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2篇
系统科学   121篇
丛书文集   85篇
教育与普及   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2篇
综合类   146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观察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用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将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n=42例)和治疗组(n=42例),分别采取传统开颅手术、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较对照组的73.81%高;两组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与术前相比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2%较对照组的30.95%低(P<0.05)。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施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其疗效优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可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并能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92.
由于针穿刺软组织过程中软组织会发生运动,导致穿刺针无法精准穿刺到病灶区。为了提高穿刺手术的穿刺精度,本实验搭建了针穿刺实验平台,建立一种基于超声引导下的软组织内靶点运动预测模型。通过对采集到的超声图像进行二值化、腐蚀、膨胀、去噪等形态学处理后,提取靶点质心。根据对应靶点质心坐标变化得到软组织内靶点运动位移,进而获取模型弹性系数,建立软组织内靶点运动预测模型。验证实验表明:该靶点运动预测模型绝对误差控制在0. 6 mm以内,相对误差在15%以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为穿刺路径规划、针体姿态调整及医疗机器人辅助进行针穿刺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93.
高德宇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191-191,50
文章从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组织人手,介绍了数字图书馆和元数据的概念以及信息资源描述的元数据格式即都柏林核心元素集,重点探讨了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及应当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94.
不同工况下空间太阳电池翼的在轨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间飞行器太阳电池翼在轨运行期间的温度变化规律为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I DEAS TMG建立电池翼的热性能分析模型,针对电池翼满负荷(100%发电)和半负荷(50%发电)2种工况进行在轨热流和温度场计算.计算中,将电池翼基板处理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采用等效热阻法推导基板在不同方向的等效导热系数.结果表明,当飞行器在轨绕地球飞行第5个周期后,太阳电池翼温度场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特征;与满负荷工况相比,半负荷工况下电池翼表面温度的变化范围较大;电池翼从阳光区进入阴影区时,其厚度方向的瞬态温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率达到最大值,且在半负荷工况下,电池翼沿厚度方向的最大瞬态温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率均大于满负荷工况.  相似文献   
895.
为研究玻璃幕墙中铝合金立柱螺钉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通过一套自主设计的加载装置进行了20个连接件的单钉抗拉连接静力试验,分析了立柱和螺钉的3种典型破坏模式以及螺钉种类、螺杆直径、螺钉螺距和腐蚀条件等因素对连接件承载性能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出了铝合金立柱螺钉连接的极限抗拉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铝合金立柱螺钉立柱连接节点的典型荷载-位移曲线上升段可分为弹性、强化、滑移3个阶段,可将强化阶段的强化极限点作为工程设计破坏阶段之用;在相近直径系列试件中,盘头螺钉的延性系数和极限刚度普遍大于自攻螺钉;螺钉类型、螺杆直径和腐蚀条件对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和刚度影响最为显著,试件极限承载力随螺杆直径的增长而呈增大趋势,自攻螺钉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大于盘头螺钉,而当自攻螺钉公称直径超过立柱型材局部厚度后,相对于盘头螺钉表现出承载力大幅下降的试验现象;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的极限抗拉承载力计算公式与试验值比较,两者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96.
严苛的机载环境条件严重影响着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在民机结构状态监测中的长期应用,为了评价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机载环境适应性,从机载环境条件出发,提出以传感特性的灵敏度系数、线性度、零点漂移、温度系数作为评价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环境适应性的指标体系,设计了环境试验前后基于等强度梁的传感器有效性测试方法,分别采用涂层封装与非金属基底封装两种封装形式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经历14项环境试验后暴露其存在问题对环境适应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指标体系能有效地评价光纤传感器失效状态,从而验证了该环境适应性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7.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始新统平湖组油气储量大,是西湖凹陷主要勘探层系之一。但平湖组埋深大,储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低渗透背景下“甜点”储层的发育机理和分布规律不明,造成储量级别难以提升。复杂多样的成岩作用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对平湖组储层平面分区、纵向分段、空间分微相进行了精细评价,结合成岩作用研究,探讨深部储层低渗和非均质性的形成机理,明确储层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揭示,沉积微相和次生溶蚀是影响深部储层物性分布的重要因素,沉积微相与以胶结率和溶蚀量为主构成的成岩相共同控制了平湖组储层物性分级;潮道、砂坪、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相中的弱胶结强溶蚀相、弱胶结中溶蚀以及中弱胶结中溶蚀成岩相储层质量最好。指出平湖斜坡孔雀亭西、宝武亭平四-平五段潮道砂体为储层“甜点”,孔雀亭东、团结亭平二-平三段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储层“甜点”。研究成果为有利储层分布预测奠定了基础,为油气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98.
为了深入理解高功率柱-孔汇聚结构电流损失的机理,使用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多功能辐射模拟实验平台"强光一号"加速器,针对单孔柱-孔汇聚传输结构进行大电流密度高达6×105 A/cm条件下的电流传输实验研究,利用B-dot探针分别测量不同结构的柱-孔结构上下游的电流。实验结果发现:柱-孔结构的电流损失与其结构参数相关,阴极孔直径越小,损失电流越大;和普通圆孔的柱-孔结构相比,水滴状异型孔的柱-孔结构的传输效率更好;另外分析发现,在阳极柱和负载中心之间的直线上,阴极孔边缘与阳极柱的距离能明显影响柱-孔汇聚结构电流传输效率,当柱-孔间隙大于传输线阴阳极间隙的60%时,柱-孔汇聚结构即可高效传输脉冲大电流,当柱-孔间隙大于传输线阴阳极间隙时,柱-孔汇聚结构几乎不存在电流损失。研究结果有助于对高功率柱-孔汇聚结构电流损失机理的理解,为大型脉冲功率装置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99.
单机排序元胞传输模型在终端区排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缓解终端区航班延误问题,将终端区进场航空器排序过程分为航路飞行排序阶段和汇聚排序阶段,从而降低问题复杂度,结合单机排序算法与元胞传输理论,利用标准雷达引导航线,并结合实际管制经验,建立以系统运行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的元胞传输模型;根据航空器对链一体化原则,将等待着陆的航空器分组,并赋予相应的权值,针对航空器对链影响因子的不同进行排序,并结合实例计算得到系统总运行时间,起点处等待时间,最终着陆顺序等。结果分析表明,该优化模型能够反映终端区进场航班的动态特性,给出合理的航空器进场顺序,为终端区进场航班提供路径参考,满足实际的运行需求。  相似文献   
900.
UASB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渗滤液为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被证明是处理该类废水的有效手段。为此,以一系列不同渗滤液浓度的模拟废水作为进水,对逐步启动UASB反应器进行了动态小试,得出了UASB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较快速启动方法。结果显示:接种普通厌氧污泥,逐步增加反应器负荷,经过95 d的运行,完成启动。此时进水COD质量浓度为5 250 mg/L,COD去除率为85%,容积COD负荷达8.4 kg/(m3.d),容积产气率为5.0 m3/(m3.d),反应器底部形成少量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