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8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闽江口梅花港潮间带贝类动物群落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江口梅花港潮间带共发现贝类15种.优势种为短拟沼螺(Asimineabrevicula),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受其动态影响.群落的结构特征是低多样性和低均匀度,而有大的优势度.除了冬季之外,该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优势种短拟沼螺的个体空间分布为群聚型.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养殖下棘胸蛙的LDH同工酶冬眠前后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法,研究了平原地区人工养殖的棘胸蛙在冬眠前、中、后三个期间中,肝、肾、心、肌四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酶谱,发现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谱在不同组织中有差异,且在冬眠前后有一定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季节对LDH同工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甲醇:甲苯(3:1)、95%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正丁醇和正己烷等不同有机溶荆分别对克氏螯虾(Canbarus clarkia Girard)的腹部肌肉和头胸部内脏的匀浆物进行浸泡提取,采用纸片法对各种提取物进行6种细菌、3种真菌和3种动植物病原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各提取物对试验菌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同一溶剂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能力不同,肌肉提取物抗细菌的效果比内脏提取物强,但对青霉和根霉的效果相反.不同溶剂同一部位提取物的押菌能力也不同,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能力最强,乙醇提取物抑菌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龟足胚胎和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海水盐度为27~28的条件下,观察了18,21,24,27,30,33,36 ℃等7个温度对龟足(Pollicipes mitella)胚胎发育时间、孵化率和幼虫生长、存活率和变态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8~36 ℃之间,龟足的胚胎均能正常发育并且孵化,其发育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8 ℃的发育时间最长为12 d,而30~36 ℃所需的发育时间最短,仅需5.5 d.实验结束时(20 d)温度对累积孵化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14 d之前)低温(18,21 ℃)对累积孵化率的影响明显,其他温度(24~36 ℃)对胚胎孵化率的影响不显著.结合胚胎发育时间和孵化率两个指标,龟足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4~33 ℃.根据存活率和变态率,龟足幼虫生长发育的温度上限和下限分别是36 ℃和18 ℃,在21~33 ℃之间,龟足幼虫可以不同程度地生长和变态,幼虫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4~30 ℃.  相似文献   
15.
中国淡水蛏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了以解剖法对中国淡水蛏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研究的结果。并与蛏科的缢蛏和刀蛏科的尖刀蛏的形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弓獭蛤(Lutraria arcuata)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观察.其成熟未受精卵呈圆球形,卵径55~60μm,核相处于第1次成熟分裂前期;精子为鞭毛型,全长约50~55μm.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附着于卵子表面;受精后10~30 min,精子入卵膨胀成球形;30~50 min进行第1次成熟分裂,排出第1极体;50~60 min进行第2次成熟分裂,排出第2极体;同时精核和卵核体积膨胀,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70 min左右,雌、雄原核联合,形成第1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分裂相;70~90 min受精卵进行第1次卵裂,形成2个卵裂球;90~110 min进行第2次卵裂,形成1大3小的4个卵裂球.  相似文献   
17.
日本对虾成体发育阶段的肌肉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析了日本对虾(Peneaus japonicus)成体发育过程中(3.5-11.5cm)6种同工酶的变化,LDH均只有一条酶带,但3.5cm体长的个体酶量较少。GDH在3.5cm体长的个体只有一条酶带,而其他阶段的个体均有2条酶带,ADH的表型稳定,共有3条酶带,EST的变化发生在9.5cm体长的个体,突然出现一条新的酶带,SOD共有5条负带,但3.5cm体长的个体其中SOD-4酶量减少。MDH显示的酶带数量较多,共7条,主要的差异也出现在3.5cm体长的阶段,总之,体长从3.5cm到6.5cm个体发育阶段是酶谱发生变化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福建淡水枝角类 ,氵蚤科 ,低额氵蚤属一新亚种 :福建低额氵蚤 Simocephaluslatirostrisfujianensisssp. nov..新亚种与黑龙江低额氵蚤 S. heilongjiangensisshietshi1 994的区别在于 :前者的复眼离额顶较远 ,壳纹网状 ,不甚清晰 ;与宽吻低额氵蚤 S. latirostrisstimgelin 1 90 6的区别在于 :后者第一触角的长度等于或短于吻 ,壳瓣背缘后部不外突 ,其上亦无小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