组合研究文字是记载和表达语言、知识、思想及理论的符号。然而,历史发展到现代,所有语言、知识、思想、理论及它们的总和,一般地在文字组合形式中,都未达到饱和状态。虽然这在不同文种中会有差异,乃至有的已感不足,而许多文种具有这种性质是可以肯定的。其中汉字就属于这后一种,这就为作汉字的各种组合研究而期望有所创新肯定了前提。现设想将汉字作各种组合,例如作2个、3个……15个的交叉组合,就必然有如下结果:一是已有名词术语及概念的重显;二是可能存在通过解释即可使用的新名词术语;三是存在“半可取用”的名词术语;四是含有启迪成份的;五是未知和无解的许多组合。这不仅有助于已有名词术语的搜集,有助于选择,订正及改进已有名词术语,而且还是审定中求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上述五种类型的划定,是要经过研究才能获得的结果。对第2至第5种的总体上,事实上是从无序中求有序,从模糊中求清晰,从不定中求有定,从无解中求有解。现代“模糊”一词愈益成为科学上的名词术语,因此,在上述一般要求中,又要注意这种特殊。现就文字组合的个别情况作为例子,说明这些研究是具有价值的。将科技的传统六大学科和现代命名的“技术科学”的名称,先拆字而后组合的结果,其部分为天学、地学、生学、数学、物学、化学、技学。其中数学和化学为常用而无异议的名词;天学为尚不常用的名词,且包括天文学和气象学在内,地学已常用而尚有异议的名词;生学。物学及技学则为尚未使用的名词。这种不统一就具有启迪作用,使人们考虑是否可以统一的问题。根据缩写、节约及约定俗成的原则和方法,将它们统一为科技系统的高层次简称学科名词是有益的。天学宜限定为天文学的简称;地学是地球科学的简称;生学、物学及技学依序分别为生物学、物理学及技术科学的简称。据研究,常用汉字约为4000字,而新版《中华大词典》收字50000多个。为了作这样多字的各种组合,采用电子计算机系统操作已有可能性。组合及其研究结果宜以专著或报刊陆续出版。就专著而论,可以考虑几种方案:一是将已有的全部名词术语删掉,只出版其他组合形式。二是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认定可取的、半可取的及有启迪作用的汇集出版。三是不管已有名词术语还是其他组合形式,按笔划和部首相结合编排出版。这第三种可谓“汉字天书”。可以相信,无论以哪一种形式出版,都将是有价值的,对审定工作及其创新也如此。五、加强系统性研究科技名词术语是整个科学名词术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构成既要遵循语言文字的规则和规律,又是有自己特点的系统。这个系统在总体和分支上,都有许多名词术语。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不少方面存在着无序状态。这些无序状态不仅说明审定的必要性,同时通过研究又是审定中求创新的一条途径。为了这种创新,基本思路是:科技是相对的独立系统,而系统内又有各种级别的分科系统。它们各成系列而又在不同程度上横向相互关联。这些特点又都以相应的名词术语来表达,因此,名词术语也就是有系统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会导致部分名词术语的不准确性、不统一性和不齐全性。而审定中求创新就侧重于填补不齐全。而为此,就须先作系列检查和横向交叉的检查,而后研究恰当的名词术语去补充。作这种检查和补充,又可分3种方式。一种是从名词术语系统的逻辑性考察。第二种是将思维投向科技研究对象,将已有名词术语与反映研究对象的程度作对比研究。这包括对象组分、结构、形态、运动、成因、条件及规律等。第三种是考虑认识主体所拥有的手段,如仪器等设备。这三种方式中最本质在于第二种。此外,还应将科技名词术语系统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名词术语系统作纵横对比和交叉研究,加强相关环节或关键处的不全性研究。作为例子,物理学和地学上都有“碳循环”名词,作横向的两者对比,它们有不同的内涵。这不仅要去审定而加于区别,而且也可以去考虑物理学上还有哪些应该研究的元素或物质的循环问题。至于地学研究元素或物质的循环则很广,包括地球上的所有元素和物质。就后者而论,又可假设分出“等时(或速)循环”“非等时循环”;“同质循环”、“异质循环”、“变质循环”;“等量循环”和“非等量循环”等。就水分循环而论,地区性循环频率有同异,这就可谓有“等时循环”和“非等时循环”;仅就纯水而论,它属“同质循环”,但如果同时还考虑它夹带的其他物质,则可谓“异质循环”;如果考虑水在循环过程受污染则可谓“变质循环”。科技上广泛应用循环一词,因此,又可以考虑地学以外,也采用相关术语。又例:学术界曾讨论过科技名词“反物质”与哲学上“物质”一词的对比研究,但科技上还采用“反物质”这一名词。这一名词与名词“物质”并列是欠妥的,因此就要寻求新的名词或给予新的规定性去反映。可以假设:仍采用物质一名为宇宙本源和总实体的最高层次的名称,其次一层次分出“正物质”和“负物质”;或者为“正质体”和“负质体”。可注意的是宜避用“反”字,如“反粒子”,就可能被理解为非粒子而只具波等性质。如果研究范围在分子层次以下的物质,则可以根据它们的传统名称和属性分别命定为“正……”和“负……”;如果在某一层次上要概括,则可考虑名为“正粒子”和“负粒子”。至于处于最高层次与微粒子之间属性相反的物质,事实上已有大量的其他命名原则去命定的,但也还存在有待补充的环节和层次。从生物学名词系列看,与动物和植物同一层次的类名就是一例,即动物和植物过渡型的生物的总类名就可考虑补充。审定中求创新是发展科技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要树立相关的创新观念和积极寻求其途径。