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7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综合类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水对花岗岩巷道岩爆红外辐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水对岩爆发生的影响,采用自然与饱水花岗岩进行岩爆模拟实验,以美国Therma CAM SC3000红外热像仪为观测手段,研究了水对花岗岩巷道岩爆红外辐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花岗岩AIRT初始阶段温度上升速度快;岩爆发生前饱和岩样最高、最低温度均有微小突变,饱和岩样的岩爆前兆特征更易捕捉.岩爆瞬间,自然岩样孔洞左右两侧AIRT突然升高,岩样表面最低温度曲线呈线性上升,而饱和岩样AIRT和最低温度曲线均下降;饱和花岗岩AIRT平均值比自然花岗岩高,并且单位载荷下AIRT增量更大;趋近岩爆发生,花岗岩红外辐射温度表现出临界慢化特征,系统内在变化速率降低,与前一时刻状态越来越相似,其自相关系数转向增大的趋势,这可以作为岩爆发生的前兆特征.  相似文献   
42.
研究底栖动物在河床底质中的分布特点,对认识河流潜流层生态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人工设置垂向分层栖息地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底质中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度、密度及综合多样性水平(用改进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征)沿底质垂向深度的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底栖动物入住新生栖息地时至少需要6周达到稳定的群落结构。物种丰度和密度随深度波动减小,这与不同功能摄食类群的物种对不同底质深度具有偏好性有关。底质粒径也对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影响。表层底质中,中值粒径为2cm的卵砾石底质能够为底栖动物提供最多的适宜的微栖息地空间,从而其中综合多样性水平最高。而深层底质中,中值粒径为5cm左右的卵石底质更易于创造最高的综合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43.
Heavy metals in the environment are harmful limiting factors for the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lants. Here, w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n Arabidopsis thaliana T-DNA insertion mutant, named srol-1, which showed a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to HgCl2. The SRO1 protein contains a WWE domain that mediates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Under HgCl2 treatment, when compared with the wild-type plants, the growth of srol-1 was repressed dramatically and the number of true leaves was reduced and etiolated. The electrolyte leakage rates showed that cell membrane integrity in srol-1 was damaged more severely than in the wild type. DAB (3,5-diaminobenzidine) staining and confocal microscopy showed that Hg2+ stress induced more hydrogen peroxide accumulation in srol-1 than in the wild type. The qRT-PC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some abiotic stress-induced genes, such as L-ascorbate peroxidase (APX1), was reduced under oxidative or Hg2+ stress. Transgenic plants containing a GFP::SRO1 fusion protein showed that SRO1 was localized in the nucleus of the cells. SRO1 was shown to be expressed in various tissues, and was most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vigorous tissu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SRO1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ress response of A. thaliana to heavy metals.  相似文献   
44.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有助于缓解能源短缺,降低环境和空气污染问题。针对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基于MAX11068芯片的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按模块可以分为电压采集和均衡模块,MCU及外围模块,温度采集模块,电流采集模块,通信模块。该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具体分析了各个模块的设计功能,单体电池间的均衡原理,实现了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压、电流等信息的实时监测,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整个电池可以高效可靠的运行。  相似文献   
45.
以三羟基苯基荧光酮(THPF)作为光谱探针,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乳化剂(CPB-OP)微乳液介质中研究其与锑的显色反应,当pH=7.01,微乳液介质中锑与三羟基苯基荧光酮的物质的量比为1∶3时,系统中能形成稳定的有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460 nm;采用双峰双波长光度法测得其摩尔吸光系数ε=2.81×106L.mol-1.cm-1,比单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得的ε的灵敏度提高4.43倍;用此配合物测定以污水为底液的模拟样品中的锑,标准偏差均小于2.1%;以巯基葡聚糖凝胶(SDG)分离富集消除共存离子干扰时,Sb3+的回收率为97%~102%。  相似文献   
46.
超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对电磁场、声场等物理场可以实现自由调控。设计了一种由多尺寸的亥姆霍兹共振器和多尺寸的金属谐振结构组成的宽频吸声兼容电磁吸波的多功能超材料,实现了对声波和电磁波的宽频双吸收。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超材料在690~927 Hz范围内具有0.8以上的高吸声系数,在9.11~11.10 GHz范围内对微波具有0.8以上的吸收系数。所提出的多功能超材料对于声波及电磁波均具有宽频、高效的吸收作用,在噪声污染防治和电磁防护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为了研究稀土元素对水生态安全的影响,于2014年秋季对鄱阳湖5个代表性监测点的三角帆蚌及沉积物进行样品采集,分析三角帆蚌软组织及沉积物不同提取形态稀土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三角帆蚌软组织中稀土元素总量均值为15.52 mg/kg,轻稀土元素更易累积,表明轻稀土元素对贝类的生物效应强于重稀土元素。沉积物样品中稀土元素总量均值为285.22 mg/kg,含量高于中国土壤平均值;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呈现较强的陆源属性。各监测点沉积物中稀土元素4种赋存形态的平均含量:残渣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酸可提取态,酸可提取态含量最低,且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风险评估表明其均处于无风险或低风险水平。三角帆蚌软组织中大部分稀土元素与沉积物中可氧化态和全量显著正相关,表明三角帆蚌对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性以可氧化态为主。  相似文献   
48.
文章紧密结合消防工作实际,通过对已开展的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工作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切实提升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软实力的建议和对策,全面确保社会消防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49.
引言SnO_2是一种宽半导体带隙材料(Eg~3.5eV),对Ⅲ,Ⅴ族元素掺杂有效。在可见光波段的透明度高(折射系数 n~1.9),在室温下对酸和碱的抗腐蚀能力强,可用于制做光电极、电阻器、透明加热元件、透明抗反射镀层以及多种器件的环境保护。采用 MOCVD 技术生长 SnO_2薄膜,是七十年代初开始的。最早是 Aoki 和 Sasahur-a 及 Muto 和 Furuuchi,用二甲基氯化锡为物质源(MO)进行化学气相沉积(CVD)制备 SnO_2 薄膜。后来人们采用了四甲基锡 Sn(CH_3)_4为制备薄膜的物质  相似文献   
50.
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暂态特性对距离保护算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距离保护暂态超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结论.对于采用解微分方程算法的距离保护,当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和电流互感器(CT)暂态特性一致时,它们对解微分方程算法没有影响,反之则会引起暂态超越.通过建立两者的数学模型,分析并比较两者在传递非周期分量时暂态特性的差异发现,由于CVT和CT的传变特性不一致而引起的二次侧电压和电流中非周期分量无法平衡是导致距离保护暂态超越的根本原因.EMTP故障仿真和现场录波试验表明,CVT和CT的非周期分量衰减时间分别为10ms和40ms,即CVT后非周期分量比CT后非周期分量衰减快,因而会导致距离保护因为暂态超越而误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