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E)-β-法尼烯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国产香料橙花叔醇为原料合成(E)β法尼烯.  相似文献   
12.
Intemet/Intranet是信息资源最大利用的体现,传统信息管理(MIS)由于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信息深层次的要求,已向空间信息数据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迈进;将Internet技术与GIS技术相结合,是实现环境资源信息有效利用的途径.该文就两种技术结合构成IntranetGIS的结构、功能、组成、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 ,毫无疑问 ,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但化学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 ,又必然与工业生产相联系 .现在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工业实习是化学专业学生必须的教学实践环节 .本文就我系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在参加燕化聚丙稀事业部实习活动期间 ,对学工业的认识作了初步的总结 .  相似文献   
14.
针对拥有庞大数据量的全息图再现像质量不理想的问题, 提出一种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PSO: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中学习因子和惯性权值进行动态调整的方法, 将改进后的算法与反向传播(BP: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相融合形成改进型粒子群优化BP 神经网络(MPSO-BP: Modifi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ing
BP Neural Network)并用于全息图压缩。通过与BP 神经网络和粒子群优化BP 神经网络(PSO-BP: Particle Swarm Optimizing BP Neural Network)压缩算法进行对比, 证明了该网络压缩算法在保持较好的压缩效率时得到的全息图再现像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B/S结构的数据库三层体系结构的安全性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一种新的B/S结构的数据库四层安全体系结构,并对各层功能进行了定义,描述四层安全系统的工作流程,通过在客户端用私钥数字签名,公钥加密和中间层加密等手段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活动轮廓对图像分割鲁棒性较差的问题, 将基于区域的轮廓模型和基于梯度的轮廓模型通过图像熵与图像梯度和进行结合。通过图像熵与图像梯度和建立基于梯度与基于区域结合的活动轮廓模型。将水平集函数嵌入到模型中, 对模型结果进行连续分割, 并进行拓扑变化。采用窄带方法进行快速演化。实验证明, 该方法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较快的分割速度, 对图像分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小波神经网络方法对信息量较大、难提高压缩效率的计算全息图进行数据压缩,利用其较强的非线性映射和函数逼近能力自适应地调整和处理全息图,可大幅减少信息冗余,得到较好的压缩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能得到1.56%的低压缩率,此时的再现像较清晰,失真较小;与常用压缩算法相比,当压缩率很低时,用小波神经网络压缩全息图是一种切实可行且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碲锡铅(Pb1-xSnxTe)是一种禁带宽度可调的三元化合物半导体,用它不仅可制备814μm的高灵敏度的红外探测器,而且可以制备长波红外可调谐激光器.  相似文献   
19.
君子兰叶片形长似剑,色深绿,叶片远轴面具有40—50μm直径的葱型气孔,表皮层角质层较发达。维管束鞘细胞不发达,其中叶绿体少而小。适于表皮层细胞的同化组织叶绿体多而大(长13μm,厚10μm)。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片层体,基质片层体结构发达密集,单层膜厚7μm,每微米直径有70—75个片层膜,形态及解剖结构具有耐阴,耐干旱、C_3植物特性。  相似文献   
20.
O'Reilly CM  Alin SR  Plisnier PD  Cohen AS  McKee BA 《Nature》2003,424(6950):766-768
Although the effects of climate warming on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lakes have been documented, biotic and ecosystem-scale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have been only estimated or predicted by manipulations and models. Here we present evidence that climate warming is diminishing productivity in Lake Tanganyika, East Africa. This lake has historically supported a highly productive pelagic fishery that currently provides 25-40% of the animal protein supply for the populations of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In parallel with regional warming pattern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 rise in surface-water temperature has increased the stability of the water column. A regional decrease in wind velocity has contributed to reduced mixing, decreasing deep-water nutrient upwelling and entrainment into surface waters. Carbon isotope records in sediment cores suggest that primary productivity may have decreased by about 20%, implying a roughly 30% decrease in fish yields. Our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that the impact of regional effect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aquatic ecosystem functions and services can be larger than that of local anthropogenic activity or overfis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