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4篇
系统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62篇
教育与普及   5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51.
祝远雷  汤文静  纪新爱 《科技信息》2009,(29):I0724-I0724
随着沿岸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包括城市化、工业化,尤其是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发展,黄河水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配置的调整、水权的明晰已经成为迫切的需要.大势所趋。黄河水权转换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52.
2008年9月15日(美国东部时间),有着158年历史的世界知名投行——雷曼兄弟投资银行轰然倒下,宣告破产!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很快从美国东海岸开始,蔓延到欧洲、亚太地区,从虚拟经济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953.
通信是当今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技术、新的网络、新的服务使通信术语层出不穷。然而,事实上,由于一些通信名词没有及时规范,在社会上已经造成不利影响。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Internet一词。全国科技名词委发布的名称是“因特网”,而目前社会上流行更多的叫法是“互联网”。究其原因,没有及时规范是主要原因之一。在发布“因特网”时,“互联网”已经先入为主被叫开了。因此,如果现在还不规范已有的和新出现的通信名词,必将越来越影响通信领域及其他交叉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学术交流工作,造成的混乱和损失就会更大。在通信科学技术名词中,目前存在着随意性、多义性、近似性、英汉对照性、商业炒作性等多种问题。例如,“IP电话”在社会上已经通行。但IP电话实际上是IP技术的一种应用。早期的IP电话是指通过因特网连接而进行的通话,谈不上什么质量。对应的英文名是Internet telephone。还有一种近两年出现的IP电话,指的是在因特网和专用IP网上传送的具有一定质量的IP电话。对应的英文名是voice over IP(VoIP)。有的通信名词的叫法因各据其理,甚至在学术界也未取得一致。例如,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有人称它异步转移模式,有人则称它为异步传输模式,问题出在对transfer一词的理解上。有的通信名词是因为多个类似意义的英文名而造成混用。例如,transmit、transport、transfer、send都有“传”的意思,结果在汉语中就对应乱了。又如,delivery和distribution都可以译作配送和分发,有时也难以把握。有的通信名词根据词义可以有一种叫法,根据内涵又可以有另一种叫法,因而造成不统一。例如,video on demand(VOD)根据词义叫“按需收视”,根据内涵则叫“视频点播”。有的通信名词可以对应多个英文名,有时也造成困惑。例如,“业务”一词可以对应于英文名service、traffic、business,确实造成使用不便。其中service在更多场合译作服务更合适,但在汉语的“通信业务”中指的都是service;而在说业务量的时候,“业务”对应的英文名却是traffic;business则又是泛指的业务。有的通信名词似乎叫什么都可以。例如teleconferencing可以叫会议电信、会议电话、会议电视、多方通信或远程会议通信,似乎叫什么都行,于是大家各叫各的,无人理会。还有的通信名词确实难以从汉语加以明确区分。例如,e-Commerce和e-Business就很难以用中文作妥帖的区分,把前者叫做电子商务,后者叫做电子商业或电子业务,其区别也不能一目了然。面临这种形势,为适应通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早规范通信科技名词术语的概念表达,填补空白是完全必要的。现在,全国科技名词委主持的通信科学技术名词即将进入出版流程,并在《中国科技术语》“发布试用”栏目中选登部分名词,借此机会笔者对审定中的主要考虑、所遇问题与体会进行一些说明。在审定一开始,通信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就确定收词要有特色的原则。追求的特色是结合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特点,力求体现“精、准、新”,除了遵循全国科技名词委规定的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国际性和约定俗成的原则以外,还特别强调权威性、新颖性和前瞻性。所公布的名词必须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字典、词典,是精选出来的科技名词,大而全不是目的。词表的体系框架设计对收词的系统性与科学性至关重要。