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分析激光切割玻璃的机理,建立了切割过程的热传导方程和切割曲线方程,求得激光切割玻璃的参数模型和参数关系图.将理论分析与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本文得到的激光切割参数模型是正确的,且具有普适性.所提出的参数模型对优化激光加工参数、减少实验费用、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本工作的目的在于不进行组分分离、不破坏复合丝结构的条件下,逐级测定和研究锦-涤纶皮芯型复合丝的取向态结构及其与工艺过程的关系。首先用声速法测定了复合丝的表观声学取向因素,而后用双折射法分别测定锦纶皮层和涤纶芯层的双折射率,最后用X-光法测定了复合丝中锦纶组分与涤纶组分晶区的取向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拉伸过程中锦纶皮层取向态的变化规律与纯锦纶相同,而涤纶芯层又与纯涤纶相同。拉伸温度对皮芯层取向态结构的影响也同样如此。这就从侧面证实了上述三个测试方法的合理性。这些方法的建立对其它品种复合丝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采用双光束CO2激光的玻璃切割技术对平板显示器进行切割.分析了较大热应力产生的区域,建立了运动坐标系下的双光束CO2激光的玻璃切割过程传热数学模型,并对单、双光束激光的玻璃切割过程进行热应力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双光束CO2激光切割方法使热影响区域的温度场更加均匀,温度梯度减小,应力减小,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可控裂纹的产生.提出的采用双光束激光的玻璃切割方法为工程应用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5.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全息显微技术(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y,DHM)的光聚合物折射率测量方法。采用马赫-曾德尔离轴干涉系统记录光聚合物的数字全息图,用混合重建算法提取高精度的相位分布。结合光学轮廓仪测量的光聚合物的形貌分布,通过图像配准得到光聚合物的折射率分布。定量分析了光聚合物在紫外固化过程中的折射率变化,利用DHM获取光聚合物的动态相位分布,进而得到光聚合物的动态折射率分布,绘制了平均折射率随曝光时间的变化曲线。该方法可用于揭示微光学元件的光学性能,以设计高质量微光学系统。 相似文献
26.
27.
超临界水密度和自扩散系数预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温度范围为673.15~873.15 K,压力范围为22.1~131.3 MPa条件下不同状态点水的密度和自扩散系数,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模拟体系为256个水分子,模拟系综为等温等压系综.模拟结果表明:密度和自扩散系数的模拟预测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密度的模拟预测值大多低于实验值,最大相对误差小于-20 %;自扩散系数的模拟预测值大多高于实验值,但最大相对误差小于±20 %.在缺乏实验数据时,利用单点电荷 (SPC)势能模型,可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预测超临界水的密度和自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从传热性能的角度针对三种不同充液水平的椭圆重力水热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比较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充液量占加热段容积的64%,53%,43%这三种比例中,前者能获得良好的传热特性:最大传热量较高,内热阻较小,轴向传热温差最低,随着充液水平的降低,热管换热特性呈现越来越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以聚酰胺和共聚酰胺纤维及其并列复合丝为对象,研究了共聚物第二单体含量及后加工过程对纤维超分子结构、收缩性能和卷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大分子链卷曲收缩能力和分子间作用力的相互关系是影响纤维上述性能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30.
基于气固两相混合物中粒子因随机的Brown扩散运动而呈现出随时间和空间位置变化的概率分布,提出有效粒子扩散表面的概念,由此建立人体气管吸入流中大气污染物在气管壁沉积的数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见诸报导的关于超细粒子的有关文献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符合较好.原则上,该方法适用于含有任何尺寸粒子的多相流动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