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2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44篇
系统科学   145篇
丛书文集   478篇
教育与普及   37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7篇
现状及发展   676篇
研究方法   1046篇
综合类   6005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1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23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641篇
  2007年   620篇
  2006年   681篇
  2005年   757篇
  2004年   543篇
  2003年   489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355篇
  2000年   534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31篇
  1979年   23篇
  1971年   16篇
  1970年   29篇
  1959年   116篇
  1958年   218篇
  1957年   155篇
  1956年   122篇
  1955年   130篇
  1954年   147篇
  1948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In the present study, nano-sized SiC (0, 0.3, 0.5, 1.0 and 1.5 vol%) reinforced aluminum (Al)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by microwave sintering and hot extrusion techniques. The structural (XRD, SEM), mechanical (nanoindentation, compression, tensile) and thermal properties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CTE) of the developed Al-SiC nanocomposites were studied. The SEM/EDS mapping images show a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SiC nanoparticles into the Al matrix.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strength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of the Al-SiC nanocomposites with the addition of SiC content is observed. However, it is noticed that the ductility of Al-SiC nanocomposites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volume fraction of SiC. The therm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CTE of Al-SiC nanocomposites decreases with the progressive addition of hard SiC nanoparticles. Overall, hot extruded Al 1.5 vol% SiC nanocomposites exhibited the best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erformance as compared to the other developed Al-SiC nanocomposites.  相似文献   
82.
综述了域上或交换代数上的线性(-)代数的相应的簇(范畴)的 Groebner-Shirshov 基理论的新成果,如:结合代数(包括群(半群)代数),自由代数的张量积,李代数,Di-代数,pre-李代数,Rota-Baxter代数,metabelian李代数,L-代数,半环代数,范畴代数,等.以上结果包含了许多应用,尤其是给出了一些著名结论的新的证明.  相似文献   
83.
<正>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支撑,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突出解决"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下好创新"先手棋",取得了积极进展与成效。一、突出政策激励抓转化在国家修订并颁布新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之  相似文献   
84.
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水动力作用对河流中泥沙吸附/释放重金属、磷等污染物影响研究成果,分析了水流紊动强度和流速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分配的影响规律。当水流紊动强度较低时,泥沙主要以床沙形式存在,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和强度较低;随着紊动强度增大,水沙界面切应力随之增大并促使泥沙悬浮,污染物与悬浮泥沙颗粒接触面积增大,使得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和强度显著增加。流速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分配的影响较为复杂。泥沙静止时,流速的增大会减小边界层厚度,增大水体溶解氧含量、氧化还原电位等参数,并使污染物在水体里的扩散由分子扩散转变为以紊动扩散为主,增强污染物在水-沙界面的交换通量,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的分配产生影响;随着流速进一步增大,床沙逐渐起动、悬浮,此时除上述因素外,泥沙运动状态、悬浮颗粒间碰撞强度、悬浮物的絮凝等均会对泥沙吸附/释放污染物产生影响,由于影响因素较多,作用机制复杂,目前关于泥沙运动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分配的影响所得结论仍存在分歧。相应的机理研究及数学模型的建立均做了较大简化。综观当前的研究成果,水沙运动及其化学生物过程等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的分配作用机理和耗氧有机物、有毒有机物等污染物与泥沙的作用机理是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5.
86.
利用化学气象沉淀法(CVD)在金属衬底上生长的石墨烯制备电子器件需要先把石墨烯转移到绝缘基底上,转移过程对器件制备的成功率和性能的均匀性有重要影响.转移过程中导致的石墨烯破损和金属生长基底残余颗粒污染受到普遍重视,然而由金属基底腐蚀液导致的石墨烯表面污染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利用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证明了转移过程中金属基底腐蚀液会在石墨烯表面引入污染,利用我们发展的"改良的RCA(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清洗(modified RCA clean)"转移工艺能够有效地去除这种污染.这对提高后续制备的电子器件的性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88.
设G和H是两个有限的π-可分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证明了:若G和H同构,则它们的π-special特征标集合之间存在双射;特别地,我们将著名的Brauer置换引理推广到了特征标的π-理论上。  相似文献   
89.
太平洋地区正呈现出紧张局势,这不仅体现在关键的中美关系上,而且也体现在中国与其东部和南中国海周边国家的关系上。正如白宫、美国外交部和五角大楼在2012年初正式宣布且具体实施的那样,美国注意力、行动和军力分配向太平洋地区的“再平衡”战略转移,及此战略背后的真实意图,都引起北京方面的关注。中国担心,美国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整体“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90.
本书是结合分析力学和系统动力学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多学科动力学系统建模方法。这种新的建模技术基于拉格朗日能量法,依次生成一系列适合数值积分的微分代数方程。本书适用的建模方法是能建模和仿真的六连杆闭链机构或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等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