所以,根据行业特点,经过充分研究,最终设计了包含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通信网络、支撑网络、交换与选路、通信协议、运行维护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缆线传输与接入、光纤传输与接入、无线传输与接入、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服务与应用、通信终端、通信电源、通信计量、政策法规与管理的17个模块。这样,一方面可以涵盖通信科技的各个领域,又不分得太细;另一方面可尽量避免交叉重叠。这次发布试用的通信新词中,一部分词反映了通信领域中的大概念。例如:通信、电信、信息、信息技术、电信网、信息网、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下一代网络等。其中有些词,如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网、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下一代网络等,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引入的大概念。这些词媒体上见得多,大众说得多,但是并没有明确的权威定义,而且在词表注释中字数又不能太多,所以在审定过程中,都是经过专家们反复讨论才最后定稿。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下一代网络”的注释,它是随着国际进展的步伐而逐渐形成的。发布试用的新词中还有一部分词是传统经典的基本概念,虽然不是新词,但是不可或缺。例如,网络、网络拓扑、通信系统、光纤通信、信源、信宿、信道、通道、信号、传送、传输、传播等。另外一些词虽然不是新出现的技术概念,但在现代通信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典型的有:频分双工、时分双工、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空分多址、码分多址、波分多址、正交调幅、正交频分复用、同步数字系列。这些词在媒体上频频出现,所以必须加以收集和给以简明的注释。更多的词是现代通信中,尤其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技术概念。被列出的有:多媒体通信、对等网络、IP技术、透明性、无连接、面向连接、互通、互操作性、人体域网、个人域网、特别联网、互联网、因特网、IP网、泛在网、家庭网、全业务网、光交换、软交换、媒体网关、IPv6协议、数字签名、数字认证、黑客、病毒、蠕虫、光接入网、光纤到驻地、无源光网、有源光网、多业务传送平台、自动交换光网络、自由空间光通信、宽带无线接入、Wi-Fi、WiMAX、多波束卫星、高空平台电信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直播卫星、移动因特网、3G、后3G、IP多媒体子系统、HSDPA、蓝牙、宽带码分多址、软件定义的无线电、多进多出等。这些新的技术概念大多数分布在IP、光通信和无线通信三大技术领域。服务与应用模块中,发布试用的新词中列出的大部分都是新词,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在发布试用的新词中,还列出了一些有对比性、关联性或系统性的词。例如,分级网与对等网络,传送、传输、传播,频分双工与时分双工,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空分多址、码分多址、波分多址,窄带、阔带、宽带,无连接与面向连接,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IPv4协议与IPv6协议,密集波分复用与稀疏波分复用,广播、单播、任播、多播、网播,提取与推送,都是具有对比性的词。互联、互连、互通、互操作性,媒体网关与媒体网关控制器,外包、托管、数据中心,电子贸易、电子商务、电子商业,普遍服务与普遍接入,频率划分、频率分配、频率指配,则是具有关联性的词。核心网、接入网、用户驻地网,人体域网、个人域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信令网、同步网、电信管理网,计费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服务类别、服务等级、服务质量、服务类型是具有系统性的词。类似的情况在词表中还有很多。通信科学技术名词委在名词审定过程中下了很大力气,尽可能地把这些词放在一起,这样做有利于读者理解与记忆。在审定过程中,最有争议的词是“因特网”(Internet),直至最终审定会上还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建议改为“互联网”。虽然全国科技名词委早已公开发布,把Internet的中文名定为“因特网”,而“互联网”对应的是字母i小写的internet,但是事实上目前社会上更流行的是把Internet称为互联网,而internet在文献上几乎已经绝迹了。包括“中国互联网协会”使用的也是“互联网”,而不是“因特网”。不过,这次即将出版的通信名词,还是保留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对Internet和internet已经公开发布的叫法。这个问题留待以后再作处理。在审定工作中,还遇到过其他一些问题。首先是通信学科不仅内部专业互有交叉,而且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电子、电工、计算机和自动控制)也存在许多交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尽可能避免内部交叉以外,对其他学科基本上采取了“让路”的做法。