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藻红蛋白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和顺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真核红藻-龙须菜的藻红蛋白亚基基因的部分序列,位于β亚基的近碳端,α亚基的近氮端,包括β亚基部分309个核苷酸,α亚基部分162个核苷酸,还有间隔部分55个核苷酸,可编码β近碳端的102个氨基酸和α近氮端的54个氨基酸,并与目前已知的相应序列做了比较,该序列与已知红藻PE亚基基因相应部分的相似性为77.9%和81.1%。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79.5%到86.5%,蛋白质序列的保守性高于  相似文献   
212.
对苯二甲酸的加氢精制过程Ⅰ.热力学及反应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钯碳催化剂(Pd/AC)上对苯二甲酸(TA)加氢精制过程进行了研究,结合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对该体系中的反应历程、反应特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工业过程进行取样分析验证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加氢精制工艺过程主要发生了两类反应,即加氢反应和脱羰反应,但脱羰反应的并存并未从本质上影响最终精制目的,即降低TA中对羧基苯甲醛(4-CBA)的含量.加氢反应是一个串联反应,即先由4-CBA加氢生成对羟甲基苯甲酸(4-HMBA),反应速率非常快,而后4-HMBA进一步加氢生成对甲基苯甲酸(4-PT),相对速率较慢;脱羰反应的进行程度与反应体系中存在的微量氧密切相关,溶解的微量氧对脱羰反应有促进作用,而氢气则会抑制脱羰反应.  相似文献   
213.
常规的注水压力设计仅考虑裂缝开裂的压力,不能预测长期注水过程地层岩石物理参数及地应力的变化。从疏松砂岩注水过程近井筒周边受力分析入手,分析地层周边地应力及岩石力学性质变化,得到疏松砂岩在注水过程中拉伸及剪切破坏机理;并根据有效应力概念预测出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通过分析长期注水过程油藏及上覆盖层岩石物理性质及地应力的变化,建立以盖层的剪切破坏、拉伸破坏和断层的重新开启为依据的注水完整性分析模型。以乌干达Buffalo油田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地层参数及应力变化及不同注水压力敏感性分析,确定了该油田的安全注水压力,通过该方法大大提高了注水能力,在保证注水安全的情况下,为油田的增产增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14.
液体火箭增压输送系统多学科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学科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首先建立了平台供气系统机械、气动与控制动力学特征模型,并对不同工况下系统动态性能进行数值仿真,着重研究调压压力、系统阻尼、充压方式、管路特性等对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影响,为系统动态稳定性分析及稳定性改进提高提供指导;最后结合某型号飞行过程中增压系统故障问题,建立了冷氦增压系统机械、气动、电磁、热与控制多学科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通过系统流量及压降分析进行故障定位,进一步探讨多学科动力学仿真在增压输送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15.
山西黄土中主要温室气体组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刘嘉麒  隋淑珍 《科学通报》2001,46(8):677-679
对晋北偏关至晋南稷山5个黄土剖面的大范围空间调查发现,黄土-古土壤序列中主要是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学普遍高于它们的大气浓度,甚至可高达几倍或数十倍,黄土中CO2浓度在同一剖面的不同层位中没有规律性的变化,但空间上从北至南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马兰黄土中CH4浓度不高,但该层之下的CH4浓度远高于大气中的水平,黄土中CO2和δ13C值范围大多在-11.14‰-15.48‰,(PDB)之间,CO2的碳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黄土中CO2主要来源于稳定型有机质的微生物氧化分解,因与黄土中碳酸盐物质发生同位素交换,故其碳同位素组成偏重,由于黄土富含碳酸盐,因此它不仅是一个巨大的碳库而且其所含的碳酸盐在次生碳酸盐化作用中对大气CO2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16.
碰撞造山过程内生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历史和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研究是发展与完善板块构造理论和区域矿床学的必须,必然日益受到注意。列举了板块理论兴起以来与该问题有关的主要研究和讨论,将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研究历史划分为2个阶段,即1971-1990年间的初级研究阶段,1990年以后的高级研究阶段。初级研究阶段以Guild(1971)提出碰撞过程不可能发生成矿作用为开始,主要是讨论碰撞造山过程中是否有成矿作用发生;高级阶段则以提出碰撞造山岩成模式为标  相似文献   
217.
2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