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带回热器的高效跨临界CO_2水-水热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跨临界CO2水-水热泵系统的效率,在原有管壳式换热器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套管式换热器,建立了新的水-水热泵系统.对带有回热器(IHX)和不带回热器的两种循环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气体冷却器进水温度下,当获得中高温热水(45-70℃)时,随着气体冷却器进水温度的升高,制热系数(COPh)降低;带回热器循环的制热系数略高于不带回热器的循环,高5%-10%.  相似文献   
32.
针对空调节电问题,通过统计数据和测试数据分析了我国空调产品能效比的基泰情况以及我国国家标;隹中规定能效比值与国外相关标准的差距,指出了我国能效水平提升具有很高的潜力、根据季节温度分布,分析了房间空调器的季节能效比以及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值,得出能效比和房间空调器的季节能效比以及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值对空调节能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季节能效比和综合部分负荷值的应用对节电有利.  相似文献   
33.
绕花丝内插物强化凝结换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管内强化传热技术——绕花丝内插物.对绕花丝内插物的强化换热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绕花丝强化管内凝结换热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绕花丝内插物可使流体在流动方向上做复杂的三维混合流动,提前诱发湍流发生.研究结果表明,管内插入绕花丝后可使换热量在低温差下出现“陡然”上升现象,提前进入湍流状态,换热量强化比高达3-4倍,而压降相对较低,是光管的2倍左右,此外,将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符合得很好,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与其它内插物进行比较,绕花丝内插物不仅强化换热效果好,而且产生压降小。  相似文献   
34.
为避免CO2跨临界循环运行因高低压差增大而导致压缩过程偏离等熵过程太远,减小CO2跨临界循环系统损失,提高系统性能并降低系统成本,采用带节能器的CO2跨临界制冷循环,对其热力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基本带膨胀机循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于传统工质带节能器制冷循环的补气压力介于系统高压和低压之间,带节能器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补气压力应介于临界压力和低压之间;其制冷系数与膨胀机效率为0.6的系统性能相当;制冷性能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提升,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对补气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大,当相对补气压力为0.9~1.1时制冷性能较高,在较低蒸发温度下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5.
供热空调系统方案的多目标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6种供热空调系统方案在3种不同运行情况下的一次能源利用率PER,得出燃气热泵的PER最高.但在供热空调系统可行方案的优选中,方案的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许多不能量化的指标常被忽略,决策时产生偏差。利用多目标决策的方法,对多目标系统进行优选,从环境因素、成本因素和性能因素等方面对6种采暖空调系统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给出了方案选择的指导性意见,提高了方案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6.
从制冷剂的自然属性角度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制冷剂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冷剂评价方法--自然度。通过量化计算,结果表明:自然度的评价方法与以往评价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采用自然度的评价方法可以对制冷剂的性能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7.
分别对带回热器和不带回热器的CO2跨临界单级压缩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性能测试。理论分析表明,与不带回热器循环相比,相同蒸发温度下,带回热器循环平均性能提高约4.55%;相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下,带回热器循环平均性能提高约5.23%。实验测试表明,带回热器循环制热量和制冷量分别平均提高约3.33%和5.35%,制热和制冷性能系数分别提高约11.36%和14.29%。  相似文献   
38.
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带中间冷却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级压缩系统中间冷却器从理论上分析了带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循环的性能规律.在给定的蒸发温度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下,系统存在最优的压缩机排气压力使得性能最优;同时在每一个压缩机排气压力下,也存在最优的中间压力使得系统性能最优;对比选择超临界CO2和亚临界CO2在管外、管内的换热及压降关联式,设计和模拟中间冷却器.建立带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系统,通过实验探索此种双级压缩系统的规律,验证了带中间冷却器双级压缩系统最优压缩机排气压力和最优中间压力的存在以及在提高CO2跨临界循环性能的作用.利用自行设计的中间冷却器,在实验工况下,系统制冷性能系数可达2.5,制热性能系数为3.5.  相似文献   
39.
中高温热泵热水器新工质TJR01循环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新工质TJR01的性能,对TJR01和R22两种工质的基本物性进行了分析,并把充灌TJR01的热泵热水器机组放在房间热平衡室内进行实验.通过改变室外环境温度、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来研究TJR01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上的循环性能和排气压力.结果表明,TJR01可灌注式替代R22;当环境温度为(21.8±0.3)℃、进水温度为(14.2±0.4)℃,排气压力在R22压缩机的正常工作压力范围内时,灌注TJR01的热泵热水器可产生60℃的热水,且其循环性能大于3.2.  相似文献   
40.
在已有文献数据的基础上,优化了HFC32/HFO1234yf二元混合物相对应的交互系数和HFO1234yf适用于Peng-Robinson-Stryjek-Vera(PRSV)方程的纯物质特性参数,建立了用于该混合物的PRSV方程模型,并用该模型开发了二元混合物的热物性计算程序.比较实验数据发现,PRSV方程计算值的精度比PR方程有所提高.根据PRSV方程绘制了混合物饱和压力、温度随气液组成变化的关系图,并列出了定组成(0.3/0.7)时二元混合物饱和性质表,最后比较了不同混合比条件下混合物的潜热曲线.发现HFC32的添加有利于流体潜热的提高,考虑到GWP的因素,推荐了作为替代制冷剂时HFC32/HFO1234yf二元混合物所要满足的混合比范围为0.2/0.8~0.4/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