其次,编写注释也是一项比较艰难的工作,虽然多数名词可以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参考比较权威的工具书、专著和网站,但审定时在文字方面仍做了大量精炼、修饰、规范工作,尤其是那些原来从外文直接翻译过来的注释。最棘手的问题是大量新词的注释。这些新词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很难在现存工具书上找到明确可用的定义。为了对它们进行注释,需通过因特网查阅大量资料才能写出比较满意的定义。例如,“电子商务”(e-Commerce)与“电子商业”(e-Business),从字面上很难看出它们的区分,后来通过反复上网查阅参考资料,才明白电子商业是利用电子商务这一平台从事的商业活动,涉及面更广、需处理的事情更多。广播、单播、任播、多播、网播的注释也是通过反复查检网络资源才形成的。21世纪世界电信业将从电话时代走向信息时代。在这历史性的变革之中,电信业必须转型,由以电话为代表的通信服务向以数据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服务转移,从窄带走向宽带,从话音走向视讯和多媒体。转型需要引入新的技术,需要构建更先进的网络,需要开发能适应社会各界、千姿百态的服务与应用。总之,随着通信技术和应用的发展,通信名词术语规范工作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大。不久将出版的通信名词第一版不可能包含所有新词,一定会有所遗漏,即便这次对许多新词进行了注释,但是否正确、妥帖也不尽然,凡有不足之处只好在今后再版时予以修订完善。* 雷震洲教授为通信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954.
一、通信是当今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以电话服务为主的电信业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中国是一个典型例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话用户数以跨越式的速度发展:从1979年的203万户到1992年突破1000万户,用了13年的时间;从1000万户到1998年8月突破1亿户,用了6年时间;从1亿户到2000年9月突破2亿户,用了两年时间;从2亿户到2001年9月突破3亿户、从3亿户到2002年10月突破4亿户,用了1年的时间;从4亿户到2003年9月突破5亿、从5亿到2004年7月突破6亿、从6亿再到2005年6月突破7亿,均用了不到1年。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电话用户突破7亿户,达到7.00606亿户。其中,固定电话3.37438亿户,移动电话3.63168亿户。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固定电话网与移动电话网,无人可以超越。无疑,就通信而言,20世纪是电话的时代。那么,21世纪该走向何方?90年代信息革命的浪潮,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号角声,信息和知识爆炸式的增长,特别是因特网商用化后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电信业受到巨大的震动和冲击。冲击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问题的核心在于“信息”。2003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的《原则宣言》把信息社会描述成为一个“……人人可以创建、获取、使用和分享信息与知识,使个人、社区和各国人民均能充分发挥自己潜力并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社会。2005年世界电信日呼唤:行动起来,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显然,国际社会已经取得共识,明确方向。世界电信业将从电话时代走向信息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是因为人类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速度大大加快;知识传播、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致富加速;知识密集型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通过联网大、中、小企业互补共存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第三产业不断注入高科技内涵;软件业成为重要产业;经济周期中的增长期延长,衰退期缩短。凡此种种说明世界经济体系更加依赖于人类的知识和智慧,信息和知识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基本要素,并且正在通过网络与日俱增地发挥它们对各行各业的渗透、支撑和带动作用。在信息和知识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基本要素的时代中,人们更加需要信息,需要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原来点对点的电话通信已远不能满足需求。