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64篇 |
免费 | 97篇 |
国内免费 | 18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04篇 |
丛书文集 | 214篇 |
教育与普及 | 26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95篇 |
现状及发展 | 30篇 |
综合类 | 59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90篇 |
2019年 | 112篇 |
2018年 | 103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117篇 |
2014年 | 285篇 |
2013年 | 237篇 |
2012年 | 273篇 |
2011年 | 291篇 |
2010年 | 369篇 |
2009年 | 371篇 |
2008年 | 395篇 |
2007年 | 435篇 |
2006年 | 346篇 |
2005年 | 328篇 |
2004年 | 277篇 |
2003年 | 220篇 |
2002年 | 209篇 |
2001年 | 212篇 |
2000年 | 208篇 |
1999年 | 205篇 |
1998年 | 161篇 |
1997年 | 150篇 |
1996年 | 118篇 |
1995年 | 95篇 |
1994年 | 100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77篇 |
1991年 | 103篇 |
1990年 | 82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33篇 |
1979年 | 11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5篇 |
195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聚变堆第一壁材料溅射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基于两体碰撞近似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聚变a粒子对反应堆第一壁材料(C,W,B ,SiC及不锈钢Fe073Cr0.18Ni0.09)的溅员伤,着重讨论上述材料溅射产额随入射能量的变化及家它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并且给出具有一定能量分布的α粒子 轰击第一壁时,各种材料的溅产额,溅射粒子能谱,角分布和源深度分布,以及β粒子入射角对溅产额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入射条件下,不锈钢的溅 额较大,其余几种材料的溅射产额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102.
103.
平面布朗运动首中椭园之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朗运动的首中时间是近代马氏过程论中极为重要的概念之一。求出布朗运动首中某集的时间或位置的分布,对于研究布朗运动质点的运动状况以及位势理论中Dirichlet问题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王梓坤,Getoor,以及Z.Ciesilski和Taylor对于球面的首中与末遇分布作了深入的研究。但是,除球面与超平面等区域以外,其它区域的首中分布之推导是一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首次给出了平面布朗运动 相似文献
104.
本文认为,样品对光的吸收长度远小于样品的厚度,P型和n型样品的表面光伏符号总是相反;当样品的光吸收长度相当于样品的厚度,光照于硅的粗磨面时,表面光伏谱有一极值,极值点对应着硅的间接吸收,可用于测量Si的禁带宽度。此外,还对不同的导电类型和表面处理的硅片,计算其总的表面光伏,所得结果与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5.
“本文讨论了初态粒子纵向极化时e(μ) P深度非弹散射中轻子对的产生(LPP)。应用QCD领头对数阶的核子密度函数,在 (i)入射轻子e(μ)能量E_(Lab)=200 GeV, (ii)e-P对撞机能量35 800 GeV 相似文献
106.
一类索赔相关风险模型的破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一类索赔相关风险模型的破产问题,得到了罚金折现期望所满足的积分—微分方程。 相似文献
107.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稠油沥青质组分所占比例大的特点,通过室内菌种筛选,选育出适合克拉玛依稠油的微生物菌种,该菌种能够显著降解稠油中的沥青质。微生物吞吐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六口油井措施有效率100%,累计增油936.883t,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该技术为新疆油田稠油蒸汽吞吐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种工序简单、安全环保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8.
郑建华;李迪;肖苏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4)
传统以代码为中心的数控系统开发方式导致了系统测试滞后,系统性能难以保证。针对这种情形,提出利用模型转换将领域模型转换到第三方验证工具(Matlab 或UPPAAL)进行系统性能早期测试,从模型层保证系统性能。讨论了采用基于元模型层规则定义、语义动态添加和基于设计模式的操作等策略,以此满足实际模型转换的具体要求,给出了其框架。并指出根据实际需求采用不同的实现步骤和技术手段完成模型转换。从数控系统工作模式模型到StateFlow模型的转换实例从建模语言构建、映射规则定义、算法设计等几方面验证了上述模型转换理论框架和实现手段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