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7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杉木筛胞发育分化过程中,超微结构表现出以下特征:发育分化初期,筛母细胞与形成层细胞极为相似,细胞壁薄,仅有胞间层和累积少量壁物质的初生壁;随后伴随筛胞的径向扩张,初生壁开始加厚,壁密度、厚度均一,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未表现出异质性,仍为初生壁;最终,径向直径约为形成层细胞的1~1.5倍。伴随筛母细胞的细胞壁增厚,前质体多分化为淀粉质体,P-质体较少;筛域的分化与筛胞壁的发育同步;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筛域的形成;成熟筛胞的筛域多见于其端部,侧壁较少。由此可见,杉科在裸子植物中属于演化水平较高的类群;参与筛胞分化的细胞器主要是内质网,其次是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筛胞分化中,细胞核的变化特征与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2.
中国鹅掌楸柱头毛发育的超微结构和物质分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作者观察了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m chinense(Hemsl.)Sarg.)柱头毛发育中超微结构的变化并对其分泌物作了定性测定。中国鹅掌楸柱头属湿型柱头,柱头毛由柱头近轴面表皮细胞伸长生长而形成,大多数为单细胞,少数为单列二细胞。柱头毛在发育中细胞器的变化与物质分泌存在相关性。早期,片层状分泌物与粗糙内质网有关,嗜锇小颗粒的出现与线粒体密切相关,而此时,质体尚未发育完善。中、后期的脂类分泌与光滑内质网形成、质体内淀粉消解有关。通过定性测定,早期胞外分泌物的糖类、蛋白和脂类都为负反应,而此后仅脂类显示出强烈正反应。  相似文献   
13.
<正>1.杉木的造孢组织具有一般分生组织的特征,但核仁呈不规则分枝状,细胞呈多角形;小孢子母细胞之间具胞间隙,细胞质膜和细胞壁之间有胼胝质,核仁呈不规则块状,细胞呈圆形。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在Ⅰ前期中的偶线期至粗线期,有联会复合体结构出现,终变期核膜才完全解体;在Ⅰ末期,细胞中央未出现细胞板,到第二次分裂末期才各自形成新细胞壁,细胞质内仍具丰富的细胞器。3.杉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在24小时至3—4周内完成,温度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黄金生 《科技信息》2007,(32):59-59
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尤其在雷雨季节构建筑物、装置设备及人身遭受雷击现象时有发生,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损失,甚至危机到了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要采取科学的保安措施,来应对这一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来保护我们的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5.
<正>柑桔缺锌导致发生叶脉间缺绿症,喷施锌肥后此种症状即可消除。使用电镜研究了缺锌柑桔树叶片及喷施锌肥消除缺绿症后的叶片超微结构,发现缺锌叶细胞的主要特征是细胞质基质、内质网及核糖体稀少及叶绿体中包含有大的淀粉粒。喷施锌肥后可使细胞结构恢复正常,细胞质浓厚,叶绿体数量增加,并出现大量多种形态的粗面内质网,从而可改善氮素代谢,促进光合作用,增加产量,改良品质。  相似文献   
16.
<正> 美洲黑杨Ⅰ-63〔Populus deltoides Bartr.var.deltoides cv.“Harvard”(Ⅰ-63/51)〕自引种以来,生长良好,已经作为一种基因资源应用于新无性系的培育工作。Nagaraj在1952年曾对PopuluS deltoides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形态进行过研究,但选育为无性系并引种至我国的同纬度地区后,其小孢子的发育过程是否发生变化,选育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却研究甚少。近年来,学者们对花粉超微结构做了大量工作,可惜至今还局限于少数植物,特别是草本植物。这里,我们试对美洲黑杨Ⅰ-63的小孢子发生、花粉发育和结构用光学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观察了二细胞花粉粒的超微结构,希冀为这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林业上的重大害虫,在我国南方地区严重危害马尾松。我们于1983和1984年对马尾松幼虫体壁及消化道等作了超微结构的研究,本文就SEM及TEM观察的部份结果予以报导。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以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和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体表超微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超薄切片。 组织切片制法是用Bouin氏液固定材料,石蜡切片,苏木精及伊红染色方法制作玻片标本。 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样品的制备方法如下: 用乙醚麻醉后的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置入2%戊二醛液内,在双筒体视显微镜下解剖:  相似文献   
18.
百菌清是杨梅生产上普遍使用的保护性杀菌剂,主要在杨梅采收前预防杨梅褐斑病和赤衣病。试验结果表明,在杨梅果实生长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次,施药后5d、12d、19d、26d,33d杨梅果实中的百菌清最终残留量分别为:6.353、1.658.1.102、0.503、0.236mg/kg,其中施药后33d杨梅果实中的百菌清最终残留量符合“DB33/372.3—2008《无公害杨梅》(浙江省地方标准)”百菌清的最大残留限量≤0.5mg/kg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美洲黑杨维管形成层活动周期可分为休眠期、恢复活动期、活动期和转化期4个时期。休眠期维管形成层区约由3层细胞组成,细胞壁较厚,细胞内具有大量小液泡,其内包含一些电子密度较高的物质;细胞质内充满了游离的核糖核蛋白体,脂粒圆球形,散布在小液泡之间;内质网光滑型,多为短片状,只有近质膜处才呈网格状;线粒体内嵴不清晰,高尔基体数量较少,一般由3~5层扁平囊组成,周围未分泌形成高尔基小泡。恢复活动期维管形成层的细胞壁变薄,细胞内逐渐形成大液泡,内含物降解,细胞质的电子透明度增高。活动期维管形成层区细胞层数可达8~9层,细胞壁非常薄,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质和细胞核贴壁分布,或通过原生质索悬垂在细胞的某一位置,细胞器结构清晰,细胞质膜大量内折,与壁物质的形成有关。转化期维管形成层区细胞停止分裂,细胞壁逐渐增厚,液泡数目增多,体积减小,细胞开始积累淀粉、脂类和蛋白质等类物质。休眠期和活动期细胞超微结构特征相反,而恢复活动期与转化期细胞结构特征相似,互为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