在这历史性的变革之中,电信业必须转型,由以电话为代表的通信服务向以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服务转移,从窄带走向宽带,从话音走向视讯和多媒体,从以我为主走向以人为本。让人类在网上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进一步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转型需要引入新的技术,需要构建更先进的网络,需要开发能适应社会各界、千姿百态的服务与应用。现有的网络已经不再适应,在容量、质量、功能等方面存在着障碍,例如带宽瓶颈、地址壁垒、服务质量、安全性等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现在,固定电话网、互联网和移动网都在走向下一代。而下一代网络所要支持的服务也将具有新的特征。主要特征包括:宽带多媒体、个性化、全球性和无所不在。宽带多媒体指的是向用户提供声、像、图、文并茂,同步集成的交互式宽带业务;个性化指的是按个人意愿向用户提供“随时随地随意”的服务;全球性指的是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全球性业务;无所不在指的是把通信服务的对象从人扩展到任何一件东西。可以肯定,在新世纪,通信科学技术必将是日新月异的,新的技术、新的网络、新的服务必将使通信术语层出不穷。二、通信科技名词的空白急需填补如上所述,通信是当今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然而,事实上,由于一些通信名词没有及时规范,在社会上已经造成不利影响。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Internet一词。全国科技名词委发布的名称是“因特网”,而目前社会上流行更多的叫法是“互联网”。究其原因,没有及时规范是主要原因之一。在发布“因特网”时,“互联网”已经先入为主被叫开了。因此,如果我们现在还不去规范已有的和新出现的通信名词,必将越来越影响通信领域及其他交叉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学术交流工作,造成的混乱和损失就会更大。在通信科学技术名词中,目前存在着随意性、多义性、近似性、英汉对照性、商业炒作性等多种问题。例如,“IP电话”现在社会上已经通行。但IP电话实际上是IP技术的一种应用。早期的IP电话是指通过因特网连接而进行的通话,谈不上什么质量。对应的英文名是Internet telephone。还有一种近两年出现的IP电话,指的是在因特网和专用IP网上传送的具有一定质量的IP电话。对应的英文名是Voice over IP(VoIP)。有的通信名词的叫法因各据其理,甚至在学术界也未取得一致。例如,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有人称它异步转移模式,有人则称它为异步传输模式。问题出在对transfer一词的理解上;有的通信名词是因为多个类似意义的英文名而造成混用。例如,transmit、transport、transfer、send都有“传”的意思,结果在汉语中就对应乱了。又如,delivery和distribution都可以译作配送和分发,有时也难把握;有的通信名词根据词义可以有一种叫法,根据内涵又可以有另一种叫法,因而造成不统一。例如,video on demand(VOD)根据词义叫“按需收视”,根据内涵则叫“视频点播”。有的通信名词可以对应多个英文名,有时也造成困惑。例如,“业务”一词可以对应于英文名service、traffic、business,确实造成使用不便。其中service在更多场合译作服务更合适,但在汉语的“通信业务”中指的都是service。但在说业务量的时候,“业务”对应的英文名却是traffic。business则又是泛指的业务。有的通信名词似乎叫什么都可以。例如teleconferencing可以叫会议电信、会议电话、会议电视、多方通信或远程会议通信,似乎叫什么都行,于是大家各叫各的,无人理会。还有的通信名词确实难以从汉语加以区分并定名比较确切。例如,e-Commerce和e-Business就很难以用中文作妥帖的区分,把前者叫做电子商务,后者叫做电子商业或电子业务,其区别也不一目了然。总之,随着通信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们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大。面临这种形势,为适应通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早规范通信科技名词术语的概念表达,填补空白是完全必要的。因此,虽然存在许多困难,我们还是欣然接受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委托,在与中国通信学会的共同努力下,于2003年8月29日在北京召开大会,正式成立“通信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启动通信科学技术名词的审定工作。三、准备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为项目的启动作了充分准备。首先是如何组成审定委员会。