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1.
本文报道了一组含热致性液晶聚芳酯(LCP)和聚酰胺(PA-66)共混物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共混挤出物的外皮层由 PA-66所形成,其厚度随 LCP 含量的增加而减薄;LCP 的含量对 PA-66的结晶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共混物的流变特性与纯 LCP 和 PA-66有显著的差异。在低剪切速率下,当 LCP 和 PA-66的配比为20/80时,其表观粘度呈现最低值。经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共混物的两相形态与它们的组成配比有关;LCP 相的形态结构随着它含量的增加逐渐地由球状颗粒向棒状和纤维状转变。  相似文献   
42.
顺1,4-聚丁二烯凝胶的制备及溶胀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溶液聚合工艺,以未经硫化的顺丁橡胶为高分子骨架进行接枝交联制备了1,4—聚丁二烯凝胶。研究了反应条件,如溶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及4—叔丁基苯乙烯(tBS)对有机凝胶的平衡溶胀率的影响。实验表明,该凝胶在二甲苯、环己烷中最大溶胀率(Qe)分别为51.35g/g和29.41g/g。研究了该凝胶在二甲苯中的溶胀特性,得到一个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的溶胀动力学方程:Q=Qe—[kt 1/Qe-Qo]^-1,同时也发现二甲苯在凝胶中的扩散行为可用Fickian定律来描述。  相似文献   
43.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玻璃纤维、碳纤维、Kevlar 浆粕等增强纤维对PET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发现增强纤维的引入能促进PET的结晶,其效果与纤维种类有关,以碳纤维最好,Kevlar浆粕次之;玻璃纤维最差.同时还比较了等离子处理增强纤维及成核剂对PET结晶行为的影响.通过对体系的结晶形态研究发现,增强纤维的引入没有改变PET的结晶形态,但纤维表面的晶核密度比基体大而形成一层柱状的微晶区.  相似文献   
44.
N-异丙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叔丁酯共聚微凝胶的温敏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一定量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N IPAM)为主单体,以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 BA)为交联剂,使用丙烯酸叔丁酯(tBA)为共聚单体,通过改进的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具有温敏性的P(N IPAM-co-tBA)微凝胶。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证实了微凝胶的化学结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该微凝胶为单分散性良好的球形形状。P(N IPAM-co-tBA)微凝胶的体积相转变温度在较宽的范围内可由共聚单体tBA的用量进行调节,但随着tBA用量的增加,微凝胶的温敏性逐渐下降。由于tBA共聚单元增加了聚合物链的疏水性,因此P(N IPAM-co-tBA)微凝胶的溶胀比随着凝胶网络中tBA单元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45.
基于微流控技术,通过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甲基丙烯酸)[P(NIPA-co-MAA)]水凝胶微球。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凝胶微球的结构及形态进行了表征,讨论了该微球的温度及pH敏感性。结果表明:制备的凝胶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通过调节分散相、连续相的流速及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可有效控制微球的尺寸;所合成的凝胶微球具有温度和pH敏感性,通过共聚甲基丙烯酸(MAA)单体可以有效地调控凝胶微球的体积相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46.
高强度甲壳质类纤维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具有独特的无毒、抗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可吸收性以及抗炎、不过敏、能促进伤口愈合等优异的生物特性,在医学以及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甲壳质类纤维已被用于医用纤维纸、敷料、止血棉等。但由于现有甲壳质类纤维的强度太低,影响了它的应用范围。讨论了提高壳质类纤维强度的几种方法,即:提高甲壳质类材料的溶解度、初生纤维特殊热处理、初生纤维交联处理法和液晶纺丝法等。高强度甲壳质类纤维可被应用于医用缝合线、正骨材料、人体组织工程材料、医用纤维纸、伤口敷料、抗菌用纺织品等领域。  相似文献   
47.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为反应单体,在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中进行原位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PVDF/P(HEMA-MMASMA)共混物,利用涂刮法得到疏水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分析共混物的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膜表面的形态和结晶结构。试验结果表明:P(HEMA-MMA-SMA)组分和SMA质量分数的增加,对原位聚合法制备的PVDF/P(HEMA-MMA-SMA)膜的疏水性能影响并不显著;同时原位聚合法制备的PVDF/P(HEMA-MMA-SMA)膜表面具有微纳米级粗糙结构,比共混制得的膜具有更好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聚丙烯(PP)与阳离子可染聚酯(CDPET)在组成为97/3,95/5,90/10、85/15和80/20以及与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组成为90/10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共混物形态结构与流变性质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PP与CDPET、PBT的共混物熔体均为切力变稀的幂律流体。共混物PP/CDPET熔体表观粘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比PP/PBT小,而对温度的依赖性则比PP/PBT大。PP/CDPET共混物随着第二组分含量的变化其表现粘度在5(质量)%时出现极大值,这与共混物熔体中分散相的形态结构物有关;CDPET百分含量越大,PP/CDPET共混物熔体粘度对温度越敏感。  相似文献   
49.
对PET/Vectra A900(TLCP)共混体系的流变与结晶诱导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TLCP的流变行为与组成密切有关,高TLCP含量(30wt.%)的流体呈现与纯LCP相似的非牛顿流体特征并存在一定的屈服应力;低TLCP含量(5wt.%)的共混物流体则相似于纯PET的近牛顿流体的特征,但粘度有所降低,介于中间的组成随切变速率的变化呈现两个区域的流动特征。对共混体系法向应力的测定表明:第一法向应力差负值的出现与测试条件有关。在剪切条件下,由于TLCP的诱导作用,使PET在熔体状态下出现了结晶现象。  相似文献   
50.
IntroductionMicrogel particles are spherical , covalently cross-linked polymer particles in the colloidal-size range from10to1 000nmthat swell or de-swell in response to externalsti muli[1 3], such as temperature , pH, os motic pressure ,ionic strength[4,5], which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numerous fields , including drug delivery , chemicalseparation and s mart hydrogel fiber[6,7]. Ther mo-sensitiveaqueous dispersions of poly (N-isopropylacrylamide )(PNIPAM) microgel particles in the 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