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细胞凝集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具有糖结合专一性,可促使细胞凝集的蛋白质,由于它对糖的特异结合性决定了它在动植物体内具有重要而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凝集素在临床疾病防治、机体生理活动调控以及生物工程等方面展示出了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海洋微型浮游植物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海洋微型浮游植物分子生态学领域研究进展,综述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海洋微型浮游植物物种鉴定、系统发生学、群落组成、生态适应与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应用成果.分子标记和核酸序列为海洋微型浮游植物鉴定与系统发生树的构建提供了更为细致的指标;不依赖纯化培养技术的原位分子方法能较为全面地描述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组成结构,荧光原位杂交等定量分析技术实现了对种群时空分布和动态的监测;通过功能基因与基因组序列分析等遗传基础分析方法,探讨浮游植物对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研究其生态适应与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海峡南部叶绿素A最大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7年8月在台湾峡南部的调查资料,着重研究了叶绿素A垂直分布中最大值的形成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台湾峡南部,上升流是形成叶素A垂直分布最大值的重要因素。潮汐作用使得叶绿素最大值的深度存在周期性垂直移动。叶绿素A最大值层厚度与温跃层强度具有密切的反相关关系。叶绿素A最大值具有明显的周日变化。浮洲动物摄食是叶绿素A最大值周日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纤毛虫摄食对浮游植物光合色素降解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运用基于HPLC(高效液相色谱)的色素分析技术,以叶绿素a和主要类胡萝卜素的降解产物为指示,研究了海洋纤毛虫摄食微藻过程中对光合色素降解的影响以及降解规律.研究发现了对纤毛虫摄食活动有潜在指示意义的特征指示色素Pheophoribide a2.纤毛虫与桡足类对浮游植物的摄食过程对被摄食者色素降解影响规律不同.纤毛虫摄食过程对叶绿素a的降解效率显著低于桡足类摄食过程,且不存在对类胡萝卜素的降解偏好性.  相似文献   
15.
文中分析了厦门港杉木挂板(月、季板)上附着硅藻的周年(1986-12~1987-11)样品,同时进行了附着初期演替试验。共鉴定出附着硅藻80种和变种,隶属31属,优势种为多枝舟形藻(Navicula ramosissima)和狭窄双眉藻(Amphora angusta),附着量年高峰出现在秋季9月,为2×10~6个/cm~2;演替过程试验表明:水中附着的种类(舟形藻属(Navicula),双眉藻属(Amphora)先于竖直附着的种类(菱形藻属(Nitzschia)、针杆藻属(Synedra))附着,附着量在7~14 d之间递增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用PCR扩增裸甲藻和微小原甲藻rRNA基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赤潮种裸甲藻(Gymnodinium sp.)和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为试验材料,以不同方法提取其基因组并进行纯化,然后采用PCR方法扩增其rRNA基因,包括18S,28S和ITS片断,并进行扩增条件的比较和优化,得到两种藻的最佳DNA提取条件和PCR扩增条件.裸甲藻和微小原甲藻的DNA提取宜采用改良的CTAB方法;并需对粗提取的DNA用CTAB方法进行纯化.两种藻的最适模板浓度为纯化后模板1.0~2.0μL;最适Mg^2 浓度为2.0μL(25mmol/L);ITS引物PCB扩增的退火温度为50℃,而18S三对引物的退火温度均为55℃,28S的退火温度为54℃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活体荧光方法研究了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weissflogii)在不同营养状态下其色素比值的变化.结果显示氮(N)限制相对磷(P)限制对威氏海链藻生长有更大的抑制作用.HPLC的结果显示在氮限制条件下,细胞的墨角藻黄素(Fucoxanthin)/叶绿素a、叶绿素c/叶绿素a比值高于磷限制和未受营养盐限制条件(对照组);活体荧光结果则显示氮限制条件下550nm/440nm,460nm/440nm激发荧光比值低于磷限制和对照组.这两种方法来指示浮游植物的生理状态以及研究其类群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综合比较和评价这两种方法在指示浮游植物生理状态及类群结构中各自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活体荧光能明显地指示威氏海链藻细胞生长状态的变化,比较适宜用于指示不同生理状态下威氏海链藻的光合色素比值变化,而用HPLC来研究营养限制条件下威氏海链藻细胞的生长变化以及计算其类群的组成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介绍小型荧光计在走航过程中连续自动测定叶绿素的基本原理及其仪器的校正,并与台湾海峡及厦门西海域萃取荧光法测定叶绿素浓度进行对比,讨论了结果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运用基于HPLC(高效液相色谱)的色素分析技术,以叶绿素a和主要类胡萝卜素的降解产物为指示,研究了海洋纤毛虫摄食微藻过程中对光合色素降解的影响以及降解规律.研究发现了对纤毛虫摄食活动有潜在指示意义的特征指示色素Pheophoribide a2.纤毛虫与桡足类对浮游植物的摄食过程对被摄食者色素降解影响规律不同.纤毛虫摄食过程对叶绿素a的降解效率显著低于桡足类摄食过程,且不存在对类胡萝卜素的降解偏好性.  相似文献   
20.
厦门港西海域冬季微型浮游动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4年2月在厦门港宝珠屿利用稀释法和饵料浓度差减法培养实验,同步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和对一种优势桡足类瘦尾胸刺水蚤(C en tropages tenuirem isThompson et Scott)的饵料贡献.结果表明,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为38%,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为63%;瘦尾胸刺水蚤对微型浮游动物纤毛虫和对浮游植物的清滤率分别为3.08 mL.ind-1.h-1和0.31mL.ind-1.h-1,摄食率分别为0.44μg.ind-1.d-1和0.24μg.ind-1.d-1.纤毛虫对此种桡足类的饵料贡献比为65%~95%.由此可见,微型浮游动物在冬季厦门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中,对浮游植物的生产和归宿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浮游植物和桡足类之间起着重要的营养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