本文所述的途径只是部分而已。就前人已采用过的而论,也还有新创造文字一途。这也值得重视,今后在必要时也还可采用。为了创新,必然要加重审定机构的工作量,因此,必须在它的人员编制等方面有所增加才能保证。在这前提下,不仅有助于审定工作,而且可望有更多的创新。注释:--------------------------第46页①周硕愚:《系统科学导论》第135页,地震出版社,1988--------------------------第47页①作多少个文字交叉组合为妥,可参考《辞源》、《辞海》、《大百科全书》的名词术语的字数,但宜适当增加;有价值的再提炼或缩写,减少字数。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我国大陆科研机构在免疫学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情况,本文统计分析了我国大陆科研机构作为第一著作单位在Immunity等知名期刊发表的免疫学学术论文。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免疫学领域的总体研究实力尚显不足,但近几年发展较快,高水平论文的数量逐年增加,研究团队的数量和实力都有很好的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有着很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995.
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是两类性质不相同的力,但一直以来不断有人在追求着它们的统一。本文提出质电类比当量λ(λ=8.6168×10^-11C/kg)的概念,并提出假说认为它可能是沟通这两种力场之间的桥梁。利用质电类比当量,电磁学中的基本定律可以应用于引力物质的运动。一些高速运动的天体辐射引力波的过程,是验证质电类比当量是否正确的理想实验。双星PSR1913+16绕质心作椭圆运动,本文将它们的引力质量用质电类比当量换算成电荷,然后用电磁波辐射理论计算出双星运行一个周期因引力波辐射而损失的能量,结果恰好跟因轨道减小而损失的机械能相等,这个结果为质电类比当量假说提供了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996.
随着对黑格尔自然哲学的不断研究,其物种概念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类型的生命统一体在其类属过程中形成了物种概念,也奠定了对物种缺陷进行规范性探讨的框架。通过把物种缺陷划分为作为需求的缺陷和作为伤害的缺陷,黑格尔区分了不同的环境影响在物种生存过程中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借助于自然规范和精神规范的对比,可以更好地凸显黑格尔哲学中自然和精神之间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997.
陈红 《科学之友》2007,(6):11-12
利用朱伯芳院士提出的冷却水管等效法理论,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北汊斜拉桥主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等进行了分析,确保了承台混凝土不出现温度裂纹。  相似文献   
998.
进化生态学的若干重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进化生态学的种种提法的基础上作者主张用Orians&Lack的定义来规范进化生态学。生态适应是进化生态学的最基本概念,进化生态学就是关于生态适应进化规律的科学;作者还强调了进化生态学在生命科学和生态学中的地位以及它与生态遗传学的关系。此外,文中提到了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目的论倾向以及平衡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9.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甲烷等气体分子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雪状笼形包合物,作为全球物理一地质作用的产物,它广泛分布在陆地永冻层和海底沉积层,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南海北部陆缘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蕴含的有机碳数量巨大,是一种潜在能源,同时对全球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空心薄壁高桥墩裂缝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大跨径桥梁空心薄壁高桥墩混凝土裂缝防治问题,从薄壁高桥墩的设计和施工方面着手,结合现行混凝土裂缝机理和防治理论,从结构配筋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水化热和施工温度控制等方面对该类型桥墩的裂缝防治加以论述,提出了一些有实用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