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居群新疆野麻的叶表面结构及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居群为单位进行取材,研究不同居群野麻材料的叶表面结构,对气孔器的分布式样及气孔器的类型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在野麻系统分类学中的地位提出了商榷。  相似文献   
12.
对欧活血丹营养器官解剖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活血丹营养器官具有双子叶植物的基本特征.根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初生木质部二原型,外始式发育;次生生长时不形成周皮,只形成次生维管组织,次生木质部发达.茎横切面为正方形,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茎的表皮有少量的腺体与表皮毛,4个角隅处有厚角组织分布,厚角组织内侧为4个大维管束,髓发达;上、下叶表皮细胞差异显著,上表皮细胞大,疏被表皮毛,腺点及气孔多分布于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形态多样、排列疏松;叶为网状脉,主脉维管束发达,侧脉及各个支脉的结构因大小不同而逐渐简化.叶柄横切面为马蹄形,有三个维管束,中央大维管束发达,角隅处小维管束简化且具厚角组织.  相似文献   
13.
新疆沙生植物粗柄独尾草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沙生植物粗柄独尾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表明,为适应沙漠环境,其形态结构表现出下列特征:根肉质,皮层厚;茎皮层内有4—7层厚壁细胞组成的纤维带,维管束大致3轮;叶表皮细胞外壁有较厚的角质层。气孔器小,略下陷,孔下室发达,等面叶,环栅型,叶脉维管束发达;雌蕊三心皮三室,中轴胎座,直生胚珠。  相似文献   
14.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典型荒漠地区沙生类短命植物粗柄独尾草对干旱荒漠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是早春季节荒漠区沙面固定、植被恢复的主要物种。为了认识粗柄独尾草群落更新的特征和能力,及进一步揭示其生态适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模拟风速试验与样地调查法探究了其种子散布方式、种子库分布格局等种群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粗柄独尾草种子散布采取高种子数、近母株密集分布的r对策,种子库主要呈现为种群内聚集分布,种子产量和不同时期种子库密度均随季节和环境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粗柄独尾草种子雨持续时间短、强度大、单株产生完好种子在200~400之间,种子千粒重平均为8.895g;种子库输出途径主要有死亡后腐烂、发芽、动物当场取食和搬运,其中动物搬运和风力作用是影响种子库动态分布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撰写新疆植物志,对鸢尾科植物进行研究,通过野外调查与查阅了13个核物标本室的本科标本,确定鸢尾科有5属,17种,4变种,1变型,有特有种1种,1变型,其中有3种仅产于新疆。  相似文献   
16.
沙生类短命植物异翅独尾草总酚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沙生类短命植物异翅独尾草苗期、营养生长期、初花期、盛花期、果期的根、茎(花葶)、叶及花,依照Nurmi等1996年提出的改良Fulin-Ciocaltell法测定其中总酚含量。叶和根器官中,总酚含量初花期最高,盛花期最低,且在初花期叶中总酚含量叶上部位〉叶中部位〉叶下部位。花葶和花总酚含量都在盛花期最高。初花期不同器官的总酚含量依次为叶〉根〉花〉花葶。  相似文献   
17.
18.
浓H_2SO_4和GA_3对刺山柑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刺山柑为试材,将刺山柑种子置于浓硫酸中分别浸种60、70、80、90、100、110和120min,对酸蚀处理的种子,经H2O2处理4h,然后分别用500、700、900、和1100mg/L赤霉素浸种24h后在培养箱中发芽。浓硫酸酸蚀时间为70min时出苗率最高。GA3处理浓度为700mg/L时效果最好。浓硫酸酸蚀70 min和700 mg/L GA3的处理组合对种子发芽率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以沙生类短命植物异翅独尾草为材料,对其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叶相比在盛花期之前根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都高于叶,但在盛花期之后则叶的要高;花葶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高于花。从苗期到营养生长期到花期,叶中的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不断增加到盛花期达到最高,而根中的可溶性糖和还原糖从苗期到营养生长期有所下降而后增加到盛花期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地大叶白麻叶片槲皮素与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叶白麻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其叶片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具有多重生理活性,在日本和我国新疆地区广为利用,但对其有效成分空间差异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该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本研究采集不同产地处于花期的野生大叶白麻叶片。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群的大叶白麻叶片中槲皮素与总黄酮的含量均呈现显著的地理差异,槲皮素与总黄酮含量最高的为新疆库尔勒种群,含量最低者为新疆阿克苏种群。建议在资源植物大叶白麻的开发与利用时,既要考虑种群的数量优势,也应重视其种群间客观存在的品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