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96篇
系统科学   83篇
丛书文集   76篇
教育与普及   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研究方法   7篇
综合类   170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71.
矿井生产过程中,顶板事故频发,对煤矿安全生产威胁巨大,有必要明确煤层顶板力学性质和稳定性。本次研究以大同煤田同忻矿为研究对象,收集钻孔地质资料,总结了各可采煤层厚度特征和空间展布特征,确定了各煤层顶板类型;采集各煤层顶、底板岩心样品,以岩石力学测试实验为手段,得出了顶、底板岩石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等力学参数,明晰了煤层顶板岩石类型和稳定性,并针对此提供了相应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山2#、山4#、2#、3-5#、8#和9#煤层共6套可采煤层,其中太原组3-5#和8#煤层为主采煤层;山2#煤层顶板多为中硬岩,稳定性相对较好,山4#煤层顶板类型多为直接顶和老顶,伪顶区域小规模存在,多为中硬岩和硬岩,稳定性较好;2#煤层可采区域顶板类型主要为直接顶和老顶,软岩—坚硬岩皆有分布;3-5#煤层顶板类型区域内以直接顶为主,大面积连片分布,伪顶和老顶穿插分布,主要为软—中硬岩;8#煤层顶板类型多为直接顶和老顶,伪顶罕见,软-中硬岩皆有存在;9#煤层顶板类型伪顶、直接顶和老顶穿插分布,软岩—中硬岩皆有发育。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区矿井安全开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2.
Kirchhoff方程有限维摄动解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描述两端固定的张紧着的弦的横振动的Kirchhoff方程的初边值问题,当初始位移和速度均为有限正弦级数时,用多重尺度法求得近似解的首项,并用积分方程和非线性Gronwall不等式对所得结果进行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773.
随着钻完井技术的发展,采用流入控制阀(ICD)完井技术开发底水油藏成为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弄清水平井ICD 控底水原理及影响因素成为利用其实现延缓底水锥进、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的关键。在分析ICD 控水限流原理基础上,通过模拟计算,具体分析了流动剖面、环空流动、含水率等3 个影响控水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具有高含水段的油藏,可以利用ICD 增大高渗段阻力,从而在牺牲总产液量的基础上降低产水,实现控水;ICD 所产生附加压降有效地减少了环空流动,增强了控水的稳定性,为实现长期稳油控水提供了保障;对储层物性参数分布认识出现偏差将会较大地影响ICD 的控水效果;对于存在高含水段的水平井,需要增大高含水段的附加压降,降低高含水段的产液量,才能有效实现控水。对水平井ICD 控底水原理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为优化水平井ICD完井设计,控制底水锥进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774.
多光谱成像技术在颜色复制方面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多光谱成像技术不仅能够获得物体的空间维信息,而且还可以获取物体表面的每一个像素的光谱维信息,因此,应用多光谱成像技术来复制出目标物体的颜色,成为颜色科学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多光谱成像技术在颜色科学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指出基于Kubelka-Munk理论的多光谱成像技术复制颜色的算法,会提高反射比低的目标颜色复制的精度,因此这种算法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5.
无残渣纤维素压裂液体系在酸性条件下实现交联,具有基液配制简单、增黏速度快、无鱼眼、携砂性能好、破胶彻底、无残渣、低伤害及自身防膨等特点,跟羟丙基瓜胶压裂液相比,更适用于易受外来流体伤害的低渗特低渗储层的压裂改造。现成功应用于苏里格东区致密气藏。试验结果表明,该压裂液基液能在2 min达到其最高黏度的97.5%,破胶液表面张力为24.68 m N·m-1,压裂液残渣含量为0,岩心损害率为12.3%,极大降低了对储层和裂缝导流能力的伤害。在苏里格气田进行了现场应用5口井11层(段),压裂效果显著,压后平均日产气量是邻井的2~5倍。  相似文献   
776.
Ultrafine nano-scale Cu2Sb alloy confined in a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carbon was synthesized using NaCl template-assisted vacuum freeze-drying followed by high-temperature sintering and was evaluated as an anod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SIBs) and potassium-ion batteries (PIBs). The alloy exerts excellent cycling durability (the capacity can be maintained at 328.3 mA·h·g?1 after 100 cycles for SIBs and 260 mA·h·g?1 for PIBs) and rate capability (199 mA·h·g?1 at 5 A·g?1 for SIBs and 148 mA·h·g?1 at 5 A·g?1 for PIBs) because of the smooth electron transport path, fast Na/K ion diffusion rate, and restricted volume changes from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carbon networks and the ultrafine bimetallic nanoalloy. This study provides an ingenious design route and a simple preparation method toward exploring a high-property electrode for K-ion and Na-ion batteries, and it also introduce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for other electrochem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777.
分析了带全局吸引子的广义Kuramoto-Sivashinsky方程的有限差分格式所生成的离散动力系统的动力性质,在自治系统中得到了有限差分格式的稳定性证明和差分解的误差估计,以及该系统在日H2h空间中全局吸引子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778.
齿轮中心双流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和相位调谐对齿轮中心双流传动动力学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时变啮合刚度、啮合阻尼、齿面摩擦、啮合相位、支承刚度及支承阻尼的齿轮中心双流传动系统扭转-横向振动耦合模型.通过对齿轮副啮合过程的分析,推导了系统中与摩擦有关的计算公式,并采用数值仿真法研究了滑动摩擦、相位调谐对齿轮动态传动误差和支承动载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滑动摩擦对齿轮支承动载荷影响很大,采用相位调谐可有效地降低系统的动态传动误差及中心轮的支承动载荷.  相似文献   
779.
La-deficient La1-xCexMnO3 mixed oxides, obtained by selective dissolution in 1 M nitric acid, were employed in methane complete oxidation. The majority of the La cations in these perovskites were removed, resulting in increased specific surface areas, better reducibility and greater activity. Incorpora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Ce stabilized the structure and a perovskite phase persisted in La-deficient La1-xCexMnO3 mixed oxides af...  相似文献   
7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