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本文对影响冲刷腐蚀的某些因素进行了综述,对研究冲刷腐蚀的试验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2.
在动电位法极化电阻测量中,选择合适的电位扫描速度十分重要。理论分析表明,合适的电位扫描速度依赖于腐蚀体系的电化学参数。文中给出了选择电位扫描速度的简单方法,讨论了这种方法在酸洗缓蚀剂试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
采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循环伏安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充气条件对2205双相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气对2205双相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其中充N_2和O_2降低了2205双相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流密度,充CO_2使腐蚀电流密度增大,三种气体都对2205双相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的点蚀具有抑制作用;随温度升高和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2205双相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加剧,点蚀电位降低;2205双相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的临界点蚀温度在40℃~45℃之间。  相似文献   
64.
采用能量为100keV的He离子在室温下辐照金属钨,辐照注量范围为1.4×1017-3.5×1017/cm2,辐照后对样品进行了1100℃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慢正电子多普勒展宽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钨中He离子辐照引入的缺陷和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辐照并退火后材料内部晶面间距增大,空位型缺陷浓度或尺寸随辐照注量的升高而增大,而高注量辐照的样品表面晶粒间连接疏松并存在孔隙,钨表层可能生成了大尺寸的He空位复合体或He泡.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介绍WAP网站建立的流程,并以农经气象的WAP网站为例加以阐述具体的思路和流程。  相似文献   
66.
67.
采用失重法和大气采样装置,筛选出两种高温、高浓度盐酸酸洗不锈钢的缓蚀抑雾剂复合配方。测定了它们在70℃─90℃温度下,20%HCl中对3Cr13不锈钢的缓蚀抑雾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缓蚀抑雾剂均有较强的抑制腐蚀和酸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作者通过氧化、刻蚀和沸水处理的方法,在n型6H-SiC的C面上制备了线性较好的欧姆接触。作者对C面和Si面的欧姆接触的退火特性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并对形成欧姆接触的物理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了这种欧姆接触在大密度电流下的特性。  相似文献   
69.
运用纯培养法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贵州云台山白云岩表层土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稀释涂布平板分离共获得131株细菌,限制性内切酶HhaⅠ和HaeⅢ对扩增的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酶切分型,根据ARDRA酶切图谱划分为40个操作分类单元.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菌株隶属于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64.89%)、β-变形菌纲(β-Proterbacteria,3.82%)、γ-变形菌纲(γ-Proterbacteria,17.56%)、放线细菌门(Actinobacteria,11.45%)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3.82%)等5大类群,共13个属.优势菌群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53.44%),亚优势菌群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9.16%)、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8.40%)和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8.40%).15.00%的有效序列与GeneBank已知序列相似性小于等于97%,可能为潜在新类群.研究表明,云台山白云岩喀斯特地区不仅含有较为丰富的细菌物种多样性,且潜藏着许多新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70.
长江流域四川段Cd异常源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都经济区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重点研究长江各支流重金属元素Cd的来源与分布、分配特征,定量估算金沙江等四大支流Cd的输出通量。结果表明,该区早期及现代沉积物、悬浮物中Cd均为高背景值,其质量分数达0.2×10-6;水系沉积物及悬浮物中Cd的高值点明显受到流域内分布的铅锌矿、金矿等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或矿点影响;区内各水系Cd的输出通量明显增加,岷江、沱江Cd的输出通量占流域总通量的比例上升,嘉陵江所占比例下降,金沙江略有变化;水体中Cd的输出通量所占比例在泥沙中减少,在悬浮态和溶解态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