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32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80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探究桂西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构建“活力(Vigor)-组织力(Organization)-恢复力(Resilience)-服务力(Services)”(VORS)模型分析区域生态健康,借助地理检测器探讨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年间桂西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均值由2000年的0.446增加至2020年的0.478,整体上呈改善趋势,这得益于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②在空间分布格局上,桂西南生态系统健康总体上西北部及中部地区优于东南部地区,西北部及中部区域以亚健康状况为主,而病态和不健康状况则分布在东南部南宁市主城区。③土地垦殖率、平均海拔、夜间灯光强度、人口密度、坡度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子,其解释力均大于或等于0.45;与单因子相比,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解释力更强。在今后发展中应加强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92.
为充分挖掘图像时序物候信息、几何空间、纹理特征在农作物监测提取研究上的优势,本研究通过构建物候参数与纹理特征的方法对广西横州市茉莉花(Jasminum sambac)种植区进行提取,该方法通过增强型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ESTARFM)融合年度内“高空间-低时间”“高时间-低空间”的遥感图像,重建生成年度中低尺度的卫星影像,获取研究区内不同植被的物候信息参数,并结合地物光谱信息提取地物纹理特征。选取物候参数、纹理特征作为茉莉花种植区分类提取信息,对不同的参数特征进行组合,开展分类对比和综合精度量化评价。结果表明,重建时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结合物候参数及纹理特征的茉莉花种植区提取方法,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8.36%,Kappa系数为0.863 3,在中低尺度多光谱影像遥感数据“时空信息”的缺失下对茉莉花种植区提取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3.
该文以鄱阳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泗洲头、常湖池以及蚌湖季节性淹水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典型湿地植被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苔草(Carex spp)和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基于DNDC模型模拟和预测不同湿地植被下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mSOC)动态变化,估算土壤碳储量和CO2的年排放量.结果表明:DNDC模型能够准确模拟研究区不同典型植被下的mSOC动态变化,δRSME<30%,R2>0.9.敏感性分析显示:影响mSOC动态变化的敏感因素是初始土壤有机碳和黏粒含量.常湖池、蚌湖和泗洲头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分别为36.71、17.12和11.47 t·hm-2,土壤碳储量分别为8 738、66 090和21 174 t,常湖池具有较大的碳储量.苔草、南荻和芦苇平均土壤碳密度分别为21.96、21.86、15.98 t·hm-2,土壤碳储量分别为933 928、62 933、166 458 t,苔草固碳能力巨大.基于DNDC模型模拟预测表明:在未来120年内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将呈稳定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