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32篇
系统科学   144篇
丛书文集   228篇
教育与普及   19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21篇
综合类   439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4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01.
本文讨论了电容器并联过程中静电能的损失,并应用等儿电路的方法证明出静电能的损失在三种情况下都等于等效焦耳热。  相似文献   
302.
近几十年来,全球性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人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水旱灾害肆虐全球,饥荒威胁数亿生灵。本文从影响生态环境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人口方面来探讨人口剧增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根据当代环境问题的基本轮廊;结合历史上的惨痛教训,论述了人口急剧增长所产生的环境恶化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03.
研究了在水分胁迫下,两种禾草体内PRO、叶气孔、外源ABA和6-BA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为PRO积累中气孔因子能更早的提示PRO变化的态势。外源ABA,6-BA及水分胁迫仅仅是促使气孔变化的初级因子。  相似文献   
304.
305.
利用中药渣栽培平菇高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利用中药渣为主料,以木屑埋菌棒方式栽培平菇的生产技术。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就地取材,成本低,质量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306.
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是一种好气性固氮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培养,菌体保持良好的固氮活性。然而,提纯后的固氮酶对氧十分敏感,即遇氧失活。因此在固氮菌细胞中必定存在着保护系统,目前很多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与氧代谢有密切关系的两种酶。本文通过对这两种  相似文献   
307.
逻辑学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的产生象一浪跃起,但浪花落在悠久的长河中缓缓流过,直到现代,才又掀起新的高潮。它走过的道路象一个马鞍形的波浪。从它的历程来看今天,颇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308.
“两课”课堂是向大学生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而且要使学生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309.
本刊1963年第一期登载了夏邦栋同志的《苏皖南部“江南隆起”北测之沉积建造》一文。该文发表后,接到卢华复、马瑞士、童晓光等三位同志送来一篇对该文的意见,提出很多不同的看法。本着学术上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把意见转给了原作者夏邦栋同志。夏邦栋同志也写了一篇答辩文章。现在把这两篇文章同时刊登出来,让读者来讨论。关于沉积建造的研究,国内地质界过去还做得比较少,对国外学者有关建造学说的理解也还不一致,而对沉积建造进行正确的分析,又必须建立在可靠的资料基础上。我们过去对待这些问题还有不够严密的地方。因此展开这样的讨论还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10.
时处介词"从"的产生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词“从”可以引进处所、时间、范围、对象和方式。本文主要论述时处介词“从”的由来和发展。“从”在表示处所时,具有四种功能:1、经由。2、始发点。3、所在处。4、方向。笔者认为,“从”获得表示经由的功能,是动词语法化的结构。当它获得表示经由的功能时,它成为“自”的同义词,然后与之同义同向发展,获得表示始发点的功能。“从”之获表示处所的功能,成为“于,在”的同义词,是它自身继续语法化的结果,具体地说是它所处的语义结构发型的结果。当它成为“于、在”的同义词之后,又成为“向”的同义词。因为在汉语史上,“向”也曾具有表示处所的功能。这也是同义同向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