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1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1篇 |
教育与普及 | 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篇 |
综合类 | 220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扭角羚种群动态及稳定性的初步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野生扭角羚资源,通过Leslie矩阵方法,预测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扭角羚自1986至2004年间,每隔3年即1989,1992,1995,1998,2001,2004年各年的理论数量分别是715,964,1358,1841,2564,3584头,提出该保护区扭角羚最适数量应控制在1992年的964头,最大容纳量不得超过1995年的1358头.并指出,为了控制种群的快速增长,必需猎杀一部分亚成体及处于生育阶段的雌体.以3岁为年龄距单位,将扭角羚划分为9个等距年龄组,得出扭角羚达到稳定年龄结构时,各年龄组占有的比例分别是0.3100,0.2145,0.1663,0.1289,0.0700,0.0546,0.0257,0.0306,0.000.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地区的熊类资源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6(4):274-278
西南地区包括西藏、西南、四川和贵州。从被类型多样,动物区系组成和十分复杂,熊类包括马熊约3800-4000只,黑熊10000-14000号,马来熊数量很少,资源变动趋势是逐年减少,截止1993年,西南地区保护区已建150余个,总面积约28.8万KM^2,占西南地区总面积的11.04%,保护区内的熊类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分类的近期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7(1):11-15
80年代大熊因分类上属于浣熊,熊或独自一科,仍持纽着120年以来的争论,自OBrien等于1984-1985年进行蛋白持分子与DNA系列的研究后,到90年代,多数西方学者都同意将大熊猫隶属于熊科。但在中国,从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分子水平的研究,多数学者是仍坚持把大勇猛熊猫独立为一科。 相似文献
14.
用5种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四川产麝鼠句亚科(Crocidurinae)的四川短尾鼠句(Anourosorexsquamipes)、北小麝鼠句(Crocidurasuaveolens)、中麝鼠句(Crocidurarusula)、灰麝鼠句(Crociduraatenuata)、蹼麝鼠句(Nectogaleelegans)、喜马拉雅水麝鼠句(Chimarrogalehimalayica)、四川水麝鼠句(Chimarogalestyani)7种动物进行了聚类分析和比较研究.认为最短距离法与生物的分类结果较吻合,建议将蹼麝鼠句属(Necto-gale)并入水麝鼠句属(Chimarogale)而成其一亚属,并探讨了如何使数学的聚类更科学地反映生物的分类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报道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大熊猫社群的动态,由冷箭竹开花前(1978-1983年)有16只大熊猫,到开花后(1984-1989年)曾一度下降为14只,迄今又恢复到16只,境内灾后影响较小,保护对策应是栖息地严防人为破坏和捕猎。 相似文献
17.
利用收集到的47号现生大熊猫头骨标本与古代化石标本禄丰祖熊猫,小型大熊猫,大熊猫武陵山亚种和大熊猫巴氏亚种进行比较,表明大熊猫的体型变化是由小→大→小,并分析了体型变化的原因,从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方面剖析了大熊猫目前的处境及濒危原因,提出了延缓哀亡进程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2004年5月期间对九江城市及郊区麻雀种群数量与空间分布的现状及其历史变迁作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内麻雀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锐减,直至2000年,麻雀又重新出现了明显的恢复迹象,并最终形成以九江县城为消失区、在产粮区罕见以及在九江市区、蔬菜区和产棉区广布的现有空间分布格局.讨论认为这是由于农药及工业性大气污染两个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9.
胡锦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0(1):1-13
大熊猫的分类地位,自1869年以来,争论己愈百年,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与小熊猫应独属一类;形态学的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以1986年北京动物园等的专著告其大成;生态、生化和细胞遗传的研究,发表的论文近百篇,以1985年发表的《卧龙的大熊猫》一书在国内外最为系统;饲养繁殖、兽医与预防发表论文190余篇,五十余年先后有41家,曾饲养了240只大熊猫,其中有13处,共繁殖66胎,产仔100只,存活半岁以上的33只,现在国内外还约饲养有100只大熊猫.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春季对池内饲养的成体微尾鼩的发情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微尾鼩交配期可持续3-5d,交配行为多发生在21∶00-01∶00时,每晚可交配10±2次.发情期雄体活跃雌体少动,发情行为主要分为绕嗅、咬颈、爬跨、交配等过程,其中咬颈行为存在于交配的全过程,对交配活动能否成功地完成起着重要作用.交配过程中雌体有逃避、攻击等反交配行为,但雄体却表现出强烈的交配欲望,二者对外来雄体表现出强烈的敌对性而对外来雌体的反应却十分冷淡,交配的持续时间与该次交配前的间隔休息时间无必然联系,而与雌体的反交配行为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