考虑到通信行业的特殊性,本届审定委员会的组成一方面根据全国科技名词委的有关要求,另一方面顾及业界的方方面面,成员来自通信管理部门、运营业、制造业、科研单位、大学、媒体、出版等各个方面从事不同专业的通信专家和领导,特别是聘请了在业界德高望重、久负盛名的通信老专家,原邮电部副部长、现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主任宋直元同志为审定委员会主任,大大地加重了这个委员会的分量和威望。其次是工作机制和方式。考虑到审定委员会是一个人数较多来自不同单位的松散型组织,各位委员都是兼职来做的,另一方面通信科学技术涉及的专业面又较多。所以必须要建有一种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来保证任务的完成。为此,我们按照通信科学技术的范畴和审定委员会的组成,把委员会中的专家分成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交换与网络、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移动通信、政策法规与管理六个工作组,分别承担体系框架中17个部分的收词和定义工作,并由各组组长负责。另外考虑到许多具体工作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班子来支持,因此在审定委员会之下设立一个秘书组,负责经费预算决算、名词整理汇总、同全国科技名词委与审定委员会专家的联系、组织各种会议、劳务费发放等事宜。秘书组挂靠在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信息所,由该所所长亲自负责。工作方式是各工作组负责收词汇集和定义编写,秘书组整理汇总、组织审定与报批。收词采用统一电子界面,并遵循全国科技名词委规定的原则。审定方式采用电子函审与会审相结合的办法。第三是设计好词表体系框架。词表体系框架的设计主要基于三点考虑:(1)既涵盖通信科技的所有领域,又不分得太细;(2)最大可能地避免或减少交叉重叠;(3)结合委员的专业构成。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最终设计了包含17个模块的体系框架。以上准备工作的成果在“通信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得到了全体委员的肯定和赞同,并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贯彻。四、成果成立大会以来,经过将近两年的工作,我们完成了送批的三审稿,共收词2111条。条目的分布如下图所示。条目分布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共召开过三次全体委员会议(包括成立大会),一次秘书组会议、一次专家组长和部分专家会议、多次小范围碰头会。用电子邮件方式几上几下征求意见,由一稿变成二稿,最终形成送批的三审稿。三审稿得到了审定委员会的充分肯定,认为可以出版公布,但同时又指出这次报批的通信名词第一版一定会有所遗漏,更不可能包含所有新词,凡有不足之处可在今后再版时予以修订完善。五、几点体会我们是初次从事名词审定工作的新手,没有经验可言,这里只是向大家介绍一些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体会,这些体会不一定适合其他学科,仅供参考。收词要有特色我们在一开始就认为,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科技名词必须是精选出来的科技名词,必须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字典、词典,大而全不是目的。故而结合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特点,在我们这个本子中,除了遵循全国科技名词委规定的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国际性和约定成俗的原则以外,还特别强调权威性、新颖性和前瞻性。也就是要力求体现“精、准、新”的特色。因此,我们对收词进行了大幅度的收敛工作,从一开始收录的6675条最终收敛为2111条。主要删除大量重复词、类似词、复合词和可归属其他学科的名词,同时又补充了新词。收词基本取自于通信名词国标、行标和比较权威的工具书和网站。体系框架设计要合理这次我们在体系框架设计上下了比较大的功夫,专家们经过反复充分的讨论才最后定下来。体系框架设计合理一方面可以避免许多重复劳动,另一方面不会产生明显的遗漏。所以,我们在设计体系框架时的上述三点基本考虑是行之有效的。在最终的17个模块中,我们还根据行业特点,特别设计了通信协议、服务与应用、政策法规与管理三个模块,其中容纳了不少新词。定义撰写和审定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定义撰写和审定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全国科技名词委虽然在《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中关于定义有相应的规定和原则,我们在事前也组织大家学习了,并规定每条定义原则上不超过80个字符,但是到具体撰写时,由于出自多人手笔,素材取自不同来源,故各条名词定义的写法、风格仍有很大区别,很多不符合全国科技名词委的规定,而且有些定义虽取自于国标、行标,但也存在过长、拗口、不确切等问题。因此,定义修改审定的工作量十分之大,耗费了较大精力和时间。我们专门召开了一次连续两天的专家组长和部分专家会议,对通信名词定义进行逐条审议,并修改补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工作组的机制十分有效大家知道,全国科技名词委下达的名词审定工作对各位委员都是计划外的工作,需要各位委员兼职来做。