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2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99篇
系统科学   191篇
丛书文集   84篇
教育与普及   36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1篇
研究方法   8篇
综合类   362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研究斜拉荷载倾斜角度和叶片埋深对螺旋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基于ABAQUS软件构建了砂土中螺旋桩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螺旋桩水平承载机理砂箱试验与竖向拉拔试验数据,对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设置4组不同叶片埋深的螺旋桩模型,分别施加不同角度的斜拉荷载,探讨了砂土地基中螺旋桩的承载性能与斜拉角度、叶片埋深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砂土中螺旋桩的极限承载力随着斜拉角度的增大不断减小;当斜拉角度小于30°时,螺旋桩极限承载力与斜拉角度的关系曲线近似呈线性;螺旋桩极限承载力存在一个临界埋深比,当埋深比大于等于4时,承载力不随埋深比的增大而变化。推导了深埋状态下螺旋桩受斜拉荷载作用的极限承载力公式,经验证该公式能较好反映螺旋桩极限承载力随斜拉角度增大而逐渐下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2.
为了准确反映岩体可爆性等级,构建了由弹性波阻抗、坚固性系数、平均裂隙距和标准爆破漏斗炸药单耗4个因素组成的评价体系,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传统的岩体可爆性等级划分标准进行优化。利用灰色关联相对贴近度(GCRN)来反映各可爆性等级之间的差别,确定各可爆性等级对应的灰色关联相对贴近度区间,以此划分新的岩体可爆性等级。采用基于GCRN的矿岩可爆性分级模型对武钢资源集团公司程潮矿业有限公司东、西区矿体的可爆性级别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利用灰色关联相对贴近度来划分矿岩可爆性等级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3.
The authors report that incorrect figures were included as Figures 4 and 5 in the original publication of this paper. This error occurred during the figure editing process of the publishing company. This information should have been presented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134.
水稻作为需水量最大的作物之一,对于水分的胁迫异常敏感.对处于花期的水稻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在水稻花穗中特异性表达的应答干旱胁迫的基因Os07g0422100.在对该基因的研究中发现,该基因的表达图谱有较高的专一性,且该基因的启动子属于诱导型启动子,仅在受到干旱胁迫的水稻花穗中表达.利用Os07g04...  相似文献   
135.
针对氧化石墨(GO)用化学方法还原为石墨烯纳米片(GN)后极易再配列为类似石墨结构层状物的问题,本工作在GO还原过程中用聚苯胺(PANI)修饰石墨烯纳米片(P-GN),发现即使干燥后,P-GN仍可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呈分散状态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36.
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纳米探针技术,展示了一维纳米材料原位场发射的测量方法和实例。实验以钨针尖为接收极,纳米材料为发射极,通过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实时成像功能,纳米探针的精确操纵及电学测量技术以及激光辐照功能,系统研究了极间距离D、形貌变化、吸附气体和激光注入对单根多壁碳纳米管和氧化锌纳米线场发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远小于纳米材料长度L的3倍时,D越小,开启场强和阈值场强越大,场发射性能越弱。此外,纳米线尖端曲率半径越大,场增强因子越小,场发射性能越弱。研究还发现O2的脱附和激光辐照有助于纳米材料场发射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7.
基于空间分集和轨迹连续的实时Fingerprint定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外复杂环境下,接收信号强度的浮动是制约Fingerprint定位精度的一个主要问题。传统的方法利用时间分集和平均滤波器来减小信号的浮动,这增加了定位的延迟,无法满足室外实时定位的需求。为了解决信号浮动和定位延迟问题,在分析接收信号强度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时的Fingerprint定位算法,利用空间分集减小信号的浮动和定位延迟,同时根据运动物体轨迹的连续性提高定位精度。室外环境下的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算法能显著提高Fingerprint定位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8.
从动力学观点分析了水中球形微气泡无外部激励时平衡态的稳定性及受到声波激励时受迫振荡的复杂动力学行为;分析了无声波激励时平衡态的稳定性和奇点类型,并对其相应的物理现象进行了解释;对于受到声波激励的微气泡受迫振荡,结合Poincaré映射法确定了Poincaré映射的不动点,并根据Floquet理论分析了周期解的稳定性及分岔.分析表明:无声波激励时水中球形微气泡的平衡态是一稳定焦点,而受到声波激励时,随着激励频率的升高,微气泡的周期振荡从失稳转变为倍周期运动,进而转变成准周期运动,最终进入混沌状态;随着压力脉动幅值的增加,微气泡的振荡经过一系列倍周期分岔通向混沌.研究结果揭示了水中球形微气泡的复杂动力学特性,为进一步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9.
采用自制高岭土/木质素磺酸钠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复合高吸水树脂(KLPAAM),研究了不同KLPAAM树脂用量、不同肥料溶液(单一与混合溶液)对不同土壤质地保水率、含水率的影响.自然蒸发条件下,KLPAAM复合高吸水树脂施用量为0.5%时,各种肥料溶液中泥土、泥土/河砂=1/1和河砂三种质地土壤保水率下降明显减慢,土壤保水性能提高,10%尿素、10%尿素/0.1%磷酸二氢钠混合溶液下降最慢,即保水效果最好,而0.5%氯化钾、0.1%磷酸二氢钠/0.5%氯化钾混合溶液下降最快,即保水效果最差.KLPAAM复合高吸水树脂更适合于含非电解质肥料溶液的砂质土壤中施用.  相似文献   
140.
Isogai Y  Si S  Pont-Lezica L  Tan T  Kapoor V  Murthy VN  Dulac C 《Nature》2011,478(7368):241-245
The vomeronasal organ (VNO) has a key role in mediating the social and defensive responses of many terrestrial vertebrates to species- and sex-specific chemosignals. More than 250 putative pheromone recep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mouse VNO, but the nature of the signals detected by individual VNO receptors has not yet been elucidated.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molecular logic of VNO detection leading to mating, aggression or defensive responses, we sought to uncover the response profiles of individual vomeronasal receptors to a wide range of animal cues. Here we describe the repertoire of behaviourally and physiologically relevant stimuli detected by a large number of individual vomeronasal receptors in mice, and define a global map of vomeronasal signal detection.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two classes (V1R and V2R) of vomeronasal receptors us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encode chemosensory information, and that distinct receptor subfamilies have evolved towards the specific recognition of certain animal groups or chemical structures. The association of large subsets of vomeronasal receptors with cognate, ethologically and physiologically relevant stimuli establishes the molecular foundation of vomeronasal information coding, and opens new avenue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ng th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behaviour specifi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