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4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243篇
系统科学   272篇
丛书文集   160篇
教育与普及   251篇
理论与方法论   75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综合类   5873篇
自然研究   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0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6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网络时代给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着重阐述了网络时代图书馆员必须树立的5种意识,即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导航意识和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992.
当前国内外跨越江河海湾、连接岛屿及大陆的长大桥梁的总体设计方法、钢一混结合部结构设计成为必须攻克的核心技术难题,同时施工控制技术、结构耐久性等也是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揭示驾驶员在高原公路行车时的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寻求提高行车安全性的途径,利用生物反馈仪在高原公路上进行了实地行车测试。以频域指标LF/HF作为高原公路驾驶员心率变异性指标,在分析驾驶时间、海拔高度与驾驶员心率变异性指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关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在高原公路行车时,心率变异性受到高原低氧环境和驾驶时间的双重影响;海拔越高,驾驶时间越长,驾驶员交感神经张力越大,使驾驶员疲劳程度增大,安全隐患增大。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大规模风电、光电直接并入电网对系统调峰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伴随高弃风、高弃光率的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利用水电输出通道将湖北一梯级水电站与附近风电场、光电场并入电网联合调峰的解决办法。首先分析了梯级水电站、风电和光电联合调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梯级水-风-光联合调峰策略,构建了以系统余留负荷均方差最小为目标函数的短期调度模型,最后利用收缩因子和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通过算例仿真得到,风光与梯级水电站共同参与系统调峰,调峰效果更好,改进后的PSO有更好的寻优精度和收敛速度。给未来实施梯级水电站与周围风、光电场联合调峰策略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究考虑颗粒间相互作用的高压管汇冲蚀磨损机理,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高压管汇固液两相流的速度、压力、湍动能和湍流耗散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25组仿真,对比分析DDPM模型和DPM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得到工况参数、空间夹角、颗粒特性对高压管汇冲蚀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用CFD方法对高压管汇进行冲蚀磨损数值模拟时,DDPM模型对高压管汇岐型三通冲蚀磨损的预测精度好于DPM模型;空间夹角在60°~90°时,最大冲蚀集中在三通相贯线和相贯线两侧面;空间夹角在30°~45°时,最大冲蚀集中在三通相贯线处;随着颗粒形状系数减小,流速4 m/s到12 m/s,冲蚀速率逐渐增大,最大冲蚀速率变大1.4倍,并在流速最大时达到峰值;结论可为高压管汇结构优化和剩余服役寿命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96.
采用一步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G-b-P(St-co-VBC),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谱(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所合成的嵌段共聚物进行了相关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聚合单体中对氯甲基苯乙烯(VBC)和苯乙烯(St)的摩尔比,可以实现对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G-b-P(St-co-VBC)中VBC重复单元的精确控制.随着嵌段共聚物中VBC含量的增加,PEG-b-P(St-co-VB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997.
根据原盐的组成,运用化学计算关系,简化分析过程,对原盐中氯化钠含量进行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998.
秋水仙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秋水仙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观测到生理pH7.43条件下秋水仙碱使BSA的紫外吸收峰增强,特征荧光峰淬灭.Stern-Volmer淬灭曲线显示,秋水仙碱对BSA的荧光淬灭很可能是一个单一的静态淬灭过程.当λex=295nm时,秋水仙碱可以淬灭BSA中97.1%的Trp残基.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三排净原酒中常见金属离子及其酿造迁移规律,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结合基体匹配、直接进样法研究传统工艺和机械化工艺生产的三排净原酒;并结合湿法消解分析传统工艺原酒酿造过程物料中金属离子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常见金属离子在机械化工艺原酒中含量最低,离子总含量约为传统工艺原酒的7.95%~20.24%;传统工艺原酒中,普通酒及压排酒中金属离子总含量高于中段酒。蒸馏过程中,从酒醅转移到原酒中的金属离子含量极少,迁移率为0.0070%~0.0078%,金属离子因其非挥发性绝大部分留存在糟醅中。  相似文献   
100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陆相页岩裂缝网络发育,超临界CO_2的黏度极低,滤失性极强,准确计算CO_2滤失量对压裂设计有重要意义。相对于双重介质模型,建立的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可以考虑不同裂缝密度、尺寸、角度等分布特征。使用山西组页岩的储层参数分析了不同天然裂缝参数对CO_2滤失速度的影响,最后使用YYP1-1井的实际泵注程序和实时微地震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裂缝密度、尺寸与CO_2滤失速度呈正相关,水力裂缝方位角与天然裂缝方位角垂直时滤失速度最大,裂缝角度分布范围较大时滤失速度也更大,预测的滤失速度与实际注入速度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