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公共关系学的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已成为业内同仁的共同追求;然而,由于在公关主体的定位上面的局限性,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不高。而唯有走个体公关的路,以“公关智慧”为教学的核心内容,才能实现公共关系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在公共关系教学实践中切实地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书论家那里,书法之"神"不是单一的书法作者的主体之"神"或者书法本身的客体之"神",而是二者的有机融汇后所产生的艺境。我国古代的书论家们论书法,有一个从注重"形似"到注重"神似"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老庄的形神理论在我国书法艺术领域里的重要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以一个公关学研究者的身份走进《红楼梦》大世界时,我注意到了薛宝钗。先让我们从纵的方面进行分析。薛宝钗是一个顺向接受着全套封建礼教的典范。《红楼梦》的客观描写告诉我们:薛宝钗到这个世界上来,就是要塑造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这个形象在不同阶段上有着不同的指标,概言之即是封建的淑女形象,贤妻良母形象。这个做人的总目标,规定了她处事为人的原则;而这些“超我”的理性原则,则是无处不在,并在灵与肉、情与理的交战中始终护卫着理性对本能的战胜。封建时代,不得不容忍偷情的存在,但却绝对不允许恋爱的自由。薛宝…  相似文献   
14.
“神与物游”的源头在于老庄哲学。老庄对“道”的终极追求是“神与物游”的思想基础。刘勰从创作论的角度对“神与物游”作出了创造性的阐释 ,使意象创造理论开始趋于完备 ,从而为意境理论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肇始于先秦的"言意之辨",在老庄那里体现的是语言面对"道"的无奈和困窘,但对文学语言的自觉形成启发.到了六朝时期,一场哲学争论使得文学语言开始走向自觉,并最终在刘勰和钟嵘那里步入全面自觉的境地,且在创作论和接受论的共融中促进了意境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嵇康的音乐形神理论是比较成体系的,这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实属罕见。在他的音乐专论中,他从本体论、创作论和鉴赏论这三个角度,对音乐形神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发:在继承老庄音乐思想的基础上,他把音乐的本体定位于具有客体之“神”性质的“和”上;而在创作论上,他又暗暗地肯定了人的主体之“神”对音乐之“形”的影响;从鉴赏论的角度,他又赋予了鉴赏者的主体之“神”以主宰者的地位。经过嵇康的阐发,我国古代音乐形神理论终臻完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