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8篇
系统科学   53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0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适用于励磁系统建模的模糊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原有励磁建模方法,将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相结合,充分利用模糊理论处理不精确问题和神经网络较强的泛化能力等优势,形成一种模糊神经网络(FNN),并推导了FNN的学习算法.将此FNN用于发电机的控制环节——励磁系统建模.仿真结果显示,FNN模型能够较精确地对实际系统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52.
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锯缘青蟹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种类.本文概述了作者近年来有关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锯缘青蟹亲体生殖生态学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3.
 采用环肽(valinomycin)(缬氨霉素)作为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对几种手性化合物进行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柱子极性的影响,根据该环肽结构上的特点,对手性拆分机理进行了推测,建立了用环肽作毛细管固定相对手性化合物拆分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54.
硫杂冠醚用作气相色谱固定相,制备毛细管柱,考察固定相的使用比例、极性、热稳定性,并对甲基苯酚(o/p),二氯苯(o/p,m),硝基氯化苯(m/o)等难分离的混合样品进行色谱分离.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固定相的质量比例为15%时有好的分离效果,固定相中等极性,120 ℃时平均极性为815,且使用温度高(185 ℃),热稳定性好.从分离性能看,该固定相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根据对他人实验研究的进一步分析,确认:不同的孔壁粗糙度是导致同一场地中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并介绍了提高孔壁的粗糙度的施工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56.
从传热学和结构力学角度,分析了结晶器的温度场和应力场,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计算了结晶器的热应力和变形。针对原来的正弦振动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采用椭圆齿轮变速器实现非正弦振动,并分析了改造后的结晶器的振动规律。同时,对结晶器与板坯之间的摩擦力加以分析。采用非正弦振动使负滑脱时间短,正滑脱时间长,结晶器向上运动速度与铸坯运动速度差较小。振痕深度大为减轻,减少坯壳与结晶器的摩擦力,减少粘结漏钢,提高连铸机拉坯速度,铸坯表面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7.
以FTSC双效冲击板加单坝结构的中间包为研究对象,应用FLUENT软件计算了中间包的三维流场、温度场、夹杂物运动轨迹及不同尺寸夹杂物的排除率. 结果表明,FTSC中间包内的双效冲击板和单坝能够明显改善钢液的流动状态和温度分布,显著提高夹杂物的排除率,并且对小尺寸夹杂物(d<60#μm)排除率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8.
运用自组织理论揭示了技术系统是自组织系统,技术系统具备自组织系统的条件,遵循自组织演化的规律,具有自组织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9.
管道传声特性及典型破坏声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证管道输送的正常运行,防止人为打孔盗油事件发生,对管道进行主动防护与快速准确地判定事发地点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管道的导波特性,分析了管道人为破坏的典型声谱特征,建立了能对管道破坏方式进行分类的混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声波通过管道中介质以平面波传播且衰减较小;典型破坏声可在管道内远距离传播,隐马尔可夫模型(HMM)与人工神经网络(ANN)算法相结合能有效地提取和识别其声谱特征,从而为管道运输防盗监测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0.
Four rock assemblages in correspondence with two different tectonic setting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 NEE-SWW extending HP-UHP metamorphic belt in southwestern Tianshan, northwest China. Eclogite assemblage EC1 is geochemically akin to alkaline within-plate oceanic island basalt (OIB). EC2 shows affinity to enriched mid-oceanic ridge basalt (EMORB). Rare earth element (REE) and other immobile trace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blueschist assemblage BS1 resemble those of normal mid-oceanic ridge basalt (NMORB). These three assemblages are likely formed on a seamount setting, and the prevalent presence of carbonate minerals and omphacite quartzite stripes/gobbets suggests ancient pelagic sediments including marls are probably developed upon the basaltic seamount. Whereas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S2 assemblage are of volcanic arc basalt-type. The seamount with the pelagic sediments on it is brought into the subduction zone, and volcanic arc basalts formed on the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trench sediments are eroded and enwrapped in the subducting mass, they are altogether subjected to high to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 and subsequent exhumation towards surface. The HP-UHP metamorphic belt is thus interpreted as a subduction-accretionary complex formed by tectonic juxtaposition and imbrication of seamount, seafloor, trench and volcanic arc sequences during oceanic crust sub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