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1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2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Joint probabilistic data associ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acking multiple targets in clutter, but only the target kinematic information is used in measure-to-track association. If the kinematic likelihoods are similar for different closely spaced targets, there is ambiguity in using the kinematic information alone; the correct association probability will decrease in conventional joint probabilistic data association algorithm and track coalescence will occur easily. A modified algorithm of joint probabilistic data association with classification-aided is presented, which avoids track coalescence when tracking multiple neighboring targets. Firstly, an identification matrix is defined, which is used to simplify validation matrix to decreas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Then, target class information is integrated into the data association process. Performance comparisons with and without the use of class information in JPDA are presented on multiple closely spaced maneuvering targets tracking problem. Simulation results quantify the benefits of classification-aided JPDA for improved multiple targets tracking, especially in the presence of association uncertainty in the kinematic measurement and target maneuvering.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lgorithm is valid.  相似文献   
122.
黏小管成形术是治疗青光眼较为安全有效的新型手术方式,医生通过向患者施莱姆氏管(Schlemm’s canal, SC)中递送缝合线一周并张紧的方法,使患者小梁网(trabecular meshwork, TM)和施莱姆氏管处于扩张状态,恢复房水自然流出通路从而降低眼内压。然而,缝合线张紧力是组织扩张的直接因素,过大会导致组织损伤,医生往往通过经验或出血进行扩张程度判断。为了研究缝合线上张紧力与组织扩张的关系,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包含巩膜、施莱姆氏管、小梁网和缝合线的数值计算模型,进行了黏小管成形术的仿真分析,并开展了猪眼球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施莱姆氏管和小梁网由松弛变形至术后扩张状态的过程中,扩张宽度随着缝合线拉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仿真中拉力为43.5~57.3 mN时,扩张宽度为300~390μm;实验中拉力在34.1~66.6 mN范围时,扩张宽度为297.8~404.6μm,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呈现相同趋势。所提方法可以用于实时预测术中施莱姆氏管和小梁网的扩张程度,辅助医生进行决策,提升手术精准性。  相似文献   
123.
针对全相位FFT/FFT(apFFT/FFT)综合相差法硬件资源和功耗大的问题,基于FFT算法求解最大峰值谱线位置仅与各谱线峰值相对大小有关的特点,提出一种用于减少FFT电路面积的阈值判断移位方法.首先对apFFT/FFT综合相差法与修正Rife算法进行性能比较;然后利用阈值判断移位方法对apFFT/FFT综合相差法硬...  相似文献   
124.
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关于民族概念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概念问题是中国民族理论学界的基础理论研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歇过。综述了改革开放至新世纪以来各家学者对民族概念的观点,认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构成民族的要素、民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三个问题上。认为“共同血统因素”也应作为民族构成的因素之一,赞同“民族问题只能发生在民族与民族的交往过程中”这一观点。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定义的新见解也可称为“七要素说”。除非民族消亡了,人们对民族概念的探讨才会失去意义。  相似文献   
125.
多晶硅压力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一种多晶硅压力传感器.它采用一氧化硅介质膜隔离代替p-n结隔离,提高了工作温度;通过控制掺杂浓度,改善了温度特性.实验表明,该传感器灵敏度高,工作温限高,温度漂移小.  相似文献   
126.
高速交通系统是由具有不同联通属性的高速公路交通系统和普通公路交通系统两个网络组成,它们通过高速公路出入口相连接,形成完整的运输网络.本文根据高速交通系统的特点,讨论了高速交通系统中NEDS算法的数据基础、原理及方法,给出了高速交通系统最佳路径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一个实例,详细讨论了路径选择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27.
近年来,对于回归分析中复共线性问题的研究。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许多统计工作者在这一领域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本文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复共线性产生的原因及消除这种复共线性所采取的种种方法,并且富有成效地引入了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估计的一种估计类,使得一些非常重要的估计,如最小二乘估计、岭估计、Stein估计等都在这一估计类中得到了统一的描述。最后,本文还通过理论分析丛实例演示论证了在这个估计类中,各种回归系数估计有着和其他工作者所得到的相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8.
单面干燥条件下受约束高强混凝土的早期开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单面干燥条件下应用自行研制的混凝土早期收缩应力测试仪及非接触式混凝土收缩变形测试仪测试了水灰比为0.26、0.40的高强混凝土的早期弹性模量和自由收缩变形,通过改进的环向约束试验观测了受约束试件内部的收缩应力及应力梯度,并在上述试验基础上研究了单面干燥条件下受约束高强混凝土的早期开裂趋势.结果表明,高强混凝土水灰比越小,单面干燥条件下的早期自由收缩变形、弹性模量、受约束状态下的内部收缩应力增长越快,干燥表面越容易发生塑性收缩开裂,早期开裂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9.
洛阳智慧交通系统的地址匹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洛阳市城市道路分布的实际情况,研究洛阳智慧交通系统的道路动态段技术、地址数据库结构和数据追加方法、地址数据库和道路数据库的匹配策略.  相似文献   
130.
Functioning and processing of membrane proteins critically depend on the way their transmembrane segments are embedded in the membrane. Sphingolipids are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membranes and can also act as intracellular second messengers. Not much is known of sphingolipids binding to transmembrane domains (TMDs) of proteins within the hydrophobic bilayer, and how this could affect protein function. Here we show a direct and highly specific interaction of exclusively one sphingomyelin species, SM 18, with the TMD of the COPI machinery protein p24 (ref. 2). Strikingly, the interaction depends on both the headgroup and the backbone of the sphingolipid, and on a signature sequence (VXXTLXXIY) within the TM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show a close interaction of SM 18 with the TMD. We suggest a role of SM 18 in regulating the equilibrium between an inactive monomeric and an active oligomeric state of the p24 protein, which in turn regulates COPI-dependent transport. Bioinformatic analyses predict that the signature sequence represents a conserved sphingolipid-binding cavity in a variety of mammalian membrane proteins. Thus, in addition to a function as second messengers, sphingolipids can act as cofactors to regulate the function of transmembrane proteins. Our discovery of an unprecedented specificity of interaction of a TMD with an individual sphingolipid species add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why biological membranes are assembled from such a large variety of different lip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