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尾砂胶固充填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全尾砂物化性质的特殊性,为使充填体达到所需强度以便安全采矿、控制地压和保护环境等,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与生产实践,采用胶固粉代替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可大幅提高充填体强度,并满足空场嗣后和进路充填采矿法要求,胶固粉用量和料浆浓度与充填体强度成正比,可通过提高浓度而适量减少胶固粉用量的方式得到较优的充填体力学性能,并降低充填成本,适宜的浓度可减少采场脱排水量和料浆中胶凝材料的流失,可为充填体养护提供有利条件,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2.
失稳坡间桥台基础的加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某高速公路的一座跨路通道桥,接近竣工时发现坡体连同桥台基础出现明显失稳的迹象.为保证通道桥的稳定和运行安全,采用预应力底锚、侧锚、中高压注浆等综合加固措施,对坡体和桥台进行了整体加固.运用FLAC软件对加固结构进行了数值计算,确定了设计参数.工程实践验证该加固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为了研究加筋土挡土墙的破坏机理和加固技术,以某立交桥挡土墙加固工程为例,首先分析了加筋土挡土墙的失稳原因, 采用了喷射混凝土、预应力锚杆、注浆联合加固方案, 然后对施工中的主要技术难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最后用国际流行的软件FLAD2D进行数值模拟.加筋土挡土墙加固后预应力稳定, 墙面无变形, 表明联合加固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45.
挡土墙加固工程锚杆预应力损失与补偿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以104国道预应力锚杆加固加筋土挡土墙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的方法,讨论了二次补偿张拉解决此类问题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一次张拉一段时间内进行二次补偿张拉,不仅能够有效消除相邻锚杆间的影响,而且还能抑制锚杆的预应力衰减。对于土体预应力锚固工程,其锚杆预应力设计和施工应充分考虑预应力损失,在实际施工中可以应用二次补偿张拉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6.
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确定矿山生产规模是露天转地下开采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以石人沟铁矿为研究对象,结合矿山具体情况提出了七个技术上可行的方案. 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对石人沟铁矿生产规模的影响,结合矿山实际,从现有规范、规程、标准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构建了规模优化模型并进行选优,得到矿山露天转地下后地下合理规模为215万t·a-1.  相似文献   
47.
在土体滑坡中,由于桩径和刚度较大,悬臂式抗滑桩和埋入式抗滑桩水平变形远小于坡体变形,容易导致桩体后侧坡体发生局部开裂.在对悬臂式和埋入式抗滑桩变形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某路基滑坡加固工程实际,提出锚杆抗滑桩加固结构.作为一种埋入式抗滑结构,它既克服了悬臂式抗滑桩内部受力不合理的问题,又解决了普通抗滑桩容易引起的桩体后侧坡体局部失稳的问题.运用FLAC计算软件对路基加固工程中的锚杆抗滑桩的受力进行数值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48.
为了以有限的实验数据确定预应力锚杆布置的合理间距,结合山东省境内的104国道界河立交桥加筋土挡土墙的失稳加固工程实例,首先通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拟合优化对象与优化目标之间的复杂函数关系建立模型,然后采用现场实验数据样本进行模型训练,最后采用人工鱼群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获得合理的布置间距,并通过加固效果监测验证了参数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法具有建模容易、收敛快和计算精度高等特点,说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9.
熊鹏  谢永生  韩冬  高永涛  周喻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8):12324-12330
在露天矿山实际开采过程中,准确预测各阶段涌水量对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刚果(金)迪兹瓦露天矿为中心建立研究区,采用Visual Modflow数值模拟软件对研究区的边界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刻画,模拟矿区及周围环境的地下水流场分布。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所建模型可较好的模拟研究区地下水流场分布,矿区开采第3年、第6年、第10年的平均涌水量分别为12 100 m3/d、13 400 m3/d、14 400 m3/d。同时,地下涌水量随季节降雨量的变动而发生变化,丰水期涌水量约为平水期的1.5倍,约为枯水期的2倍。通过对矿区各阶段涌水量进行定量分析,可为矿区防排水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为了深入了解高应力区岩爆机理、围岩失稳特征与应力场的变化关系,以黑石岭隧道岩爆为研究背景,运用强度准则理论分析、物理实验和三维应力场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发现,脆硬性岩体开挖卸荷后应力场σ_1、σ_3的变化态势对岩体破坏特征有直接影响,围岩σ_3值的增长抑制岩石的径向位移,造就应力场环向梯度的偏大,加上岩体聚集的较高的弹性应变能,是诱发岩爆的主要原因。掌握岩体岩性及破坏过程中应力-应变关系,研究分析开挖卸荷应力场的变化趋势,是预测判别岩爆及其发生位置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