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旨在对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所持抗战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国民党关于持久抗战的思想与中共提出的持久抗战理论有本质区别。毛泽东《论持久战》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出了抗日战争的特点,揭示了人民战争是反侵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运命和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与中华民族的坎坷命运紧密联系,文化现代化一直是知识分子追求中国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党外知识分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势下,观察和思考党外知识分子的文化诉求、价值取向,使其自觉地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达致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文化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及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统战的宗旨就是利用优秀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凝聚社会力量、达成思想价值认同。湖北作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理应根据文化强省的战略思路,围绕建设和实现“五个湖北”目标,充分利用和发挥湖北文化统战资源优势,以特色文化为重点发展对象,以文化名牌为龙头工程,以多元合作为发展途径,以文化集团的组建为契机,打造湖北文化统战品牌,使优秀文化更好地渗透和融入统一战线工作中,进一步丰富和提升统战工作的内涵和境界,为构建文明湖北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论述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南。必须严肃地审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正确处理和把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构建校园文化面向新世纪的建设目标、现代观念和建设思路 ,自觉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格局酝酿巨变并发生若干重大变化的时期,中国政府及时调整对台政策,倡导和平统一祖国;台湾地方当局迫于内外压力而变更对策。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格局出现新的特点,两岸关系的发展进入重要的历史转折期,  相似文献   
1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对外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对外政策述评①陈睦富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叶坪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艰辛历程中,建立全国性政权的首次历史性尝试。尽管这个政权只存在短暂六年,但它所提供的经验教训是极为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7.
1986年是当代台湾政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令各方瞩目的一年。该年9月,长期与国民党争夺台湾政治空间的党外势力,首次突破“党禁”,成立了国民党去台后第一个新反对党—民主进步党。国民党当局被迫“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此后各种政治力量及代表人物纷纷登台,竞相组党。党外势力的崛起,意味着蒋氏两代在台湾建立的“一党独大”的“强人政治”时代行将结束。“一党优势、多党分立”的政治格局即将形成,充满矛盾的台湾又步入新的政治转型期。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关于持久抗战的思想与中共提出的持久战理论有本质区别。毛泽东立足20世纪30年代的世情、国情,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出了持久抗战的特点和规律,揭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胜利根本原因之所在。持久抗战思想中蕴涵了毛泽东系统科学而又深邃宏博的国情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具有恒久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共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体现了毛泽东和中共的“民族平等”建国方略。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从中国的历史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开拓性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趣论,在世界上树立了多民族国家圆满解决民族问题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20.
“三线建设”的回顾与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线建设”是一次以备战为主旨,主要受非经济因素制约而实施的对我国西南、西北内陆地区的一次大规模投资建设,其地域之广大、投资之集中、持续时间之长、教益之丰富,对当今进行的西部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