另一方面,审定委员会是一个人数较多来自不同单位的松散型组织,通信科学技术涉及的专业面又较多,所以必须要建有一种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实践证明,分成审定委员会和工作组的两级制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机制。各工作组组长充分发挥了骨干的作用。强有力的秘书组十分重要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秘书组的强有力支持十分重要。审定委员会是一个松散型组织,各工作组也是分散的。许多日常工作、琐碎工作和协调工作都需要秘书组去做。所以秘书组班子一定要强,我们把秘书组挂靠在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信息所,并由该所所长亲自负责的做法十分奏效。在这里,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各工作组组长和秘书组同志的努力和付出,没有他们的认真和敬业,就不会有今天的成果。工作进度要留有余地科技名词审定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完成工作的组织形式又是松散型的,因此对工作进度的安排要留有余地,对任务之艰巨、困难之多要有充分估计。我们这个项目的完成比原工作进度推迟了将近一年,除了客观原因以外,对工作量和困难估计不足也是原因之一。最后,我想说的是,经过将近两年的艰辛劳动,我们终于填补了通信科学技术名词这一空白,做了一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科技发展的事情。通信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的每一委员都为此感到欣慰。同时也感谢全国科技名词委给了我们这次担当此任的机会。  相似文献   
955.
芦荟多糖对S180小鼠免疫调节因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库拉索芦荟多糖对S180小鼠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活性的影响.采用郭峰法测定.库拉索芦荟多糖可显著提高S180小鼠红细胞G3b受体花环促进率,降低其抑制率,因而从红细胞免疫角度,来揭示芦荟多糖具有抗肿瘤及提高机体免疫的功能.  相似文献   
956.
用LS-DYNA对不同材料圆柱壳在轴向冲击下的屈曲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材料特性和几何尺寸对轴向缩短、屈曲模态和能量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7.
滩涂区深厚软土路基在潮汐水位影响下存在工后沉降过大和长期沉降预测公式不准确的难题,是影响滩涂区路基工程安全设计的主要瓶颈.首先对比分析了无潮汐水位下有限元与现场沉降监测的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参数选取的正确性;其次,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潮幅和周期条件对路基中心沉降、坡脚水平位移及沉降差异的影响规律;最后,提出了一种...  相似文献   
958.
采用负载型复合催化剂磺化酞菁钴-细菌纤维素(CoPcS/BC)催化降解苯酚,可以解决苯酚废水传统处理工艺中存在的氧化剂利用率低、催化剂循环性差等问题.探究氧化体系、CoPcS/BC用量、H2O2浓度、pH值和反应温度对苯酚降解的影响,考察反应动力学、CoPcS/BC的循环使用性能和苯酚催化降解产物,并研究CoPcS/BC+H2O2体系对多种酚类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CoPcS/BC用量为0.25 g/L、H2O2浓度为70 mmol/L、pH为3、反应温度为45℃时,该材料在60 min内对苯酚的降解率可达97.39%,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且CoPcS/BC可循环回收使用. HPLC实验表明苯酚降解产物为草酸、丙二酸等小分子有机酸. CoPcS/BC+H2O2体系对多种酚类污染物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9.
m-相依样本下条件密度的经验似然置信区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m-相依样本情形下基于条件密度的双重核估计构造了条件密度的经验似然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960.
高精度高性能晶体振荡器电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一种用于实时时钟的高精度高性能晶体振荡器.采用振幅控制机理以达到高频率稳定性和低功耗的要求,基于外部电容调谐的原理来进一步提高实时时钟精度.电路在0.6μm CMOS工艺上实现,测试结果表明在工作电压为3 V的条件下,振荡器的工作电流小于240 nA,振荡器能够稳定工作在1.5~5.5 V的电压范围,时钟精度可达5.8×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