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9篇
系统科学   38篇
丛书文集   91篇
教育与普及   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8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94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5篇
  1961年   7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Various types of wound debridement approaches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in clinical practice such as autolytie, enzymatic. biodebridement, mechanical, and surgical debridemenl techniques. A critical look at these various options can explain their potential but also their limitations. In this study, a novel textile pad, which is composed of polyester filaments on the fleecy side and a bioeompatible coating on the opposite side, was made to provide a safe, inexpensive, easier and especially more efficient debridement process that can be used in all healthcare settings by all healthcare practitioners. Eighteen kinds of samples were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pile density, ground yarn count and coating amount. Dimensional morphology, stitch density, mass per unit area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to study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of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extile pad for wound debride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ensile strength and suturing strength at piped site increased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ment of ground yarn count, while the amount of coating could also have a slight impact on these two properties. However, compressive load was mainly affected by pile density, with no obvious relation to ground yarn count and coating amount.  相似文献   
82.
<正>古代,马是战争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受到人们特别重视。明《典故纪闻》记载,成祖曾问兵部尚书刘携:"今天下畜马几何?"携对:"以兵兴耗损,所存者二万三千七百余匹。"成祖日:"古者掌兵政,谓之司马,问国君之富,数马以对。是马于国为最重。"由此不难看出,在以骑射为主要武备的古代,马的数量是国家强盛的象征。  相似文献   
83.
“时间与压力能造就钻石,但若想在极短时间内达到同样结果,压力将大到无法想象.有一群人,他们自愿或非自愿地挑战这种压力,在酷热与低温下接受无尽的操练,6天5夜不眠不休的考验更令人闻之色变.”这是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世界陆战蛙人》纪录片中,为“台湾海军陆战队”一节配发的解说词.该节目披露了号称台军头号劲旅的“陆战队两栖侦搜大队”的训练细节,该部担负水下特攻、排障及侦察等特种任务,而有资格入选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相似文献   
84.
两种数字集群通信体制PDT与TETRA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DT是我国公安机关于2008年开始制定的警用数字集群标准,具有大区覆盖、符合公安网安全接入标准、自主知识产权等特点。TETRA标准是21世纪初我国选定的数字集群标准之一,一直得到广泛应用。对上述两种数字集群体制进行对比研究,理论分析和目前建网应用的结果表明,PDT仍需进一步完善,并将逐步取代TETRA成为公安数字集群系统的主流。  相似文献   
85.
为了丰富黑木耳加工产品种类,本论文针对黑木耳薄膜休闲食品的工艺,研究了原料前处理技术、含水量、温度、粘度、添加物、压模方式及烘烤温度等对压模成型效果的影响。优化了生产工艺,获得色泽黑亮,外观形态及口感良好的黑木耳薄膜休闲食品。  相似文献   
86.
数字技术的快速进步带动了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信息传播的高效运行,也推动了人们信息选择的范围与自由度的扩大。新媒体的形式更加丰富,在互动性、传播速度、受众主动接收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在广告运动中的融合性很强,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广告的优势及当前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推进新媒体广告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7.
气流将火山灰带到玛雅玛雅 帝国从墨西哥南部向南延伸,穿过危地马拉后直至伯利兹城北部,存在时间在公元250年至公元900年。近来,美国科学家在危地马拉蒂卡尔考古遗址(一度是南部玛雅低地最大的城市)已被毁坏的运河中发现一种截然不同的浅褐色黏土矿石。  相似文献   
88.
隗祖民 《科技资讯》2009,(25):9-9,12
随着国内需求火电建设步伐的加快,装机的单机容量在不断提升,在建项目超超幄界百万机组已越来越多。结合工程实际,本文介绍了华能海门电厂1000MW级凝汽器钛管焊接的各项技术措施和方法,对以后类似机纽钛管的焊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
运用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建立了沿空留巷开采灾害系统模型,提出了无煤柱沿空留巷大、小结构理论,修正了内应力场范围计算方法,建立了给定变形、限定变形2种留巷结构力学模型.研究表明: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大结构是指应力拱内岩梁,小结构是指巷旁充填体、顶煤、煤帮、直接顶、底板等锚固结构,二者力源来源于应力拱内岩层,其中巷旁充填体力源为裂断拱内裂断岩梁,煤帮力源来源于应力拱内岩梁作用;内应力场范围是传统范围求解的1.4倍;沿空留巷限定变形状态承载体承担起大结构内覆岩运动产生的作用载荷,对巷道进行支承保护作用;给定变形状态承载体(护巷煤柱或充填体)不承担大结构内覆岩运动产生的作用载荷,仅承担支承范围内直接顶载荷,并对巷道进行密封保护、隔绝采空区作用.  相似文献   
90.
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系统描述渝东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应用氩离子抛光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低温N2吸附及高压压汞实验定性和定量测试WX-1井岩心样品的孔喉形态、连通性、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实验测试的孔径分布,实现对页岩样品从微孔到宏孔的精细描述,并探讨了影响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主要发育有机质孔、黏土矿物层间孔、黄铁矿晶间孔、颗粒边缘溶蚀孔及微裂缝等5种孔隙类型.受到后期压实作用的影响,有机质孔隙发育具有微观非均质性.纳米孔隙类型复杂、形态多样,主要为开放透气性孔,但存在细颈状墨水瓶孔及少量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等影响页岩气的渗流;孔径分布具有“双峰”特点,纳米孔主要孔径为2~10 nm、30~90 nm,即直径<100 nm的孔隙提供了大部分总孔体积,为页岩储层主要发育的孔隙类型.孔隙发育受多种因素的控制,直径≤50 nm微孔、中孔的发育与有机质有关,有机碳含量与微孔、中孔的孔体积呈正相关性;直径>50 nm宏孔的发育与黏土矿物含量有关,随着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宏孔的体积、比表面积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