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体下肢摆动相冗余肌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探讨人体步态的形成机理,建立了人体下肢摆动相包含髋、膝和踝关节(HKA)的肌骨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8 组下肢主要肌肉。引入约束最优化方法求解冗余肌力分布问题,并通过数值计算说明了关节被动力矩对冗余肌力分布解的影响。在此模型和算法的基础上,探讨摆动过程中各组肌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形成正常步态中所起的作用,并从能量角度分析了所有肌肉总能耗与摆动相周期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步态存在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最低能耗摆动相周期,即存在一最佳步速  相似文献   
12.
探讨四川若尔盖铀矿田铀的成矿地质条件,为成矿预测和找矿靶区选择提供依据。通过对若尔盖铀矿田主要矿床的野外地质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若尔盖铀矿的形成与富铀古陆块、富铀沉积建造、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和富铀岩体、区域性深大断裂带、中新生代陆相红色砂砾岩盆地、有利的岩石组合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若尔盖铀矿田西部矿带的集中分布和一系列有利于铀成矿的良好地质条件,表明若尔盖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高速机车转向架中采用的双十字万向传动轴为对象,分析了万向轴传动比和主动轴输入角、车体与轮对间相对位移等6个参数的关系。利用正交试验法着重讨论了各个参数对传动比影响的作用大小,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相对浮沉运动是影响传动比的主要因素,浮沉和横摆运动的交互作用也对传动比有很大的影响。这些结论将为转向架悬挂系统、驱动系统和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螺旋锥齿轮轮齿接触离散化模型自动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矢量法提出了一种轮齿接触离散化模型自动生成算法。该算法用TCA描述齿面坐标,能自动适应齿轮副任何瞬时转角位置:并在形成整体坐标时考虑了安装条件的变化;还提出了一种求解局部共轭齿面间相对间隙的方法;最后用 CAD直观地显示出轮齿接触离散化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摄像机的人体运动分析系统标志点图像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基于普通摄像技术的人体运动分析系统检测精度与处理速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标志点模糊图像预处理及标志点识别与跟踪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快速模糊边缘检测算法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然后使用作者构造的基于阈值法的连通域判别算法提取标志点图像边缘,最后运用“一阶预测—局部搜索”方法查找与跟踪标志点。对比实验及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运算量小,图像处理快的特点,提高了运动分析系统的运行速度。该方法尽管是针对由普通摄像机替代专用设备建造的人体运动信息分析系统中图像处理问题提出的,但它同样适用于其它有关静止或低速运动物体图像的检测、处理与模式识别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电流变液智能下肢假肢摆动相控制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建立了膝上假肢—残端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用解逆动力学问题的方法得出实现最佳步态所需的膝关节控制力矩。为实现对膝力矩的控制,研制了应用新型智能材料—电流变液的阻尼器及相应的微型数控高压电源。通过对步行速度的测量可以启动存储于单片机中相应的力矩模式,从而实现跟踪步行速度的膝力矩自动控制。与步速相适应的膝力矩模式是通过使假肢侧学习健侧步态的学习系统获得的。实验表明这种控制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相似模型实验方法直观地揭示了准双曲面齿轮副的加载啮合机理,分别讨论了齿轮副支承系统变形和轮齿自身变形对啮合的影响规律。其结论是建立该类齿轮副承载啮合性能分析计算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直接线性变换法中标定对三维重构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直接线性变换算法中标定对三维重构精度的影响 ,对不同标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三维人体运动分析系统 ,进行了标定实验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测量结果。分析表明 :1)在三维测量中控制点应包含有效测量空间 ;2 )在测量空间内应尽可能多的均匀分布控制点。该三维人体运动分析系统经标定实验验证 ,测量相对误差小于 2 % ,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