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马尾松锯材在热压干燥过程中的传热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约翰.F.肖非稳态传热传质理论,建立了马尾松锯材在热压干燥过程中的传热数学模型。将马尾松锯材在干、湿球温度分别为100,99.5℃,即相对湿度约为100%的条件下汽蒸处理3h,然后在温度为180℃、压力为0.2MPa、呼吸间隔为60s(每次呼吸约1s)的工艺条件下进行热压干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除少数几个值外,其余各点的实测温度与计算温度之间偏差均小于5%。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在热压干燥过程中马尾松锯材内的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72.
低温预干—二次窑干联合干燥窑性能测试初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低温预干-二次窑干联合干燥窑的性能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干燥窑内的气流循环速度分布均匀;二次窑的升温速度较快,经160min,窑内空气温度从16.5℃迅速升至91.5℃。充分说明了该系统性能优良,完全能满足低温预干,二次高温干燥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73.
用边界元法模拟三维地形对MT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维地形对大地电磁场(MT)的影响的模拟,已经解决。三维地形影响的模拟,至今未见文献报道。在三维问题中,H_x和E_x波的解法相同,本文只讨论H_x波的边界无法解。 1 边值问题 在均匀介质中,定态波(时间因子e~(-iwt))磁场H应满足矢量的Helmholtz方程  相似文献   
74.
汽蒸处理回复赤桉干燥皱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赤桉干燥易发生皱缩的现象.用汽蒸处理使皱缩赤桉材回复,并用皱缩系数来衡量木材干燥与汽蒸处理过程中的皱缩程度。结果表明:在含水率为3.9%时对赤桉皱缩材进行2.5h的汽蒸处理,可以使赤桉干燥过程中产生的皱缩有效地回复,20mm厚试材的截面高度皱缩系数从25.5%下降到6.36%,截面积皱缩系数从25.1%下降到5.87%。25mm厚试材的截面高度皱缩系数从23.2%下降到5.28%,截面积皱缩系数从22.85%下降到5.34%;皱缩的回复主要发生于处理前期.且与木材的吸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5.
干燥过程中马尾松板材干燥应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木材干缩元件、弹簧和阻尼器构建马尾松板材干燥应变模型,并采用改进的切片方法来分析干燥过程中木材的自由干缩、瞬时弹性应变、黏弹性应变和机械吸附应变的变化规律。在模型中引入与木材含水率密切相关的干缩元件,解释各层的干缩差异是产生干燥应力的源动力。结果表明,黏弹性应变和弹性应变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机械吸附应变由应力和含水率变化共同作用产生,木材干燥结束后产生的机械吸附应变是干燥各时期机械吸附应变的叠加;机械吸附应变的大部分在干燥前期产生。表层干缩差异达到最大的时间可以作为判断干燥基准变更的时间,当表层干缩差异达最大值以后可以加快干燥速馊。  相似文献   
76.
铜—肌苷的极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025mol/L H3BO3-NaOH和0.1mol/L KCL支持电解质中(pH6.5),Cu(Ⅱ)-肌苷的络合物在-0.52V产生灵敏的极谱波,据此建立了测定肌苷的新方法,该波波高与肌苷浓度在8.0×10^-7~2.0×10^-5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此法已成功地用于药物中肌苷的测定,对极谱波的性质和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7.
为增加学术前沿理论教育,解决电气主干理论课与实验教学"脱节"的现象,开发了风光互补发电实训系统教学实验平台。基于光伏阵列与风力发电机工作原理,重点阐述了实验平台的原理与构成,深入分析了最大功率跟踪策略的选择与实现。然后根据实验平台分析了可开展实验内容与风光互补发电实验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该实验平台可完善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知识体系,完成光伏、风力发电的相关教学内容,提高毕业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8.
介绍了在开环工作状态下硅微z轴谐振陀螺仪由于加工工艺缺陷所导致的误差机理。为减小陀螺仪初始电容差和抑制正交耦合误差,提 出了一种闭环控制检测策略。重点分析 了其力矩反馈器的电刚度效应并给出其线性数学模型表示式。通过对硅微z轴陀螺仪敏 感模 态的反馈力与谐振频率的关系分析,间接得出了在敏感方向上电负刚度与力矩器所施电压的 内在联系,并在实验上进一步验证电刚度效应。这将为下一步闭环控制方案的设计奠定重要 基础。  相似文献   
79.
热处理对木材吸湿特性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在常压蒸汽与0.45 MPa加压蒸汽条件下,对樟子松和柞木进行热处理,比较了热处理材和未处理材的水分吸湿性及尺寸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两种试材经过热处理后不仅吸湿量明显降低,在高湿条件下的吸湿特性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当环境相对湿度从69%增至94%时,热处理材的平衡含水率变化率仅为对照材的1/3,细胞壁微观构造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化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吸湿性的降低使热处理材的尺寸稳定性获得了大幅度提高,樟子松试材加压蒸汽热处理后径、弦向湿胀率分别下降了34%和47%,柞木则分别降低了46%和51%;热处理材的弦向抗湿涨系数普遍高于径向抗湿涨系数,表明木材径、弦向的湿胀差异在热处理后也有所缩减;加压蒸汽热处理比常压蒸汽热处理的改性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0.
时变AR模型正交最小二乘估计法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指出了时变AR模型LS估计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正交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在循环冷却水pH值的动态特性的预报控制应用中达到了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