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7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14篇
系统科学   219篇
丛书文集   162篇
教育与普及   20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6篇
现状及发展   21篇
综合类   424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3篇
  194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自从维勒从无机氰化物合成尿素,生命的活力论就彻底破产了。随之出现了生物化学的蓬勃发展,这以后合成生命,哪怕是最简单的生命就成为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梦想,然而,这方面的突破还是让人们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82.
大庆油田微生物采油代谢成分对比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大庆油田采油污水中分离出一种菌株,进行了实验室配伍试验和室内驱油模拟试验。建立了一种新的乙醇-氢氧化钠-正己烷萃取剂体系,直接对原油中极性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对微生物降解前、后原油中的极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菌种具有较强的降解原油的能力。  相似文献   
83.
对太行山地区铁矿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矽卡岩型铁矿的成因,并对矽卡岩型铁矿尾矿矿物组成及成分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此类尾矿的特殊性。还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其中对尾矿还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工业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4.
固体超强酸S2O2-8/ZrO2-Ce2O3催化合成乙酸苄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新型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苯甲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合成了乙酸苄酯,实验结果表明:S2O^2-8/ZrO2-Ce2O3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考察了苯甲醇与乙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带水剂环己烷用量对酯收率的影响,在适宜反应条件下乙酸苄酯的收率可以达到89.3%,该催化剂易于回收且可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活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85.
高活力饲用复合酶制剂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粮油加工副产品为原料,经黑曲霉、米曲霉混合固态发酵,制备了有较高酶活和较全酶系的饲用复合酶制剂.发酵物料中m(麸皮):m(豆粕)=4:6,m(水):m(干料)=0.8:1,w(Zn^2 )=0.2%和w(Mg^2 )=0.02%能提高蛋白酶的活力,45℃烘干发酵料,各种酶活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86.
通过建立橡胶V带-静动态力学模型,对动态中的橡胶带微元流层之间的作用进行力学分析,得出了描述橡胶V带工作的动态微分方程,为橡胶V带的改进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7.
180℃热液条件下锆石表面溶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锆石颗粒在180℃,HCl或NaCl溶液中经过240~712 h反应后表面特征的变化.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对比观测表明,反应前后锆石表面微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反应后锆石表面平台和台阶普遍存在溶蚀现象,而在NaCl(1 mol/L)溶液中反应712 h的锆石表面出现了nm级、串珠状定向排列、可能是ZrO2的沉淀物.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发现,锆石溶解过程中元素Si比元素Zr有更快的溶出速率,因而反应后锆石表面可以形成富锆的薄层.锆石表面溶解现象还得到了反应溶液ICP-MS分析结果的进一步支持,测定反应后溶液成分的变化发现,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Zr,Hf,U等元素的溶出量也随之增加,HCl溶液中锆石各元素的溶出量最高,均比NaCl中性溶液中的溶出量要高.  相似文献   
88.
ITO透明半导体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ITO陶瓷靶的高温低氧工艺,在玻璃衬底上成功地镀制了ITO透明半导体膜,其可见光透过率达80%以上,电阻率降到3×10~(-4)(?)cm以下。  相似文献   
89.
蒸馏水润滑下Si3N4—白口铸铁摩擦面上表面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环-块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蒸馏水润滑下Si3N4分别与白口铸铁和碳钢(作对比用)配副的摩擦磨损特性.在SEM下观察了白口铸铁磨面表面膜的形成过程,用XPS、FTIR和XRD分析了表面膜的成分、组成与结构,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Si3N4在水润滑下摩擦时磨面上发生了氧化和水解反应:当Si3N4与白口铸铁配副时,由于铸铁中碳化物的剥落而形成剥落坑,Si3N4磨屑嵌入剥落坑并氧化和水解,其反应产物富集于剥落坑中,脱水聚合后形成硅胶,从而在磨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面积的含硅胶的表面膜,表面膜的形成保护了陶瓷和铸铁磨面,使其变得很光滑,从而使摩擦系数降至0.02,并使系统磨损率几乎接近于零;当Si3N4与碳纲配副时,由于碳钢没有能力富集Si3N4的氧化和水解产物,故磨面不能形成有效的表面膜,所以其摩擦系数仍然较高,且系统磨损率亦较大  相似文献   
90.
提出将预制RC构件在施工中所受的荷载视为验证荷载,用验证荷载法计算其可靠度的新方法。该方法既能提高构件的可靠度,又可避免对构件进行专门的验证荷载试验,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而且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