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3篇
系统科学   56篇
丛书文集   59篇
教育与普及   4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57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81.
王海刚  何志军 《甘肃科技》2022,(20):129-134
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是指缺血组织重新开放血流时,组织的缺血状态不但没有改善,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皮瓣是重大创伤和整形外科重要的修复手段,然皮瓣坏死屡见不鲜,究其原因,I/R是导致皮瓣坏死的主要因素,因此升入探讨I/R的损伤机制对如何有效防治皮瓣坏死及提高皮瓣移植术后皮瓣的生存率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聚焦于寻找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方法,主要通过促进组织微血管再生、减轻组织炎症反应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等手段来提高皮瓣存活率,随着对I/R损伤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防治手段也愈加有效。文章将对近年来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以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2.
论述了一种频率测量范围为1 Hz4 GHz高分辨率频率计的设计方法.智能高速频率计数器分成两个通道,利用ECL逻辑电平高速芯片和CPLD共同完成对高频信号的整形和计数,采用单片机进行智能控制和显示,具有多时基档位转换、频率测量、周期测量、自动校准、外部计数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83.
随着多线程DSM系统的发展,线程迁移已经成为DSM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分析Windows操作系统的存储和控制结构的基础上,讨论了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多线程DSM系统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一种对线程进行动态迁移的方法。并且在一个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工作站机群的Smonn系统中成功实现,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腹部消化器官疾病所致内脏痛及腹膜痛的部位与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收集1226例有腹痛表现的腹部消化器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分析内脏痛部位及腹膜痛部位与内脏病变部位的关系.结果:内脏痛平面与病变内脏起源的原肠的平面呈正相关(rs=0.87,P<0.01).腹膜痛最先出现或最明显的部位与病变内脏的解剖部位一致(=0.96,P<0.01).结论:腹部消化器官疾病所致内脏痛及腹膜痛的部位均与病变部位显著相关.依据腹痛部位定位诊断,需要分清腹痛类型,分别根据内脏痛及腹膜痛部位推测病变内脏的胚胎起源及解剖部位.  相似文献   
85.
[目的/意义]通过系统分析中国科学院在“十二五”与“十三五”期间的产出态势,揭示其在国际和国内舞台上的产出表现,以期为未来“十四五”的相关产出评价政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科研产出视角出发,以WOS论文为数据基础,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十二五”与“十三五”时期中国科学院在研究规模、学术影响力、高被引论文、重要期刊发文、合作论文、发文署名位置等维度的产出表现,并选取哈佛大学、德国马普学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作为对标机构来分析中国科学院的国际和国内产出竞争力。[结果/结论]中国科学院在论文产出上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但是学术影响力、高被引论文和重要期刊论文产出效率、国际合作程度与产业合作程度相比国内外领先对标机构均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在不断缩小;相比“十二五”时期,“十三五”时期中国科学院在上述维度均有较快增长但增长幅度低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相差无几,高于两个国际对标机构。从研究主题分布来看,中国科学院偏重物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相关主题。  相似文献   
86.
针对目前协同设计系统跨平台性差,实时性不高的缺点,本文提出将VRML应用到协同设计中的构想.并提出一个算法来解决把VRML应用到协同设计的关键问题.这个算法在恢复CAD模型转换到VRML中的参数信息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7.
根据监测到的设备状态信息预测其条件剩余寿命一直是基于状态维修中的关键问题。利用滤波理论,建立了基于状态信息的剩余寿命预测通用模型,并推导出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下参数估计的通式,使得在已知寿命服从其他任何分布形式时直接代入通式便可快速地得出其模型,从而预测其剩余寿命,省去了复杂繁琐的迭代过程。通过案例发现模型能够根据状态信息很好地预测其剩余寿命,并在不断更新状态信息的条件下越来越精确地预测其剩余寿命。  相似文献   
88.
栽培稻的紧穗野生稻抗褐飞虱主效基因的遗传定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野生稻资源是水稻育种中获取有利外源基因的一个主要来源。紧穗野生稻(Oryza eichingeri,2n=24,CC)原产于非洲,具有高抗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白叶枯病等多种有利性状。在紧穗野生稻与栽培稻(Oryza sativa,2n=24,AA)品种02428远缘杂交后代中,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和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 等分子标记,对栽培稻背景下外源遗传物质的存在进行了跟踪鉴定,并对来自紧穗野生稻的抗褐飞虱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紧穗野生稻的染色体片段已经易位到栽培稻中;抗褐飞虱性状由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位于第2染色体,在两个微卫星标记RM240和RM250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6.1和5.5cM,暂时定名为Bphl3(t)。该基因的发现和定位将有助于对水稻褐飞虱抗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89.
酒泉砾石层的古地磁年代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青藏高原北缘的山前凹陷河西走廊内,晚新生代山麓相磨拉石酒泉砾石层和玉门砾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对酒西盆地老群庙背斜剖面开展的古地磁测年发现酒泉砾石层底部年龄为0.84MaBP,不整合面年龄为0.93-0.84MaBP,揭示青藏高原北部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强烈新构造挤压隆升。  相似文献   
90.
影响铝合金微弧氧化成膜效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目前微弧氧化技术中存在的高电能消耗及低处理效率问题,采用低能耗微弧氧化工艺在铝表面制备氧化物陶瓷膜层,测量并分析电解液成分和质量密度、工艺条件对成膜效率的影响,研究了影响铝合金微弧氧化成膜效率的因素和作用机理,提出了降低工艺能耗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添加剂成分和质量浓度、脉宽、峰值电压和处理时间等工艺参数可以有效提高陶瓷膜层沉积效率.在制备过程中平均电流密度均能控制在1 A/dm2以下,平均单位成膜效率为2.8~3.2 kW.h/(m2.μm),获得膜层厚度为25~30μm.所制备的氧化铝陶瓷层的相结构、厚度、粗糙度和硬度等参数与通常微弧氧化技术制备的陶瓷膜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