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28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1篇 |
丛书文集 | 114篇 |
教育与普及 | 90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8篇 |
现状及发展 | 9篇 |
综合类 | 22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102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99篇 |
2011年 | 115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36篇 |
2008年 | 139篇 |
2007年 | 153篇 |
2006年 | 122篇 |
2005年 | 97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100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69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2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53.
54.
对两种常见的多糖甲基化实验方法与结果做一个比较,结果显示:出同种等量的多糖在一次甲基化反应的前提下再结合改进后的甲基化方法比经典甲基化方法对多糖的甲基化要更充分,并由此从两种反应的反应历程对此实验结果进行解释.通过对反应历程的研究发现,改进后的甲基化方法反应中没有水生成,是多糖甲基化较为彻底的关键原因.由此表明由改进后的甲基化方法在多糖的一次甲基化成功率要比用经典甲基化方法的高,所以改进后的甲基化方法可以被运用在多糖结构的研究领域中. 相似文献
55.
植物药超氧物歧化酶活性与某些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NBT光还原法对23种植物药材SOD粗提液活性研究表明。供试材料全部达到200units·g~(-1)F·W的水平,13种超过300units·g~(-1)F·W,野山楂高达812.5units。酶的比活,玄参、何首乌位列前茅,超过300units·mg~(-1)protein~-,野山楂、枸杞等都在150units·mg~(-1)protein~(-1)以上。综合分析,何首乌、野山楂、玄参与枸杞等酶活性与比活都高,有开发利用的价值。植物药普遍具有Mn-SOD与Cu·Zn-SOD,本研究首先发现枸杞、宁夏枸杞、沙参和合子草具有Fe-SOD。酶粗提液的热稳定性明显优于纯化酶。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了基于基波磁通补偿的串联型有源滤波器.跟踪检测到的电网中基波电流信号,产生基波电流,将此电流注入串联变压器(其原线圈串联在电网中)的副线圈中,在满足基波磁通补偿条件下,变压器铁心中基波主磁通为零,原方线圈对电网基波电流呈近似零阻抗,而对谐波电流呈高阻抗.样机试验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7.
在应用分形理论和毛管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性的致密储层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模型。通过定义归一化油水相对渗透率,研究了有效应力、弹性模量和孔隙度对致密储层油水两相相渗曲线的影响。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吻合程度高,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应力与束缚水饱和度、剩余油饱和度呈负相关。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大,油水两相的相对渗透率向中间收缩,共渗区域减小;随着弹性模量的降低,孔隙介质的变形量、束缚水和残余油饱和度均增大;孔隙度对油水两相的相对渗透率影响较小。建立的模型可以准确描述应力作用下致密储层油水两相的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58.
59.
以系列异戊氧基空心酞菁和金属酞菁为研究对象,采用纳秒激光闪光光解法对浓度为10-5mol.L-1的酞菁溶液进行了三线态激发态吸收性质研究,获得了三线态吸收曲线,并测定了酞菁配合物的三线态寿命。由于d电子和金属-配体之间电荷转移等因素的影响,ZnPc(OC5H11)4具有较强的三线态吸收和较长的三线态寿命。 相似文献
60.
中国个人所得税税率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使之更为有效的调节我国的收入分配并加快其国际化的进程,根据最适课税理论,针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缺陷,并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倒“U”型模式并确定了最估边际税率上限和征收最高边际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区间,从而分析得出了优化后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函数,并通过将其结合我国税收实际以及进行实践分析得出其在调节收入分配和国际化程度上较原有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