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910篇
研究方法   64篇
综合类   1025篇
自然研究   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8篇
  1996年   10篇
  1994年   25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64篇
  1978年   29篇
  1977年   39篇
  1976年   29篇
  1975年   30篇
  1974年   39篇
  1973年   49篇
  1972年   44篇
  1971年   42篇
  1970年   44篇
  1969年   40篇
  1968年   43篇
  1967年   47篇
  1966年   31篇
  1965年   21篇
  1964年   18篇
  1959年   14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31.
232.
采用Bell-LaPadula(BLP)模型的风格及其表述方法,讨论了信息过滤器一类系统的安全模型框架。提出的过滤器模型框架扩充了BLP模型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BLP模型不仅适用于操作系统的建模,而且还适用于其它的一类系统建模。  相似文献   
233.
研究高阶抽象Cauchy问题的解及其传播算子的解析性与指数稳定性,得到一些基本结果。同时给出了所得结果对抛物方程的混合问题的应用例子。  相似文献   
234.
介绍了所研制的高速铁路车辆轴承试验机微机监控与诊断系统;重点讨论了工况监视与诊断的实现技术;并把该系统成功地应用于高速铁路车辆轴承的模拟试验中.  相似文献   
235.
引入矩阵的方法分析处理全混洗互连变换,用矩阵方程形式直观地表达了一些已知的,以及一些新的全混洗互连性质,并阐明了其物理意义,同时提出了全混洗互连、逆全混洗互连的光学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36.
采用网格法测量了冷风机翅片冲压加工的变形量,确定了翅片材料的成形极限。用塑性大应变计测试了不同工况下冷风机翅片管胀管变形的全过程,建立了分析冷风机翅片管紧固效果的特征曲线方法,提出了用宽裕度作为胀头过盈量设计取值的概念,综合评价了不同翅片管的紧固效果。  相似文献   
237.
在自动请求重发(ARQ)方案中,选择重发(SR)比等待重发(SW)和重返N-GBN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该效率是信道误码率、帧长及往返延时的函数。在任一给定的误码率情况下,可求得一种最佳帧长使传输效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38.
Zusammenfassung Die zelluläre Lokalisation der Aufnahme von3H-NA und3H-5HT in den Hirnstamm von Ratten wurde am Modell der Nervengewebskultur untersucht. Im Gegensatz zu den Aminosäure-Transmittern, welche in Neurone und Gliazellen aufgenommen werden, zeigen Monoamine nur eine Aufnahme in Zellkörper und Fortsätze von Neuronen, nicht jedoch in Gliazellen. Es besteht eine Korrelation zwischen den Ergebnissen von fluoreszenzmikroskopischen Versuchen und unseren autoradiographischen Untersuchungen.  相似文献   
239.
240.
S N Rao  U C Singh  P A Bash  P A Kollman 《Nature》1987,328(6130):551-554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is a very powerful approach to altering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proteins,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proteins and the interactions of proteins with other molecules. Several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have been directed at estimating the changes in catalytic properties, (rates of binding and catalysis) in site-directed mutants of enzymes compared to the native enzymes. Simulation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complex molecules have also become more powerful, in no small measure owing to the increase in computer power. These simulations have often allowed results of experiments to be rationalized and understood mechanistically. A new approach called the free-energy pertubation method, which uses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molecular dynamics can often be used for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f free energy differences. We have applied such a technique to calculate the differential free energy of binding and free energy of activation for catalysis of a tripeptide substrate by native subtilisin and a subtilisin mutant (Asn 155----Ala 155). Our studies lead to a calculated difference in free energy of binding which is relatively small, but a calculated change in free energy of catalysis which is substantial. These energies are very close to those determined experimentally (J. A. Wells and D. A. Estell, personal communication), which were not known to us until the simulations were completed. This demonstrates the predictive power and utility of theoretical simulation methods in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site-specific mutagenesis on both enzyme binding and cat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