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运动免疫学与营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当前国际上运动免疫学在营养学中的研究发展状况,即六大营养素在运动免疫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针对多功能酸洗缓蚀抑雾剂CQH-2对铝材缓蚀抑雾效果较差等问题,采用线性极化技术和失重法测定缓蚀效率,大气采样及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抑雾率。通过优选,得到一种对铝材有很高缓蚀抑雾效果,同时又不影响其对碳钢、不锈钢等材料的高效缓蚀抑雾效果的新配方。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3.
龚敏 《科技资讯》2012,(34):86-87
随着深部隐伏矿找矿的全面展开,一批非常规的化探方法,如汞气测量、氡气测量、金属活动态测量、轻烃测量等开始应用于地质勘查中,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汞气测量、氡气测量、金属活动态测量、轻烃测量等的方法原理和应用实例,并结合自身找矿实践,探讨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24.
采用一种新的LPCVD方法在Si衬底上通过SiO2作为掩蔽层,进行3C-SiC的反向外延的选择性生长.TEM,AFM和XRD结果显示3C-SiC沿(111)面成功实现了较高质量的外延选择生长,其界面清晰,掩蔽良好.生长出的3C-SiC薄膜为织构晶体,单晶性良好.残余应力测试表明3C-SiC薄膜晶格发生压应变,选择性生长区域的残余应力显著降低.据此结果建立了残余应力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5.
延长药包不同位置起爆时的应力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红宝石脉冲激光器建立了三维动态散光光弹性爆破模型实验系统,首次对条形药包在一端起爆、两端同时起爆、药柱中点起爆等条件下的爆破模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在同一剖面的4个时刻的动态应力条纹图;对3种爆破模型的动应力场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其爆破效果提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6.
文章从贵州侗族聚落中的空间与特性、地景与聚落、天地人的层面分析解读侗族聚落空间中的场所性及场所精神,由此论述贵州侗族聚落的空间特征和聚落形态特性。提出对贵州侗族聚落的场所性及场所精神的本质研究,论证侗族聚落中场所精神的独特性、聚落艺术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以及在这个价值取向中所体现出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27.
文章采用盐酸直接浸泡方法从杨树叶中提取有机缓蚀组分,通过失重法研究了浸泡用酸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其缓蚀效率的影响,并与其它添加剂复配。实验结果表明,最优配方对碳钢在5%的盐酸溶液中有优良的缓蚀效果,其缓蚀率达95.79%,属于混合控制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28.
在大量现场实验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意义的实际工程为背景,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较合理的煤--岩介质穿层爆破计算模型,获得不同位置抽放孔有效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探讨了各特定位置有效应力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差异.计算结果表明:在计算模型条件下,复合介质孔口煤层和孔底煤层中爆破击穿范围分别为1.4和1.8 m;孔底由于受应力波的叠加和反射双重作用影响,在相同距离时孔底有效应力平均值较孔口大73%;煤--岩复合介质中煤层爆破效果优于单煤层爆破效果,在同等情况下,复合介质煤层中孔口处有效应力极值较单煤层增加17%~42%,孔底增加6%~24%.  相似文献   
29.
本文将慢正电子湮灭多普勒展宽谱技术,应用于对SiC表面热氧化生长的SiO2特性的研究。S参数和W参数在退火前后的变化,直观的反映出SiO2/SiC表面氧化层中空位型缺陷浓度的改变。通过与SiO2/Si样品的对比,证实C元素及其诱生空位型缺陷的存在,很可能是影响SiO2/SiC氧化层质量和SiC MOS击穿特性的重要因素,后退火工艺可以提高SiO2/SiC中氧化层的致密性。实验表明,慢正电子湮灭多普勒展宽谱是研究热氧化SiO2特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0.
本文将慢正电子湮灭多普勒展宽谱技术,应用于对SiC表面热氧化生长的SiO2特性的研究.S参数和W参数在退火前后的变化,直观的反映出SiO2/SiC表面氧化层中空位型缺陷浓度的改变.通过与SiO2/Si样品的对比,证实C元素及其诱生空位型缺陷的存在,很可能是影响SiO2/SiC氧化层质量和SiC MOS击穿特性的重要因素,后退火工艺可以提高SiO2/SiC中氧化层的致密性.实验表明,慢正电子湮灭多普勒展宽谱是研究热氧化SiO2特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