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海岛地区位于海陆交界地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为了实现福建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福建海岛生态脆弱环境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对福建海岛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通过探究不同浓度硫化物对黑臭河道底泥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同时分析底泥细菌、反硝化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响应变化,为强化底泥反硝化脱氮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硫化物(8 mg·L~(-1))对底泥反硝化潜势无明显影响;适宜浓度的硫化物(40和64 mg·L~(-1))对底泥反硝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当硫化物浓度升高到96 mg·L~(-1)及以上时,还原态硫对反硝化过程起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底泥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硝化培养,细菌多样性以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为主;同时,底泥细菌总数明显增加,代谢菌群的nirS丰度比、dsrB丰度比分别为1.42%和0.05%,相较原始底泥(0.15%,0.19%),反硝化细菌增值明显,但硫酸盐还原菌数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3.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以上海市6条中小型河道为研究对象,选择pH、WT、DO、SD、NH+4-N、TN、DP、TP、CODCr、CODMn、BOD5、TOC和Chl-a作为水质评价因子,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河道水环境质量,并对各评价方法和污染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条河道水环境质量的空间差异性较大,其中淡江河污染最严重,工业河次之,丽娃河水质最好.TN和TP是6条河道水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6条河道中的磷均以溶解性磷酸盐为主,工业河、长浜河、真如港和淡江河中的氮以氨氮为主,樱桃河和丽娃河以硝酸盐氮为主.  相似文献   
54.
HSPF模型是基于BASINS平台的半分布式的综合水文模型,能够准确模拟流域水文水质状况,并已在水资源和水环境领域中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介绍了HSPF模型对水文、泥沙侵蚀及污染物的迁移模拟机理,对其在径流、污染物迁移、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气候变化对流域水文水质的影响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初步探讨了完善HSPF模型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加强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参数的不确定性及与多学科模拟模型整合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5.
信息动态     
在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之际,国家提出了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等中长期规划目标.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是我国目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为了科学和高效地控制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安全,从2008年开始,我国实施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该科技重大专项以我国重点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了“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综合示范”、“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技术与综合示范”、“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战略与政策研究”等6个主题,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3个五年计划开展.  相似文献   
56.
硫、铁的环境行为和氮、磷循环的耦合机制共同影响着河道内源污染的释放.本文总结了黑臭河道沉积物中致黑、致臭的硫、铁与关键营养盐氮、磷的环境行为以及它们之间耦合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加强沉积物中硫、铁元素与氮、磷元素之间的耦合过程研究,对于解决目前黑臭河道治理过程中氮、磷营养盐难以达标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白腐真菌能够通过产生胞外氧化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等酶,直接参与各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和毒性物质的降解,它的这种独特的降解能力和降解机制,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科学界以及工业界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不同培养条件包括不同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外源(如微量元素等)、不同载体、不同菌体混合以及非灭菌条件等对白腐真菌生长状况与产酶情况的影响,同时就目前白腐真菌在工业废水(皂素废水、漂白废水、DDNP废水)、生物肥料和生物制浆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进一步地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8.
白腐真菌产木质素降解酶及固定化载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种白腐真菌中优选出最适产酶菌株黄孢原毛平革菌(〖WTBX〗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WTBZ〗),并对其在不同载体的附着及产酶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白腐真菌〖WTBX〗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WTBZ〗的锰过氧化物酶(MnP)及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活性最高分别可达225.67 U/L、110.35 U/L,较其它三种菌株要高;〖WTBX〗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WTBZ〗对尼龙纤维、厨用金刚砂尼龙、纤维海绵、玉米芯及海绵有较好的附着能力,但以厨用金刚砂尼龙、纤维海绵和玉米芯为最佳,而以玉米芯为载体所产生的MnP和LiP活性为最高,分别可达244.94 U/L和263.71 U/L,较未加载体的酶活有所提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实验优选出白腐真菌〖WTBX〗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WTBZ〗,且其以玉米芯为载体时所产MnP及LiP活性为最高.  相似文献   
59.
城市黑臭河道底泥生态疏浚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词研国内外生态疏浚技术最新的研究成果,从技术特点、技术流程、技术原理、技术参数、技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技术的应用前景等方面介绍了底泥生态疏浚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开展共性技术集成研究,力求凝炼出适用于我国城市黑臭河道内源(底泥)污染异位处理的共性技术,为我国城市河道污染控制工程提供技术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0.
大宁河回水区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月6~11日(水华期)和2010年1月18~22 日(枯水期)对三峡支流大宁河回水区进行了初级生产力及相关环境因子的研究,分析了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温、DO饱和率、SPC(电导率)、pH和TUR(浊度)在不同水文期差异显著.水华期的初级生产力和叶绿素a(Chl-a)含量显著大于枯水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