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大功率低频谐振波对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的促进作用已初步得到矿场验证;但振动波对于油藏单相渗流的定量化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基于此,通过开展谐振波对岩心渗透率影响实验,回归得出低频谐振波条件下渗透率表达式;进而在岩石渗透率与孔隙度关系模型及已有渗流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低频谐振波条件下单相流体渗流力学模型;并进行了程序编制与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岩石固有频率时,低频振动使得振源处渗透率增加最大;随着离振源距离的增加,渗透率增值变小并呈指数衰减;但仍可大范围改善地层单相渗透率,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研究成果对大功率人工谐振波技术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具有一定支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2.
合注合采油藏窜流通道发育区定量判识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采用多油层合注合采方式开发的葡北油田葡I油组油藏为例,开展定量判识窜流通道发育区的方法研究.从油藏地质和开发动态的角度优选能有效表征窜流通道特征的7类参数,通过变换进一步求取井组综合变异系数、无因次累积注水强度、无因次吸水强度和井组内部累积水油比级差4个关键参数,最后通过构造综合判别参数与4个关键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实现综合判别参数的求取.研究表明,葡北油田综合判别参数大于0.38的区域为窜流通道发育区,被窜流通道沟通的注水井和采油井分别具有低注水压力和高注水量及高采液量和特高含水率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63.
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最主要的目的是揭示储层的非均质性,流动单元研究的深入开展是深化和发展油藏表征的关键。目前来看,在流动单元的概念、划分方法及控制因素等方面尚未完全达成共识,且在流动单元三维建模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流动单元的概念提出及发展历程;概述了流动单元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总结了流动单元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地质研究为主及以数学研究为主2大类,并进一步指出了各类方法划分流动单元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从沉积、成岩及构造等方面分析了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的控制因素;最后从储层构型、建模、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4个角度展望了流动单元研究的发展方向;全文对流动单元研究成果的总结和介绍将推动我国陆相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4.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类型多样,探讨不同控制因素下的岩溶发育规律对岩溶缝洞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露头踏勘、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岩溶充填物地球化学分析、测井成果分析,结合区域奥陶系走滑断裂解释、岩溶暴露期古地貌刻画、缝洞体静态刻画、生产动态数据成果分析,探讨岩溶类型较全的FI7走滑断裂带的岩溶发育规律及其对储层和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流体主要为大气淡水,岩溶体系主要形成于加里东中晚期—海西早期,奥陶系一间房组、良里塔格组、桑塔木组暴露期形成大量古水系是岩溶发育的条件和岩溶作用结果;古地貌和走滑断裂在岩溶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古水系、地层尖灭线、地层碳酸盐岩含量、断裂发育程度等共同控制岩溶发育程度和分区特征;断裂带岩溶发育由北向南可依次划分为潜山岩溶区、顺层岩溶区、台缘叠加区、台缘陡坡排泄区、近岸斜坡断控区和远岸斜坡断控区;不同区带岩溶模式差异导致油气藏特点存在差异,通源断裂与优质缝洞储层匹配是区域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5.
含油层早期产能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藏勘探阶段,利用录井地化热解资料可以准确地求取原油粘度和含油饱和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储层油相渗透率与含油饱和度关系模型,避免了在资料较少情况下求取油相渗透率的不确定性。根据流体渗流理论,利用原油产能指示参数预测模型可以对产层进行原油产能预测。对胜利油田不同层位、不同流体性质、不同含油性等储层的33口井42层产能预测结果与试油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进行早期产能预测,并且能够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6.
岩性识别是复杂岩性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中的关键地质难题,以塔南凹陷白垩系为例,探索了复杂岩性地层
的测井岩性识别方法。研究区白垩系正常陆源碎屑和火山碎屑物质同时沉积,铜钵庙组发育凝灰质砂砾岩、凝灰质砂
岩、沉凝灰岩、凝灰岩、砂岩、砾岩和泥岩7 种岩性类型,岩性复杂,储层物性差,岩性与电性对比度低。在不同岩性地
层测井响应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选择4 种测井曲线进行岩性综合解释,采用Fisher 判别方法达到减小同类岩性地层测
井响应差异,并增大不同岩性测井响应差异的目的,建立了研究区7 类岩性的判别函数,实现了非取芯井的测井岩性
识别,识别正确率达到98.1%,解决了复杂岩性低渗透储层中的测井岩性识别难题,为油藏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7.
长堤断裂带北部地区剩余油控制因素与挖潜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藏非均质性和开发非均质性两方面入手,对长堤断裂带北部地区宏观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挖潜措施:结果表明,剩余油的控制因素包括沉积模式、断层、微构造、原油性质、井网完善性及储量动用不均衡性等:对断裂带附近及断层边角处、油层有效厚度较大的正向微构造或河流相正韵律沉积厚油层的顶部等剩余油富集区,可采用特殊结构井挖潜:对井网不完善区,可实施补孔或打新井方式挖潜;对距原始油水界面较远且处于微构造高点的井,可选择提液带油的方式挖潜;对强水淹层剩余油,可采用堵水调剖、降粘等配套工艺措施挖潜。  相似文献   
68.
采收率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标准.通过对胜利油区不同油田多块岩心驱替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采收率ER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nPV存在定量关系,从丙型水驱曲线出发结合注采关系和驱替试验数据得出ER-nPV关系式,并分析ER-nPV关系式中系数的物理意义.对岩心驱替试验与现场生产数据回归曲线以及孤岛试验区聚合物驱前后ER-nP...  相似文献   
69.
通过回顾油藏描述的发展并结合油田研究实例,阐述油藏描述的特点和给人们的启示。结果表明:该技术是为解决油气田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的生产实际问题而产生的,不断出现的油田开发生产实际问题为其发展提供了驱动力;直接面向复杂油藏"迎难而上",针对具体复杂油藏形成"因油藏而异"的配套技术,依靠技术创新发展解决复杂油藏开发难题;体现多学科联合攻关特点,与其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了油藏描述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依靠学科交叉形成边缘新学科,组成联合攻关小组是该技术获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油藏描述以油藏非均质性表征为核心,以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为主要目的,抓住了油田开发遇到的主要矛盾;该技术实用性强,广泛应用于油气田(藏)的勘探、评价和开发各个阶段,应用效果显著,形成"实际难题-技术开发-实际应用-解决难题"的良性发展循环。  相似文献   
70.
山间洪流是福建省福清市大丘海岸扇三角洲的沉积条件之一,波浪、潮汐和沿岸海流是改造该扇三角洲沉积的主要动力,潮差引起的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了洪流和海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大丘山间顺直小河流-海岸扇三角洲沉积环境由陆上、海岸过渡带和潮下带的前扇三角洲组成.对该区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的研究有利于古代扇三角洲研究和扇三角洲油气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