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7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5篇 |
丛书文集 | 36篇 |
教育与普及 | 1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篇 |
现状及发展 | 4篇 |
综合类 | 7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提升工程车辆的行驶平稳性,以工程车辆油气悬架为研究对象,以车身加速度为主要优化目标,设计了基于模糊反馈的增量式PID油气悬架控制系统。对被动悬架,增量式PID和模糊反馈增量式PID控制器进行仿真,对车身垂向加速度,车轮动载荷,悬架动挠度和控制力四个指标进行分析。选取C级路面和车辆行驶速度作为油气悬架系统输入激励,在降低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前提下,着重解决增量式PID控制器存在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被动悬架系统相比,基于模糊反馈的增量式PID控制油气悬架系统的车身垂向加速度的均方根值降低52%、悬架动挠度降低24%、车轮动载荷降低了44%。与增量式PID相比,悬架动挠度降低了69%,且基于模糊反馈的增量式PID控制器相比较于传统增量式PID控制器其输出控制力降低了86%。因此可以证明,基于模糊反馈的增量式PID控制器,不仅可以提升油气悬架系统综合动态性能,对改善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且其在经济性和环保性方面同样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2.
在对四川大学等10所高校18个校区的校园栽培植物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科、属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成都市高校校园栽培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共有植物244种,187属,91科;2优势科、属不明显;3分布区类型多样,地理成分也较为复杂;4区系成分中,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丰富,呈现一定的过渡性;5特有、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种类较多,展现了成都市高校校园文化的环境保护特色. 相似文献
63.
为真实再现增强现实环境下全息沙盘异地协同标绘的交互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的异地协同标绘动作重构技术.使用单目RGB相机采集作业人员的实时视频信息,基于YOLO实现多人检测,并确定作业人员在三维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基于改进的ResNet网络对检测到的每个作业人员进行关节点的三维位置预测;然后将估算出的本地作业人员的关节位置实时传送到异地,经过逆向运动学及低通滤波器的优化驱动虚拟化身的运动.实验结果表明,能够准确地再现异地作业人员的标绘动作,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64.
65.
使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高雷诺数时分离盘长度对圆柱绕流特性的影响,对不同长度分离盘下作用在圆柱体上的升力系数、拖曳力系数以及尾部流场的无量纲漩涡泄放频率(strouhal数)以及漩涡泄放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升力系数以及拖曳力系数随时间历程的变化特性可以将分离盘长度大致划分为3个区间,分别为稳定区间Ⅰ(分离盘长度L=0D时,D为圆柱直径)、非稳定区间Ⅱ(L=0.5D-1.0D)以及再稳定区间Ⅲ(L=1.5 D-8.0D).当分离盘长度从区间I变化到区间Ⅱ时,Strouhal(Sr)数出现突降;当分离盘长度从区间Ⅱ变化到区间Ⅲ时,Sr出现突升.随着分离盘长度的增加,圆柱尾部流场的漩涡泄放形式从2S模式(即从圆柱两侧每次只泄放单个漩涡)逐渐转化为2P模式(即从圆柱两侧每次同时泄放2个漩涡).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以锦屏大理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干湿循环处理,开展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和围压加卸载条件下大理岩气体渗透性试验,研究了大理岩渗透率随围压和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电镜扫描,探究了不同干湿循环作用对大理岩细观结构的影响效应,分析了干湿循环对大理岩的细观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气体渗透性试验中,在相同围压下,大理岩渗透率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递增,在同一干湿循环次数下,大理岩的渗透率随围压增大而减小;干湿循环次数越高,围压对渗透率的影响效应越显著;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微裂纹不断扩展并相互搭接,大理岩块状构造逐步破碎化.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