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5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65篇
系统科学   148篇
丛书文集   90篇
教育与普及   6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研究方法   3篇
综合类   284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液流场的三维数学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板坯连铸结晶器中钢液的紊流流动特征,利用流场计算软件cfx4.3,建立了一个三维有限差分模型,模拟了结晶器内钢液的流场和流动分布,同时应用水利学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浸入式水口的出口倾角、浸入深度、拉速等工艺参数对板坏连铸结晶器流场的影响,为优化结晶器内钢液的流场,优化浸入式水口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82.
空分装置操作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操作和控制两方面确保空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出发,开发了宝钢5#空分操作仿真系统,实现了空分操作的计算机仿真,该系统包括空分正常运行状态和空分启动过程的操作仿真,可以实现与现场相同的操作,并配合有完整的5#空分的计算机操作画面,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核心计算程序与界面控制程序完全分离,通过边界模块进行通讯,缩短了系统的开发周期,降低了调试的难度。  相似文献   
983.
研究面向对象可视化建模及支持建模的CASE环境,为了保证存入信息资源的一致性,完整性和方便灵活的共享性,研究CASE环境的数据存储机制,讨论了中心库的组成和组织模式,提出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和综合方式3种可行的中心库方案,在对3种方案论证,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了数据结构的设计和实现,并应用于所研制的UML-CASE平台。  相似文献   
984.
一种快速实时的低信噪比红外点、斑点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的重要性和困难性,首先采用一次门限进行比较预处理,然后根据目标的特点选取合适的高通模板进行图像空域滤波,滤波后进行自适应门限分割,将低信噪比的红外点目标从罱的背景中分割出来,最后点目标检测方法进行点合并,对同时存在的斑点和面目标进行检测,该算法可有效地减少运算量,可对同时存在的点,班,点,面目标进行实时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85.
采用气液两相方程,对燃料空气炸药(FAE)气液两相爆轰的爆轰波发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此结果作为计算的初值,用三维有限体积TVD方法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模拟FAE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在街道中的传播规律以及对建筑物的毁伤效应,计算结果表明,三维有限体积TVD方法描述了FAE爆炸冲击波的反射,绕射,传播等物理现象,在计算机模型的构造和管理中,C++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体现出极高的优越性,对连续边界的处理,采用了垂直扰动法,得到了清晰的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986.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Sm overlayer and Sm/Rh surface allo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with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AES), low 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 (LEE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spectroscopy (TDS). The growth of Sm on Rh(100) at room temperature (RT) appears following the Stranski-Krastanov growth mode and only the trivalent state Sm is observed from XPS results. Thermal treatment of the Sm film at 900 K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ordered surface alloy which shows the c(5√2 × √2)R45° and c(2×2) LEED patterns. Annealing the Sm film at temperature above 400 K makes the binding energy (B.E.) of Sm 3d5/2 shift to higher energy by 0.7 eV, which indicates charge transfer from Sm to Rh(100) substrate, causing the increase of CO desorption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987.
The Ag/Pt(110) model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evaporating silver on Pt(110). Adsorption and reaction of CO and O2 on Ag/Pt(110) surface were studied in situ by photoe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PEEM) during the pressure range of 10-5——10-2 Pa at 480 K. The Ag/Pt(110) surface consisted of Pt(110), AgPt interface and Ag area after annealing at 500 K. The dosing pressure of CO and O2 had a larger influence on their adsorption on the Ag area than on the Pt(110) and AgPt interface. Small Pt clusters formed on the Ag area and AgPt interface, which had a stronger ability to adsorb CO than Pt(110) terrace. The existence of Ag had an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kinetic of CO oxidation on Pt(110). No pattern was observed on the AgPt interfac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when the formation of reaction-diffusion waves occurred on Pt(110).  相似文献   
988.
在分析投资时滞特征的基础上,讨论投资时滞的计算方法,并给出带有时滞的投资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989.
具有热致/溶致液晶性能主链液晶聚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晶单体4,4′二羟基α,α′二甲基苄连氮与不同摩尔比的对苯二甲酰氯和癸二酰氯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共聚而得系列聚合物P1~P7·通过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WAXD)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热致及溶致液晶性能、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单体DDBA与聚合物P1~P6均为向列型热致液晶,呈现清晰的丝状织构,但聚合物的热致液晶性能随刚性链段对苯二甲酰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所有聚合物均具有溶致液晶性能,其织构从柳叶状逐渐变为砂粒状;聚合物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在320℃以上,且热稳定性随...  相似文献   
990.
识别合适的降雨强度-历时-频率模型的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一种基于IDF模型对未来事件预测能力来选择合适的IDF模型的方法,通过对香港气象台13个不同历时的年最大降雨资料的数据分析,发现IDF模型的预测能力取决于它的数学形式,降雨类型以及模型参数估计所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