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晚唐杜光庭《仙传拾遗》之《蔡女仙》云:“蔡女仙者,襄阳人也。幼而巧慧,善刺绣,邻里称之。忽有老父诣其门,请绣凤。眼,毕功之日,自当指点。既而绣成,五彩光焕。老父观之,指视安眼。俄而功毕,双凤腾跃飞舞,老父与仙  相似文献   
12.
女娲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一“补天造人”的伟大业绩给她带来了。人类的拯救者和再生者”的崇高称誉。有关女蜗的故事在古代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记载,一些古籍虽然存有女娲的一鳞半爪的材料,但却缺乏统一的叙述。为此有必要对女娲的神话传说进行一番扼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玩笑》、《可笑的爱情》、《生活在别处》、《为了告别的聚会》、《笑忘录》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起先无疑是以政治和性爱两大敏感题材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批评家则透过这些让人“眼花乱”的描绘勘探小说中深刻的文化、哲学和历史意蕴,并对作者的艺术风格作出简略的概括,对昆德拉小说的结构、形式却还缺乏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昆德拉自匕曾整理出版了一本关于艺术思考的论文集刚、说的艺术》,虽然他在这本小册子的后记中郑重声明“自己没有丝毫的理论野心,全书只不过是一位实践者的自白(加点原有)”,①但…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对女性的关注及其显著的“女儿化”特征,自然容易使人把它跟西方现当代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联系起来,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来考察曹雪芹的女性观。作为男性的曹雪芹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中心意识,因此难免受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怀疑和批判,但曹雪芹确实在《红楼梦》中为女性说话,对“父权制”或“男性中心主义”进行批判。《红楼梦》中有关女性的话语具有“复合的双声性”。  相似文献   
15.
明清小说评点中频繁出现“点睛”、“画龙点睛”、“传神写照”等画论述语,深受中国古代画论的影响,本文主要梳理明清著名小说评点中的“点睛”等术语的源流,揭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某些特征及其与画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武侠小说“命中注定”具有暴力色彩和血腥味,金庸的新武侠小说也不例外。但金庸高出一般武侠小说家的地方在于他“发明”了许多化解武功暴力的心法——“化功大法”,计有武功艺术化、武功打斗嬉戏化、武功性格性情化、女性美、爱、逃、佛、死等八种。这些“化功大法”显示了金庸武侠小说创作中的反(非)暴力倾向,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