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9篇
系统科学   61篇
丛书文集   110篇
教育与普及   8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79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41.
对于灌溉水量时程分配问题,由于需水过程不均匀且时程关联性较强,采用宽浅型优化调度模型解决更加合理。根据宽浅型目标的含义,解析分析了缺水率平方和最小的目标函数。结果表明,该目标函数并不能得到缺水率均匀的供水过程,缺水率与需水量成正比;借鉴缺水率平方和最小目标函数的基本形式,考虑水量平衡约束,构建拉格朗日函数,导出了能得到缺水率均匀的新目标函数;考虑到农作物不同生育期的缺水敏感性不同,引入水分敏感系数,构建了加权缺水率均匀目标函数。通过多种来水过程的实例分析,验证了改进目标函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2.
基于对负荷时间序列高阶矩时变特征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回归条件密度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含时变参数的有偏分布,对负荷时间序列二阶以上矩信息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基于南京地区日用电量实际历史数据,分析了该负荷时间序列的时变高阶矩特征,建立了自回归条件密度模型.使用条件对数极大似然估计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实现了短期负荷预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合算例中自回归条件密度模型时变参数的取值范围,推导了时变参数与条件高阶矩的数理关系,给出了一种刻画时间序列时变高偏度(三阶矩)、时变高峰度(四阶矩)的途径.算例分析表明,基于有偏t分布的自回归条件密度负荷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43.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我国部分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恋爱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生谈恋爱的比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且恋爱的价值观普遍存在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又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的关系,针对这种谈恋爱的新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引导和教育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44.
845.
本文证明了当n,r为正整数,s为非负整数,c=80s+9,丢番图方程(1+ck)r=(1+cn)r,无整数解  相似文献   
846.
847.
前言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e)系反刍动物之一。动物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生长发育和生产等,则必须供给足够的能量。动物所需的能量,一般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而最主要的来源是植物体内的纤维素和淀粉。动物机体本身不能分泌消化纤维素的酶,因而不能直接利用纤维素。必须通过消化道中细菌的发酵才能从中取得能量。反刍动物的牛羊,能有效地利用瘤胃微生物对纤维素的发酵而取得大部份能量,但非反刍动物的猪鸡不具有这种能力、因此能量的主要来源是淀粉。能量是动物营养中不可缺少的。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则必须使日粮中的能量与蛋白质保持恰当的比例;比例不当,不仅影响日粮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甚至发生营养障碍。  相似文献   
848.
以宏观而论,“梦”似乎与文学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在蛮荒的古代抑或科学昌明的现代,我们均可以在神话、传说、小说、诗歌以至戏剧里发现它的踪迹。美国学者约瑟夫·洛斯奈在《精神分析入门》中说:“自从这个世界开始有人类,他就有梦了。人们总是把他的梦放在一个特殊的地位上。”在我国现代文学小说创作大师中,就不乏把“梦放在一个特殊地位上”的作家,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莫过于沈从文先生了。  相似文献   
849.
8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